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網路音樂"正版付費":網路音樂版權市場將獲大清洗

  • 發佈時間:2015-08-19 08:4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徐 瀟  責任編輯:金瀟

  從磁帶到CD光碟,再到數字時代,音樂也經歷了從收費到免費的過程。如今,網際網路浪潮下,音樂或視頻的版權、收費成為新時代音樂發展不可避免的問題。

  作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公開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音樂産業市場總規模或將突破3000億元。

  然而,在龐大的音樂市場規模中,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版權收益卻不足百分之一,而這一數字在歐美、日本等音樂産業發達地區所佔比例高達70%以上。

  事實上,我國音樂版權問題由來已久,一直是我國音樂産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近年來,國內音樂産業的各利益相關方對於盜版問題的危害逐漸有了深刻認識和切身體會,開始自發加入維護正版音樂利益的行列,但效果平平。

  據國家版權局統計,去年年底以來,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酷狗、阿裏音樂等平臺相互之間版權之爭不斷發生,光網易雲音樂這一家狀告酷狗音樂侵權就多達37起案件。

  在此背景下,國家文化部在《2014網路音樂報告》中指出,2014年中國網路音樂市場中,線上音樂市場規模僅為51.2億元。網路音樂、視頻播放業務在商業模式方面依然沒有獲得突破,曾經抱以期望的高品質音源付費下載服務(或稱VIP會員服務)並沒有收到市場的熱烈回應,用戶付費率低使其難以成為核心商業模式。

  改變中國音樂産業生態

  音樂産業面對的是一個較為典型的長尾市場。聽眾需求多樣,為獨立音樂人的提供差異化産品提供了市場空間。很多高水準的原創産品,在網際網路平臺的分享過程中火爆起來後,才簽約進入主流唱片市場。

  而這種獨立音樂的存在,對保持音樂産業的多樣性和創造力至關重要。遺憾的是,盜版産品對於這種線上獨立音樂的衝擊較唱片公司模式更大。唱片公司因為兼營經紀業務,在與盜版音樂的鬥爭中也有一定的資源可以利用,不會完全坐以待斃。但獨立音樂人在面對盜版産品時,往往束手無策。

  與全球的音樂産業生態相似,中國的音樂産業在服務提供商環節同樣分成音樂鏈、版權鏈、演出鏈三條子産業鏈。但因為受盜版問題的困擾,這三條子鏈的現狀可謂冰火兩重天。

  音樂鏈至今仍在生死線上掙扎,版權鏈同樣因為正版保護不力而一度難以為繼。音樂演出鏈受版權問題衝擊較小,成為目前支撐整個中國音樂産業的最主要盈利來源。

  騰訊研究院發佈的《2015年音樂産業發展報告》中指出,這種被改變的中國音樂産業生態明顯不利於中國音樂産業的長遠發展。從全球的音樂産業做大做強的經驗來看,音樂鏈、版權鏈是整個音樂産業中市場集中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産業鏈條。而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大型跨國音樂公司和音樂分發渠道的新貴,都集中在這兩個鏈條當中。

  “最嚴令”只是開始

  今年7月8日,國家版權局下發了《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各音樂網站、App于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國內16家知名網路音樂平臺在接到版權“最嚴令”後,經過自查,截至7月底,主動下線了未經授權音樂作品共計220萬首。其中,百度音樂、一聽音樂下線的侵權音樂作品,竟超過60萬首。

  由此可見,當前國內的網路音樂平臺市場已近失控狀態。

  此次網路音樂版權市場的大清洗受到了音樂作品權利人和社會公眾的廣泛好評,網路音樂版權秩序明顯好轉。然而也有一些網民擔心,此舉是否也意味著網路音樂全面收費的時代即將到來。

  對此,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強網路音樂版權保護並不是要求網路音樂全面收費,而是要求網路音樂服務商不能以免費提供音樂為由,不經權利人許可就使用音樂作品。

  業內普遍認為“最嚴令”的發佈,在執法層面,為市場機制增添了一道防護,一定程度上將會改善網路音樂秩序混亂的狀態。“此前大手筆攬入音樂版權的大型音樂平臺,將嘗到版權收割的甜頭。”

  事實上,在國家版權局出手之前,騰訊、海洋和阿裏等大網路音樂服務商,已經自發建立起一種音樂版權的秩序。一方面通過大量收購版權,擴充和豐富自己的音樂庫,並在國內市場做獨家;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買斷,確定自己在業內的影響力,清洗掉了一些中小型的盜版音樂平臺。

  在此背景下,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單一靠版權局的禁令,以及各大音樂服務商不惜代價地收購版權,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中國音樂産業的現狀,決定著中國網路音樂服務商有可能要走一條和美國數字音樂産業不一樣的路。“最嚴令”對中國音樂産業來講只是開始,並不代表萬事大吉。

  互聯時代的機遇和出路

  移動互聯背景下,國家相關部門對音樂版權的越來越重視,也給我國網路音樂實現“正版付費”帶來了機遇。

  網路音樂市場混亂了多年之後,在國際大環境和國內政策環境的雙重打壓下,內地音樂平臺也急於通過資金投入等措施洗白自己的版權。

  但如何在移動互聯時代從技術層面、法律層面、全社會層面分析借鑒國際經驗進行反盜版,促進我國音樂産業“規範化”發展,才是接下來急需探索的問題。

  眾所週知,歐美音樂産業的發達,是靠一套行之有效的版權制度維持的。一張唱片,從創作、錄製到發行,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權利人,所以必須有一套制度來維護各方利益。

  中國的唱片業不一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最早的藝人包裝開始算起,國內的商業音樂體系的發展不到十年,青春期都沒到就一頭撞上了網際網路,不但沒給版權發展留夠充足時間,還把大量的問題留給了網際網路時代。

  近年來,得益於版權意識的覺醒,音樂行業從業者組織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音樂版權的閉環逐漸成型。

  2013年4月,北京市版權局推出《數字音樂版權收入倍增計劃》,要讓權利人的收入翻一倍,參加計劃的企業或者唱片公司收入營利增加一倍,讓原創音樂的作品增加一倍;2014年4月,首都版權聯盟、百度聯盟與國際唱片業協會中國代表處合作開展的“清源計劃”,切斷了盜版音樂網站的廣告收入。

  與此同時,在有了唱片業發展的慘痛教訓後,近年來我國內容提供商越發注重對版權內容的保護,音樂行業內領先企業已經開始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內容提供商的合法權益。例如,QQ音樂控告網易音樂、環球音樂對天天動聽網易和蝦米侵權發出警告、酷狗起訴網易雲音樂等。

  這一浪潮已經不再限于音頻領域,在網路視頻方面,打擊盜版的浪潮正在形成。2013年11月,優酷馬鈴薯、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十余家網站發佈了“中國網路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宣言”,並對快播公司和百度公司起訴。2014年4月和12月,快播公司分別面臨了來自盛世驕陽和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的天價罰款。2014年11月,射手網和人人影視被關閉。

  一系列行動都預示著我國打擊盜版內容的決心,盜版的成本正在被拔高。未來的中國音樂市場“規範化”將是市場發展的硬要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