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食鹽加碘“降低生育”?缺科學數據

  • 發佈時間:2016-04-19 11:31:08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文賢  責任編輯:金瀟

  食鹽加碘22年,補碘同時引爭議。

  昌平區白各莊市場查獲95公斤假鹽。昌平區商務委供圖

  “食鹽添加碘酸鉀降低生育能力”的微信近日在朋友圈流傳,稱我國在1995年將食鹽中的碘化鉀改為碘酸鉀,“可造成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由此引發碘酸鉀與碘化鉀的爭議。

  同時,我國居民是否需要通過食鹽補碘、甲狀腺疾病增多是否與碘鹽攝入過量有關等問題,在學術領域也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碘缺乏病參照實驗室副主任谷雲有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碘鹽中的碘酸鉀很難達到中毒劑量,而“食用碘鹽是非常安全的”,且沒有證據表明甲狀腺疾病的增加與碘鹽攝入有關。

  爭議1

  添加碘酸鉀比碘化鉀毒性大?

  碘酸鉀與碘化鉀爭議其實由來已久,甚至在中國疾控中心內部也有過意見分歧,主要爭議在於目前碘鹽中使用的碘酸鉀比碘化鉀毒性大。公開資料顯示,碘酸鉀屬於中等毒性的化學藥品,被列入《危險化學品名錄2012》,而碘化鉀卻不在其列。

  1995年之前,我國食用鹽中曾普遍加入碘化鉀,後改成碘酸鉀。談及原因,中國疾控中心碘缺乏病參照實驗室副主任谷雲有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主要是因為碘化鉀不穩定。“碘化鉀遇光、受熱容易分解,加工時也易損失,所以此前都建議食鹽要用棕色瓶子加蓋,菜好了再加入,目的都是為了防止碘離子流失。”

  對於碘酸鉀是否造成男性生育能力等問題,谷雲有稱,碘酸鉀致毒需達到毫克級別,而食鹽中的碘酸鉀含量僅是微克級別,兩者劑量相差1000倍。此外,碘酸鉀在烹飪加熱過程中大部分已經還為碘離子,到達胃裏後不會發生強烈反應,所以損害基本不存在。“我同事也曾經質疑碘酸鉀鹽,但看到相關實驗後就不擔心了。”

  食品安全博士鐘凱也表示,比較碘化鉀和碘酸鉀的安全性意義並不太大,人體內廣泛存在多種天然還原劑,能夠迅速將碘酸鉀還原為碘化鉀,“無論吃碘化鉀還是碘酸鉀,到達甲狀腺的碘並無區別”。

  據了解,我國並不是唯一使用碘酸鉀的國家,澳大利亞、德國、印度等國都在食用碘酸鉀碘鹽,匈牙利、義大利、荷蘭等國則許可碘酸鉀和碘化鉀均可。谷雲有表示,目前正在研究碘化鉀生産工藝,以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爭議2

  食鹽加碘遠超適宜量?

  圍繞食鹽中是否有必要繼續加碘,同樣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

  此前,由於中國大部分地區自然環境缺碘,國務院在1994年頒布了《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正式將食鹽加碘寫入法律條文,至今已實行22年。中國疾控中心通過對福建、遼寧、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六省市碘缺乏病監測發現,沿海地區人群碘總攝入量的68%從碘鹽中來,海産品、飲用水所佔比例很少,表明碘鹽已成國人攝入碘的主要來源。

  但原國家糧食局標準品質中心高級工程謝華民從2012年開始關注“補碘過量”問題,認為每人每天從食鹽裏約攝入350微克碘,加上水和食物中至少50微克的碘,“國人碘攝入量遠超適宜量”。

  不過,中國疾控中心2014年碘缺乏病的監測結果顯示,8-10歲兒童尿碘中位數為197.9ug/L,孕婦尿碘中位數為154.6ug/L,均處於國際組織界定的碘營養適宜範圍內,並沒有“補碘過量”跡象。

  另據中國疾控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蘇曉輝介紹,我國食鹽碘含量已經過三次調整,2011年已將鹽碘含量由全國統一的35±15毫克/千克,調整為每千克含20、25、30毫克3種,以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並由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本地人群實際碘營養水準,選擇適合本地的鹽碘含量標準。

  爭議3

  甲狀腺病與碘鹽有關?

  由於食鹽是碘最主要的攝入來源,甲狀腺疾病的增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否與碘鹽相關。謝華民稱,之所以關注“補碘是否過量”問題,是因為甲狀腺疾病的增多。“甲狀腺疾病從1994年的700多萬已增加到現在的2億多。我們單位許多女同志都有甲減、結節等症狀。”

  “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中國疾控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蘇曉輝表示,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率都增加,無論這些國家碘攝入量多還是少。

  不過專家建議,高水碘地區和甲狀腺疾病患者必須食用無碘鹽。2005年全國高水碘地區調查顯示,天津、北京、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9省市735個鄉鎮劃定為高水碘地區,受影響人口約3100萬。目前,經過水改,北京和內蒙古已沒有高水碘地區。

  據中鹽北京分公司銷售部部長蘆劍介紹,北京各大商超都銷售無碘鹽,但因為需求量比較少,可能出現斷貨情況,需要的消費者可以通過中鹽電商平臺進行購買。

  ■ 假鹽追蹤

  北京查獲95公斤假鹽

  在昌平白各莊市場裏查獲,商販稱假鹽是被“送貨到府”

  在新京報報道涉假食鹽流入北京市場後,上周昌平區商務委執法部門展開行動,從昌平白各莊市場查獲標稱“中鹽加碘精製鹽”和“中鹽深井碘鹽”的假鹽共計95公斤。

  為了解食鹽安全情況,4月上旬,新京報記者對北京部分市場進行走訪,從昌平區白各莊市場、豐臺鑫利厚農貿市場等多家市場等隨機購買“碘鹽”,送往國家鹽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有3份碘鹽樣品不含碘,涉嫌造假。業內專家分析,這些疑似假鹽原料可能來自工業鹽或私人生産的不合格食用鹽(詳見新京報4月12日《“碘鹽”不含碘 涉嫌工業鹽造假》)。

  根據新京報記者提供的線索,4月14日,昌平區商務委執法部門對昌平白各莊市場3家商鋪進行檢查,查獲標稱“中鹽加碘精製鹽(1千克/包)”假鹽75公斤,標稱“中鹽深井碘鹽(400克/包)”假鹽20公斤。4月15日上午,豐臺商務委執法部門對鑫利厚農貿市場進行檢查,暫未發現假鹽。

  昌平區商務委執法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執法人員每月都會抽查。白各莊市場都是露天臨時攤位,沒有營業執照。查獲的攤販均稱,這些假鹽是“送貨到府”,並不清楚進貨地點。這些假鹽外包裝和普通食鹽並無太大差異,執法人員通過辨認防偽標誌才確認是假鹽。

  按照規定,針對有營業執照的商鋪,執法部門將按照行政處罰法和食鹽專營辦法處以1-3倍罰款。消費者發現假鹽可以撥打12345進行舉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