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光積蓄買保健品的老人,希望能在各方幫助下討回養老錢。
老人家中堆滿了各式各樣的保健品。
當下,保健品騙局愈演愈烈,老人成為保健品銷售公司刀俎上的“魚肉”。保健品騙局何以瘋狂?保健品公司又是如何編織騙局讓老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日前,廣州日報記者接到熱心讀者的報料,他們其中既有受騙者的兒女,也有保健品銷售公司從業者。記者連續跟蹤採訪兩個月,還原保健品銷售各個鏈條,起底保健品銷售騙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王曉全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除署名外)
個案:
大學老師10年被騙光百萬家底
身體還算硬朗的老太太在前面走著,身邊總圍著一到兩名年輕人,患有老年癡呆的老伴則顫顫巍巍地跟在後面。這樣的畫面總浮現在卓女士眼前,並成為她的噩夢。老太太和老伴正是她的父母,那些糾纏不休、面孔常新的年輕人則是來自各家保健品公司的推銷員,“我媽掌握財政權,所以他們扶著我媽,或者説他們扶著錢。”卓女士説。
退休工資加起來近2萬元的老夫妻,如今成了“月光族”,在保健品公司年輕後生仔的“關懷”下,10年間花費百萬元購買各類保健品。這些昂貴的保健品療效如何呢?接觸保健品期間,老太太周姨甚至被推銷員送去醫院就診過,老伴則常年住院並被醫院下達過病危通知書。
月入兩萬不夠用 親友都被借怕了
“家底全被掏空了。”卓女士憤怒地説。據了解,這對年近八旬夫妻都是大學退休職工,一個正教授職稱,一個工程師職稱,月退休金加起來近兩萬元,如今卻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卓女士告訴記者,每個月快到發工資的時段,都會有電話打到家裏,提醒母親記得“還錢”。
以前兩位老人都是銀行VIP客戶,現在四處借錢把親友都借怕了,“今年向我借了3次錢,找舅舅女兒借了3萬元,現在親戚都不借了,就跑去找以前大學裏的年輕老師。”卓女士透露,2016年10月,鄒伯病情惡化住進醫院,之後被下達病危通知書,“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媽還是打電話要我取些錢以備不時之需,我就知道他們真的沒什麼存款了。”
老人身體變差 推銷員趁機“滲透”
2007年,周姨購買了第一份保健品,如今這張2340元的收據已字跡模糊,隱約能看到周姨當時的簽名。那年周姨69歲,掏出錢包買産品時讓推銷員吃了一驚。“當時她不是最有希望的潛在客戶,聽過很多次推銷講座卻沒買過任何東西。”卓女士説。
卓女士回憶,那正是父母身體狀況明顯變差的時期。“媽媽關節受損,在暨大華僑醫院就診需要換關節,我爸開始經常性健忘。”第一筆錢花出去,保健品公司的後生仔開始用各種手法“攻克”這位退休金豐厚的大客戶。送湯探望、幫忙跑腿、噓寒問暖甚至幫忙看護住院的鄒伯,漸漸“滲透”進兩位老人的生活。
2016年6月的一張提貨單上,周姨一口氣購買2.5萬餘元保健品,其中“雙參口服液”一瓶50ml售價100元。每人每天喝2瓶,兩位老人至今仍在堅持服用,一天要花費400元。
推銷員深知誰手上有錢,走在外面時常常會有一兩個推銷員攙扶周姨,儘管她身體並無大礙,但患有老年癡呆症的鄒伯只能自己顫顫巍巍地跟在後頭。“他們扶著錢。”卓女士説,從2007年至今,兩人的退休金幾乎全買了各種保健品,花費近百萬元。
推銷員像親生兒女一樣隨叫隨到
“他們都是我的朋友,難道我這個年紀就不配有朋友了嗎?”當身邊人質疑這群來歷不明的年輕人時,老太太會情緒激動地説。這些推銷員組成了她的社交圈,像親生兒女一樣隨叫隨到,走在路上發現鞋子不合腳,一個電話推銷員就送來新鞋。老太太住院期間,保健品公司會派好幾個推銷員到醫院陪床,聊天、説笑,甚至承擔不少看護的工作。
周姨家客廳裏還堆滿“價值連城”的雜物,除去價格高昂的各類保健品,還有許多包裝豪華的禮盒。紀念銀條、養生紫砂壺、瓷器食具套裝……周姨稱這些禮物“都是朋友送的”,但卓女士告訴記者,這些全是保健品公司的贈品,買滿一定額度才會獲得。
銀條輕如塑膠,養生壺、瓷器做工極其粗糙,從未戴過的一支“能量手錶”錶帶竟然是歪的,更誇張的是,一套紀念版人民幣明明是假幣。
老人成“月光族” 卡內僅剩幾毛錢
周姨的記憶力逐年減退,問起購買保健品的種種細節,都説記不住了,但她出示給記者看的一個口服液禮盒上,寫著“輔助改善老年人記憶”。大量保健品來不及吃完均已過期,但推銷員告訴周姨2年保質期是國家要求印上去的,實際上産品並未過期。
不僅單據找不到,許多口服液、膠囊都沒有外盒包裝。卓女士告訴記者,當初母親購買時就是提著環保袋回家,“這些人跟老人説,為了讓他們方便拿減輕重量,就拆去了外包裝,可一旦退貨就説沒有包裝退不了。”
關懷的另一面是保健品公司的榨取,兩位月退休金近2萬元的老人成了“月光族”。卓女士最後一次看到父母的工資卡是去年9月,兩張卡餘額都是幾毛錢。
後生7步“挖坑”
老人千金“買套”
吳惠君(化名)是廣州某保健品公司的一名業務員,已從業兩年。“賣保健品給老人已有了固定流程,公司人員層級化,分工清晰,騙術也專業化,形成了一條成熟的騙局鏈條。”
吳惠君口中的騙局鏈條包含了資訊“套取”、到府約訪、客戶分析、講課“洗腦”、“體檢”恐嚇、“點病”與開單、收款與“反退貨”等步驟,各步驟環環相扣,編織成騙局陷阱,一步步讓老年人“乖乖就範”。
“每一款保健品的銷售,我們按照這些步驟按部就班地去做,老人十有八九能被搞定。”吳惠君説。
在多次採訪中,吳惠君一點點向記者還原了騙局每一步的詳細做法,記者將其整理出來,以便老人及家人明辨。
1資訊套取 只要拿到老人電話 什麼都可以套出來
吳惠君説,保健品騙局第一步是獲取老人資訊,方式多種多樣。如街頭派禮品讓老人填表,藥店門口贈送禮品登記資訊,進小區免費測血壓蒐集資訊等。
“獲取資訊成本很低,主要為進小區向物管繳納一定攤位費,一般小區五百元一天,高檔一點的小區上千元一天。贈品、小禮品主要是雞蛋、藥膏、眼鏡等,其中,藥膏就兩塊錢一支、眼鏡也就幾塊錢一副。”吳惠君説。
雖然成本低,但是收集資訊的效果卻很好。“去小區擺攤,一天可以收到四五百個老人的資料,多則上千個。”
吳惠君介紹,資訊表主要登記老人的姓名、電話、年齡、病情、地址等,其中電話是最重要的。“只要拿到了電話,接下來什麼都可以套出來。”
2到府約訪 十個老人七八個病 聊天主要是摸清病情
拿到老人資料後,接下來就是約訪。“我們會主動打電話給老人,先介紹自己公司,然後提出到府贈送禮品,並噓寒問暖,間接了解老人身體情況。”吳惠君説。
到府送贈品只是幌子,能夠進老人家門才是目的。“他有什麼病,我們就送什麼藥膏。”吳惠君説,每個到府約訪業務員書包都配備了血壓測量器、血糖儀,有時候要靠這兩個來“突破”。
“十個老人,七八個病。和老人聊天主要是摸清病情。除了病情,還要摸清老人家庭情況、經濟狀況。”吳惠君説,經過多次聊天,跟老人就熟絡了,接下來就可以邀請老人參加健康講座。
3客戶分析 給老人“定一個價” 確定能賣多少保健品
在老人來參加保健品銷售會前一天晚上,保健品公司會開一場客戶分析會。“講師、所有業務員會坐在一起,對邀請到的老人做一個全面分析,圈出重點客戶。”吳惠君説。
吳惠君説,客戶資源表上主要有六個方面,病情、做主權(老人説了算數嗎)、家庭成員(是否和兒女同住,購買後可否順利收到貨款)、保健意識與消費觀(買過保健品嗎,最多買了多少,有沒有保健意識)、經濟能力(退休工資、儲蓄情況)、定位(給每一位老人“定一個價”,確定明天能夠賣給他多少套保健品)。
“在這個行業做久了,當我們知道老人做什麼工作和崗位級別,他的退休金有多少,我們也就能猜得八九不離十。”吳惠君説。
4講課洗腦 引入生物科技鐳射治療等時髦概念行騙
保健品銷售會一般在高級酒店租一個廳或在公司會議室舉行,老人入場後將接受“名醫”講課“洗腦”。
吳惠君説,一般公司老闆會先渲染公司實力有多強,例如,與某某大學醫學院達成戰略合作、所邀請的名醫名氣如何大。
講座形式雖老套,內容卻不斷升級。吳惠君説,現在講座引入很多生物科技、量子科學、鐳射治療時髦概念。“有時還現場做實驗,把一隻青蛙殺死,把心臟掏出來,放入一杯溶有保健品的清水,還可以跳動四五十分鐘,以顯示藥片神奇。”吳惠君説,其實把青蛙心臟丟在清水裏,也可以跳動這麼久。
5體檢恐嚇 告知老人病情嚴重 為賣保健品做好鋪墊
在會場,還會讓老人進行一個免費體檢,體檢設備是一款名為“量子弱磁場分析儀”的盒式儀器。入場前,會向老人渲染儀器價格上百萬元,體檢醫生很資深。但體檢醫生其實就是一名業務員,“只是換了身白衣”。
吳惠君介紹,這個儀器所謂的體檢只是掃描一下,1分鐘就可以出結果。“但我們要告訴老人,檢查結果要等一個半小時才能出來。這寶貴的一個半小時,可以讓老人繼續接受’洗腦’。”
“體檢結果出來,業務員會一臉焦急地拿給老人看,告訴老人現在病情發展已很嚴重,目的在於恐嚇老人,為賣保健品做好鋪墊。”吳惠君説。
6點病開單 和盤托出病情 老人被“鎮住”傻傻買藥
為進一步“唬”住老人,講課過程中,“名醫”會給兩三名老人把脈或看舌苔,然後馬上準確説出老人身體患病狀況,讓老人覺得醫生“很神”。這個過程行內稱之為“點病”,其實業務員早就把病情通報給了“名醫”。
課講完了,很多老人就到診室外排隊,等候面診。進門後,“名醫”並不看體檢報告,而是先為老人把脈診斷。“把完脈後,名醫便把已熟記的病情和盤托出,此時,大多數老人會目瞪口呆,心理防線徹底失守,傻傻地等名醫開方子買藥。”吳惠君説,其實,這個方子就是公司這次想要出售的保健品,“無論老人是什麼病,都開這一個方子。”
7反退貨 到老人家中安撫 增強對保健品的信心
如果老人吃了一段時間沒有效果,前來退貨怎麼辦?吳惠君表示,這時,第一次到府的工作人員會馬上跟進,做好“售後服務”。一般情況,購買米油或者果籃,到老人家中安撫,讓老人感到溫暖,也增加老人服用保健品的信心。
“到了老人家中,便與老人聊天,告訴老人這保健品不是神丹妙藥,吃幾天就能見效。”吳惠君説,無論老人開了多少套保健品,都説這要服用半年,要慢慢吃才有效。總之,想各種辦法哄老人不退貨。
“上癮者”:
他們完全進了套路
吳惠君説,購買保健品的主要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什麼職業都有,有大學退休老師、退休職工,也有公司退休高管等,“還有退休婦産科醫生!”
“現在老人大部分是自己拿著退休金存摺,錢也是自己管,但沒有能力管好這些錢。最後,老人攥在手裏的錢就被保健品公司掏走了。”吳惠君説。
對於一些購買“上癮者”,吳惠君説,這些老人是完全進入了保健品公司設計的套路之中。“買了、再買,成了一種消費慣性,成了保健品公司鐵桿會員。有些老人即使意識到錯了,也不願意低頭認錯。”
從業者懺悔:
“我還年輕,不能再這樣下去”
“我覺得保健品業務員的工作是騙子的幫兇。我還年輕,不能再這樣下去。”看著老年人大把大把地花錢,吳惠君心裏感到十分愧疚。
讓他心靈深受觸動的是一個善良的阿姨,“我曾遇到一名很有錢的阿姨,她非常信任我,視我如自己的孩子。”吳惠君回憶,這份深深的信任讓他倍感愧疚,當他帶著阿姨去公司“交差”前,還反覆囑咐阿姨不要花太多錢,買一點點意思一下就好,“最後她當場買了20多萬元的産品,就是為了幫我衝業績。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再也騙不下去了。”
此外,他也見證了很多老人因為深信保健品療效,就放棄了正規治療。“我知道一家公司有一款針對白內障的保健品,一套8000多元,主要成分是哈密瓜、葡萄提取物,化學合成。雖然無害,但是對白內障無效。老人買回去,依賴這個,耽誤了動手術治療。真的很麻煩,最後還可能害人性命!”吳惠君説。
記者了解到,在很多保健品公司,不少業務員都是年輕人。這是什麼原因呢?吳惠君解釋説,“普通業務員一個月可以很輕鬆拿到3000多元,比外面做服務員輕鬆多了。不累,也自由,坐在辦公室打打電話,到府陪老人聊天,嘴巴甜就好賺錢。”但是,吳惠君説自己很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大家年紀輕輕,不能靠這個生活。”
吳惠君還告訴記者,很多保健品公司都不會對外公開招人,都是靠內部人員介紹親戚朋友加入。“很多保健品公司都是家族式經營,一個人開了總公司,親戚就去下一級城市開拓市場。”
話術體系:
老闆研究話術 業務員練話術
“要想富,背話術!”對保健品銷售業務員來説,這句話可謂經典。漂亮且恰當的話,是拴住老人的最有力的“武器”。
在保健品騙局之中,話術的應用滲透到每一個銷售步驟中,凡是面對老人的時候,都要用到話術。
吳惠君告訴記者,對於每一個業務員而言,進行話術訓練很重要,“一有時間,業務員就會動筆抄寫話術模板,並領會話術中蘊含的表達技巧和邏輯思路,只有這樣,在實踐中才可以做到隨機應變。”
對於保健品公司老闆而言,編纂、升級話術很重要。“保健品銷售已經不像前幾年那麼容易了,現在正面臨信任危機,再加了現在保健品公司成千上萬地涌現,競爭異常激烈。老闆們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最新話術、研究話術,分發給我們,讓我們靈活運用。”
(責任編輯:馬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