如今,方便快捷的網路訂餐外賣越來越受人們青睞。但是,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空白加上責任主體的缺失,也讓一些不法分子“鑽了空子”。誰來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佈《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將堅決打擊淘汰“黑作坊”,並督促第三方網路平臺履行好“把關”義務——
為加強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規範網路餐飲服務經營行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佈《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專家表示,食品生産者提供的服務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消費者的就餐體驗和餐桌上的“安全”,徵求意見稿從食品的生産源頭出發對網際網路餐飲服務提供者、訂餐平臺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將有助於網路餐飲服務走向正規化。
從網路化到實體化:
網路餐飲須有實體店舖
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迅捷的網路支付和日益發達的運送網路,催生了以“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麼”等為代表的網路餐飲服務平臺。有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外賣O2O市場規模達1524億元。與此同時,網路訂餐行業中魚龍混雜的局面並不少見,部分網路訂餐平臺對入駐餐廳店面情況和證照真假疏于審核,無形中為無照無證非法餐飲經營敞開了大門,使得“線下被關門”的店舖“線上照樣開”,一些“黑作坊”更是游離在監管之外。
徵求意見稿明確,利用網際網路提供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舖並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超範圍經營。《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在訂餐平臺搜索也發現,各大訂餐平臺上的餐廳均已公示了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其中部分商家在公佈經營地址的基礎上,還公佈了商家實景環境照片。
“此次意見稿的發佈將推動網路餐飲從‘網路化’向‘實體化’轉變。”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媒教育學院副教授蔡靜告訴記者,通過意見稿的嚴格落實,今後餐飲主體的“個人化”“私房化”甚至“虛擬化”會被抑制,對“實體化”店面的一系列要求也必然會打擊淘汰一批以網路銷售為主的小商販,甚至“黑作坊”。
從“野蠻生長”到“把關人”:
訂餐平臺有監管義務
目前,大多數網路訂餐都是通過第三方平臺完成的,平臺不僅是餐飲服務的提供者,也有餐飲企業資質“把關人”的義務。
對於網路訂餐平臺的具體責任和義務,意見稿提出,網路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應當對餐飲服務提供者實地審查,發現餐飲服務提供者存在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並立即報告其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提供網路交易平臺服務。此外,如果由於第三方平臺的經營導致消費者權益受到了損害,消費者不僅可以向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要求賠償,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下,第三方平臺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此前,網路訂餐平臺經常接到消費者關於“實物與網上照片不符”的投訴。記者採訪也發現,總有一些“黑作坊”混進網際網路訂餐平臺,他們有的無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有的無員工健康證,有的甚至連經營地址都是虛構的。
“早前,網路餐飲平臺可以只提供資訊分享和支付空間,網路餐飲提供者實體與否、品質如何等均不在管理範圍內,這也使得平臺運營的管理要求和資本要求都大大降低,從而使競爭也更為粗放。”蔡靜表示,徵求意見稿在對餐飲主體作出規範的同時,強化了平臺責任,實際上整體改變了對平臺的基礎要求,也必然會帶來一批平臺的升級,一些低弱平臺將會淘汰出局。
從監管缺失到處罰細化:
監管措施進一步明確
為加強對線上違規餐廳的打擊力度,多家第三方訂餐平臺也陸續推出相關措施。“餓了麼”要求,商家入駐平臺必須證照齊全。百度外賣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平臺不僅要求入駐商家必須“亮照亮證”,還制定了“日常巡查+定時抽檢”制度。但嚴管之下,發現依然有餐飲提供者被檢查存在證照過期、餐食不衛生等情況。
對此,蔡靜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監管缺失,“從食品生産到流通渠道,線下隊伍無法有效定位監督,線上平臺也尚未形成常規化檢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胡錦光也認為,網路購買食品的虛擬性,使得生産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仍較為突出。但全國有數十萬家餐飲企業與網路訂餐平臺建立合作,要對近百萬家的餐廳進行線上線下的雙向監管,監管難度極大。
徵求意見稿明確,網路餐飲服務經營者不具備實體店舖,未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或未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將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明確的懲處措施將對不良商家、‘黑作坊’等起到震懾作用,但考慮到網路餐飲行業的良性發展,還應該在監管上下功夫,有機統合線上線下力量,充分運用客戶反饋和餐飲主體加強自律等方式,形成方向明確的統一管理機制。”蔡靜認為,一方面,線下已經較為完備的飲食安全管理隊伍應該成為餐飲主體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線上的警示、提醒和反饋也要和線下形成聯動;另一方面,網路餐飲平臺提供的即時客戶反饋,平臺應得到有效維護,並和平臺抽檢相結合,為線下監管隊伍的行動提供線索,從而優化網路餐飲整體生態,確保公眾舌尖安全。
(責任編輯:馬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