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黑魚在濟南檢出致癌物 南京漁業局:今後還會嚴查

  • 發佈時間:2015-10-22 09:36:33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柳揚 石小磊 蔡蘊琦  責任編輯:金瀟

  

  濟南警方最近查扣了一批黑魚,檢出體內喃西林代謝物超標28倍。根據食藥監部門移交的這條案件線索,濟南警方搗毀了一個橫跨嚕蘇兩地銷售有毒有害黑魚的犯罪鏈條。

  濟南超市裏 黑魚變毒魚

  致癌獸藥是什麼?

  喃西林、喃唑酮

  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藥,治療牲畜疾病效果很好。

  在畜牧、水産養殖中曾被廣泛應用。

  對人有什麼危害?

  魚

  魚的體內一旦有了“喃西林、喃唑酮”,終生代謝不掉。

  食物鏈

  一旦食用這種魚,有害物質就會進入人體。

  人

  對人來説,這些東西是強致癌物質。

  毒黑魚從哪兒來?

  警方表示,有毒有害魚中間的銷售環節非常複雜。

  濟南超市

  黑魚中檢出致癌物超標。

  最終供貨商

  在滕州已將其抓獲。

  中間供貨商

  在徐州 這也不是源頭。

  供貨源頭

  警方表示,從目前掌握的線索看應該是南方的。

  據山東電視臺 綜合

  探訪南京各類“魚餐館”

  黑魚消費量最大

  濟南警方查扣的這批黑魚,據説銷售鏈橫跨蘇魯兩地,南京的魚類主題餐廳這麼多,大家又很愛吃黑魚,那麼南京的情況怎麼樣呢?

  揚子晚報記者探訪市場了解到,南京人非常愛吃淡水魚,農貿市場裏,幾乎每一個水産攤位都可以買到黑魚,南湖附近一家菜場的老闆告訴記者,自己攤位上每天賣得最多的是鯽魚,第二多的就是黑魚。

  除了大街上大大小小的酸菜魚之外,最近一兩年來,很多新出現的特色餐飲都是以魚為主題的,比如檸檬魚、碳火烤魚、麻椒魚片、神魚等等,這些店的主材都是淡水魚,常見的魚有草魚、黑魚、鯰魚、青魚等等。這些店生意都很火爆,很多一天就能吃掉數百條魚。

  河西萬達一家以魚為主題的重慶火鍋店,每天消費量最大的就是黑魚。“一天可以賣掉最少15條黑魚,大概50斤吧,其他的魚不多,加一起也就是20多斤。”南師大附近一家酸菜魚店的老闆告訴記者,每天能賣掉近百條,其中黑魚佔了一半左右。

  餐廳説

  購自正規農貿市場 黑魚沒有問題

  集慶門城墻附近一家熱門的魚主題餐廳,魚片都是購買鮮魚片出來的,同樣的做法,黑魚和草魚的銷售量比例差不多4:1。魚刺少,味道好,營養又豐富,是很多消費者選擇吃黑魚的主要原因。不過對於黑魚是否安全,商家都表示,都是從正規的農貿市場購買來自己殺,或者是自己片的魚片,應該不會有問題。食客也表示,吃了很多次,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批發市場説

  近期未檢出 抗生素獸藥

  南京水産品最大的集散地之一是眾彩農副産品市場。其物流檢測中心的負責人王玲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市場方面會對到貨的魚類進行兩種檢測。“首先是進行感官檢測,打開大車子裏的蓋子,聞一聞有沒有異味,看一下魚的身上是否完整,有沒有其他痕跡。然後進行抽樣檢測,每天抽某一個批次的一到兩種魚類,對孔雀石綠、氯黴素硝基喃、諾氟沙星等抗生素獸藥殘留進行檢測。”據王玲介紹,基本上每檢測一個參數,需要近兩個小時。

  對於濟南超市的黑魚中檢出“喃西林”和“喃唑酮”,王玲表示,這和日常監測的參數“硝基喃”都屬於喃類的抗生素。從以往的檢測結果來看,還是比較理想的,近期並沒有在魚類中檢測出抗生素獸藥。她表示,會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對下一批到貨的黑魚進行快速檢測,看是否含有此類抗生素獸藥。

  海洋漁業局説

  這種抗生素是抽檢必查的,合格率99%

  是不是淡水魚養殖都會加喃唑酮?對此,省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表示:“不可能。喃唑酮是農業部明令禁止的違禁藥品。”海洋漁業部門介紹,近幾年,我省持續深入開展水産品品質安全專項整治,一方面在養殖環節加強管理,另一方面也加強檢測對市場進行嚴格監管。

  目前,全省56個漁業重點縣、重點産區和眾彩批發市場建立了343個水産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室,已經達到全覆蓋。對産區水産品品質的監督抽檢,喃唑酮是必檢項目。今年1-9月農業部監督抽檢我省産地水産品樣品285個,全部合格。我省組織省級抽檢1044個樣品,合格率也達到99.4%。前三季度,全省各地快速抽檢室也抽檢了16428個樣品,合格率達到99.87%。 (記者 )

  加喃唑酮是

  行業“潛規則”?

  濟南民警獲悉:淡水魚如果不喂藥 生病幾率非常大

  濟南辦案民警曾表示,他們還了解到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內幕。“我們接觸到黑幕,淡水魚不可能不喂藥,如果不喂藥,生病幾率非常大,這是一種行業潛規則。我們抽檢幾類淡水魚都存在一定喃西林代謝物。”

  還有網友“爆料”稱,給魚喂藥,在淡水魚養殖業是公開的秘密。為了預防魚生病,提高産量,一種魚一季要喂上十幾種藥。

  南農大水産專家:喂藥也是要成本的 亂加藥反而風險大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水産系主任劉文斌教授昨天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否認了這一説法,“淡水魚養殖中,如果魚不生病,一般不會隨便喂藥。”對養殖戶來説,魚不生病沒必要撒藥額外增加成本,此外這就好比人吃藥,亂服藥存在很大的風險。劉文斌教授介紹説,當淡水魚得病了,養殖戶才會向養殖水域撒藥,對症治療。給魚治病的藥也分為外用和內服。“養殖戶會把藥和在飼料中,投向魚塘。用藥的分量和次數都有嚴格標準。”

  劉文斌教授介紹説,喃唑酮和喃西林都屬於抗生素類,均名列農業部發佈的“禁用獸藥”目錄中。記者在這份農業部公佈的“禁用獸藥目錄”中看到,對於食品動物禁用於所有食品動物的獸藥的11個類別中,有1個大類提到硝基喃類,包括喃西林和喃妥因及其鹽、酯及製劑;喃唑酮、喃它酮、喃苯烯酸鈉及製劑。“目錄”對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和其他違禁藥物和非法添加物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