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素荷:食品科技界産業轉型仍有三大難題待破解
- 發佈時間:2014-11-06 18:45:42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孫業文
中國網財經11月6日訊(孫傑) 11月5日-6日,以“科研釋放威力”為主題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一屆年會召開,來自食品産業和科技界的920余名代表相聚杭州。年會對食品工業如何轉型進行了深入討論,專家分析指出,中國食品科技界的産業轉型仍有三大難題待破解。
食品工業的動力源于科技
食品工業的轉型是對結構的調整、對品質的提升。從消費需求上看,對食品的質的追求將取代對供給量的基本訴求,價格優勢競爭將弱化、品質優勢競爭將強化。雖然從産業平均增速看在放緩,但是那些安全、營養、方便、健康及能滿足消費市場個性化需求的産品與企業的市場,可能不降反升。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中國食品科技界的威力源自三方面的能量。第一,中國食品科技的威力,在於我們在滿足全球最大的食品市場的需求中,煥發出的活力和創造力。別人在走,我們在跑。中國食品工業用30餘年的時間,在完成從溫飽到小康到安全健康需求的歷史性跨越中,中國食品産業在壓力下鍛築了自身的能力,在追趕中逐漸形成的理念更新與觀念改變,具備了與世界接軌的內生動力。第二,食品工業與科技界巨大的體量及持續30餘年的厚積薄發。全國235所食品院校,100余個研究院所和中心,136種食品類刊物、每年10萬名食品專業畢業生,為行業積累了大量人才梯隊。我國體量巨大的食品工業及教學科研體系,在企業逐漸加大的科研投入中,在政府持續增加的投入中獲得滋養。全國食品科技界由此在點面結合中逐漸連成整體優勢,在成長中築就了食品界的高原。第三,我們根植的飲食文化沃土、東方食品的源頭,形成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厚重的飲食文化根基及理念的更新,是我們的優勢、能量與威力,但釋放能量需要一個重要的裂變過程,一股推動力,這也正是我們欠缺及急需補救的。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胡小松教授,以前瞻性的思維,分析未來五年食品科技的發展路徑與科技支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前主席、浙江工商大學教授饒平凡作“推進食品科學,食品産業才有明天”的報告,從中外食品科技發展對比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中國食品工業應加強對中國傳統食品營養與代謝過程自主研究的建議。
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郭翔在解析中國食品工業發展狀況中提到,2012年,食品工業科技投入達322.5億元,佔全國科技投入比達到了4.48%。進入2013年後,科技投入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重大澱粉酶的創制與綠色製造技術、基於風味導向的固態發酵白酒生産新技術、發酵與代謝調控關鍵技術、冷卻肉品質控制關鍵技術、乾酪製造與副産物綜合利用技術等先進生産技術先後得到了推廣應用,這對食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增強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專家們認為,原料問題、微生物污染及消費者對中國食品的信任危機,是中國食品安全的三塊短板。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是彌補短板的重要內容,三者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本次會議設立的 “綠色包裝與食品安全”、“食品檢測與安全”、“食用油健康與安全”三個分論壇以及“食用油營養與安全媒體溝通會”,既是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提供技術手段,也是為食品安全的風險交流與溝通打開一面窗口。
轉型發展更需戰略思考
孟素荷理事長也同時指出,對於中國的食品科技界,需面對並解決三個問題:首先,整體目標仍在飄離。中國食品工業及科研安排少戰略多戰術,多縱比少橫比;以部門需求為主導,缺乏站在國家立場俯視行業發展戰略的深入研究。科技界應儘早以國際視野,凝聚前瞻性的戰略思維的科技界共識,為行業發展,為國家發展戰略提供科學發展的思想之源。其次,科研隊伍有高原,少高峰。面對對工業食品的質疑,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我們的食品科研總體上不接地氣,科研課題的産生主要源自教授的大腦而非生産一線。第三,自主創新時不我待。食品行業亟需科技界在學科交叉中予以破解多項難題。我們已經走過了以仿製、借鑒為主的學習與跟蹤階段,解決中國傳統食品工業化的問題,解決全球食品工業共性技術問題,我們已經逐漸觸碰到共同的起跑線,但差距仍在,中華食品承古風、留美味、興中華、傳世界,將只能依靠我們自己!
她表示,“我們只能選擇緊張而有壓力的發展路子以爭取有限時間趕上去,這就需要三代食品科技人,為人民生活日益美好和國家繁榮昌盛,主動承壓,做出犧牲並振奮精神”。
第十一屆年會同期還舉辦了第二屆東方食品國際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印度食品科學研究所前所長Vish Prakash、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農學研究科教授佐藤健司、浙江大學馥莉食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劉東紅、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孫寶年、南韓高麗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生院教授Hyun Jin Park等來自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權威專家分別就中華傳統食品現代化、現代科技挖掘東方食品保健價值、中國特色植物化學素的數據庫建設、東方食品的品牌價值等主題進行了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