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打車燒錢大戰年底熄火?補貼低於成本不可能持久

  • 發佈時間:2015-05-28 08:06: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薛松  責任編輯:金瀟

  昨日,廣州本土的用車平臺“我有車”宣佈系列舉措,計劃把優選計程車納入其智慧交通匹配體系。與此同時,新浪旗下微網志昨日宣佈向滴滴快的投資1.42億美元,滴滴快的還透露,拼車業務將於下週一上線。

  補貼低於成本不可能持久

  儘管打車市場已被少數巨頭所佔領,但“我有車”創始人秦淑妍説,市場不會一家獨大,因為龐大需求仍未能滿足,細分和區域市場仍有很大空間。比如專車目前僅分流走計程車3%的市場。她還預測,燒錢大戰可能持續到年底就會結束。

  不少行內人士判斷,打車市場這種低於成本的補貼不可能持久。有行內人士為快車司機算一下賬:一輛2.0升排量的“專車”的市區油耗為12升,按93號油價6.57元計算,每公里油價成本就0.78元,再加上車輛其他費用和各種補貼,其成本肯定大大超過1元,而現在快車每公里不到1元的收費難以想像。

  大規模補貼戰之下,一些打車平臺不堪重負開始退出。比如“愛拼車”最近向用戶推送了停止服務的通知,6月1日關閉發佈路線與搶單服務,6月5日關閉伺服器,停止所有服務。

  “投資方給我們的要求是理性補貼”,面對巨頭雄厚的資金實力,秦淑妍説,公司盈利時間預計還需要兩年,未來可以通過其他附加和延伸服務來獲取收入。

  焦點關注:

  被指服務模式過時 的士會被取代?

  “專車取代的不是計程車,而是計程車的服務模式,因為計程車的定價體系缺乏彈性機制。”秦淑妍認為:“在高峰期,由於在中心城區的交通狀況會特別惡劣,司機的行車意願會降低,市場供給減少。在供給激增、需求減少的情況下,通常會通過漲價來調節供需平衡。”

  秦淑妍認為固定的服務模式適應不了目前乘客日益增加的需求,“乘客更希望得到個性化定制服務,例如定時、定點上車,部分乘客對車內提供的配置服務也有要求。”

  行內普遍認為,計程車的供給方式已經過時,司機更渴望彈性工作時間內服務乘客,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以較低的運營成本,在提升服務上獲得更多的利潤。

  秦淑妍認為,現代城市需要智慧交通管理,“計程車、白領順風車等應納入政府資源合理調度,憑藉智慧化的手段讓車輛最優化地與出行需求匹配,減少擁堵,提升社會交通運輸承載效能。”

  一位行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去年廣州一家計程車公司的利潤率是13%,這是偏高的,這塊蛋糕遲早要被人分食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