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網售食品新規引關注 七成人買過自製食品

  • 發佈時間:2015-08-26 07:30:00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肖丹  責任編輯:金瀟

  網售自製食品走俏,但其食品安全始終處於監管盲區。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就網售食品監管向社會徵求意見。如果意見稿通過,以後在朋友圈“做熟人買賣”的自製食品也需要和實體店一樣,具備相關資質的證照。門檻高了,網路食品賣家有的歡喜有的憂。

  七成人買過自製食品

  烘焙達人精心製作的千層榴蓮蛋糕、母親獨家秘制的肉松、老家親戚自己家養的鴨子下蛋腌成的鹹鴨蛋……這些都是朋友圈裏熱門的自製美食款式,其他常見品類還包括牛肉乾、麻辣小龍蝦、醬肉、牛軋糖等,它們都會被貼上一個一致的宣傳標簽,即“純手工,無添加”。“我家的醬豬蹄醬雞翅都是在自己家廚房裏做的,肯定不會添加亂七八糟的色素味精。我給家人吃什麼就往外賣什麼。”利用業餘時間在朋友圈銷售自製滷味的黃女士表示。

  正是看中這一點,不少人購買過自製食品。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通過問卷網對200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0.2%的受訪者在朋友圈購買過自製食品,類別包含蛋糕甜點、水果生鮮、私房菜、咖啡飲料和其他等。經常在朋友圈購買自製食品的大學生童曉認為,從熟人手裏買食物比實體店更放心,“一般是先預訂後製作,有點‘私人定制’的感覺,並且原料放心,不添加防腐劑。不熟的人我一般是不會買的。”

  但是,熟人製作就真的能放心了嗎?2014年上半年,浙江省消保委對部分有一定影響的微信(微網志)食品開展比較試驗,44批次産品中有高達56.8%的産品不符合國家標準。在25個不合格批次中,有20個批次的産品菌落總數超標,16個批次大腸菌群超標,最嚴重的甚至超標8倍。

  新規或促使“票友”轉正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網路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網路食品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應當在其網站首頁或者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醒目位置公示營業執照、許可證件或者備案憑證。這意味著,如果規定落地的話,今後在淘寶、朋友圈賣食品的商家也要和實體店一樣辦證備案。

  記者在淘寶網、微店、朋友圈等平臺搜索自製食品發現,大部分商家除了標登出售地和産品簡介外,都沒有提供相關産品的標準號、配料等相關資訊,也沒有提供食品生産經營許可。“在網上銷售自製食品的很多都是兼職,圖的就是門檻低、成本少。”一位銷售自製食品的賣家表示,如果新規真要實施,考慮到辦證手續和投入成本等方面的問題,估計會有不少人退出。

  賣自製滷味的黃女士告訴記者,因為不用租店面和雇人,所以她把成本都花在了對原材料的精挑細選上。對於國家出臺相關規定,她也有所預料,但目前還在觀望,平時很少有顧客向她索要經營許可資訊,朋友圈賣東西更多靠的是口碑經營。“不過國家出臺這種法規我雙手贊成,因為像我這樣的經營者並沒有被大家承認的資質,所以只能局限在微信上,銷售給朋友們。”黃女士告訴記者,她期待有合理的監管,如果發展得好,也許會考慮從“票友”轉向專職,但她同時希望新規定不要給自己增加太大的經濟成本負擔。

  賣商品還是賣友情

  打開朋友圈,仿佛進入一家大型商場,除了自製食品之外,還有化粧品、A貨名牌包、海外代購等各種品類。原本充滿溫情的社交平臺瀰漫著越來越濃厚的商業氣息。有市民感嘆,如果有朋友在朋友圈裏賣東西,自己不買就像背叛了對方一樣。而一旦消費中出了問題,礙于朋友面子又沒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前不久,石女士家庭聚餐,她從朋友圈中一位出售“獨家秘制麻小”的朋友那裏訂購了兩份麻小。因為是熟人購買,店家還特意給她打了八折。吃完後,她妹妹上吐下瀉,到醫院一查發現是腸胃炎。“都是朋友,還給我打了折,就算真是麻小有問題,我也沒法和人家説啊。”石女士對此頗為無奈,只能自己吃啞巴虧,並暗暗把這位熟人拉進了黑名單中。

  在不少市民看來,在朋友圈賣東西實際上是在透支自己的誠信。“也許能賺錢,但每天都要在朋友圈裏發十幾條商品資訊,這種‘刷屏式行銷’沒法不讓人反感。”市民張先生表示,本來朋友圈銷售就沒有監管,全憑對朋友的信任,如果因為商品品質、服務等問題而産生信任危機,不光沒有賺到錢,反而還要損失友情,得不償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