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瘋狂鋼琴”培訓班也倒閉了,數百學員的學費打了水漂。先交學費後上課,提前交足一年甚至幾年的學費,這樣的預付費模式一直是各類培訓機構留住學員的有力促銷手段,也成為健身房、理髮店、美容館等各類服務行業的標配。
但是,消費者包裏的卡越來越多,其背後的隱患也越來越大。近年來,商家卷款跑路或破産倒閉的事件時有發生,消費者要想要回卡裏的錢,卻是難上加難。
鋼琴班突倒閉,學費打水漂
去年12月,市民于女士在瘋狂鋼琴雙井富力城店花5580元辦理了一年期的鋼琴學習卡,但2月8號,她收到鋼琴老師發來的微信,“瘋狂鋼琴倒閉了,以後的課上不了了。”
不僅是雙井店,瘋狂鋼琴在京的其他四家店舖也在一夜間“蒸發”。西直門凱德貿店門外張貼的通知函顯示,瘋狂鋼琴品牌隸屬於北京西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由於長期虧損經營入不敷出,公司已經嚴重資不抵債並且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今年2月7日,公司決定停止經營並準備向法院申請破産清算。
“已經有400多位學員加入到維權隊伍裏。”于女士説,學員還自發進行了問卷調查,目前有180人填寫了問卷,學員被欠的學費累計超100萬元。
對於學員學費能否退還,瘋狂鋼琴的總經理李力表示,公司賬上只剩下幾千元,建議學員再等一個月,“公司完成破産清算後,能剩多少就賠付多少”。
北京大嘉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田峰介紹,按照規定,破産清算將優先償還員工工資、社保,以及有抵押的債權,償還之後如果有剩餘財産,再償還學費、租金、其他借款等普通債權。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報債權,至於學員學費能否完全償還,要看公司具體的財産情況。
維權成本高,投訴常無門
不僅是鋼琴班,如今,培訓卡、健身卡、理髮卡……預付式消費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成為商家留住消費者的有力手段。辦理一張價值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預付卡已經不是一件稀罕事,那些將門店開進商場或擁有數家連鎖門店的商家也更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但即便如此,像瘋狂鋼琴這般曾經看起來頗為“光鮮”的商家也有難料的風險。
據業內人士統計,去年,全國範圍內僅被曝光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卷錢跑路的案件就有十幾起,涉案金額達十幾億元,健身房、美容會所、理髮店等各類生活性服務行業存在的跑路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商家一走了之,消費者維權更是難上加難。記者了解到,有128個學員願意起訴瘋狂鋼琴,但首先要繳納10萬元的律師費。“起訴的困難很大,結果也不得而知。”一位學員感嘆。
“近些年,預付卡類的投訴非常多,但真正維權成功的很少。”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介紹,目前多數此類糾紛都要通過法律的途徑解決。
“花1600元辦健身卡,健身房沒開張就跑了。”市民張女士説,“工商所讓我向公安局報案,公安局經偵説不屬於詐騙,讓去法院起訴。”後來她在海淀法院起訴健身房,立案後,被告卻拒收起訴書,“估計贏了官司也拿不回錢,就不繼續追究了。”
面對巨大的維權成本,不少消費者都選擇了忍氣吞聲,這也助長了此類商家的“氣焰”。
約束存空白,監管待加強
記者了解到,商務部曾于2012年發佈《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企業從事發卡業務需要到當地的商務部門備案。發卡企業需要將預付卡發卡金額的20%到40%單獨存放在銀行或保險機構中,一旦企業出現跑路、破産等問題,這些資金將用於償還消費者。
記者在北京市商務委官網看到,目前北京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備案企業有163家。很顯然,市面上發售預付卡的企業遠不止這些。
業內人士介紹,這個管理辦法只適用於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並未納入管理範疇。且該辦法只適用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居民服務業,並不涉及問題同樣突出的教育培訓、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等預付消費領域。
業內人士表示,針對教育培訓卡、健身卡等領域的約束制度目前仍然是空白,導致行政部門無法可依。
陳音江認為,規範預付卡市場還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監管部門加大對企業的發卡量、發卡金額以及經營情況的監測力度,提前進行風險防範。
目前,相關部門對預付卡消費給予了更多的重視。國家工商總局去年8月發佈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稿)》中,對預付卡發行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決定停業、歇業或者服務場所遷移的,應當提前30日以電話、短信、電子郵件、公告等形式告知消費者,消費者有權選擇解除協議。經營者還應當退回預付款並承擔預付款的利息、辦理預付款業務時消費者支付的合理費用。
為了消費者的權益,但願像瘋狂鋼琴這樣讓消費者“瘋狂”的事,不要再上演。
(責任編輯:馬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