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造假産業鏈:包裝食料標簽能就地完成
- 發佈時間:2015-09-25 08:37:15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金瀟
在以“進口食品”來俘獲消費者青睞的行銷過程中,無處不在的網路和四通八達的現代物流合力架設起了一條跨越地域的“裝配線”。
於是,從外包裝到食料,涉嫌多地多環節製造的假冒“進口商品”將沿著這條“裝配線”抵達它的下游:那些正在輕點滑鼠下單的消費者。
“資深買家”的失敗網購
上海市民陳媛(化名)每年通過網路購物的交易賬戶額達10多萬元。她自詡為“資深買家”。長期從事財會工作的她不但會在選購商品時“貨比三家”,一得空還繪製電子版的網路食品“價格趨勢圖”,查看物價走勢。
陳媛介紹,有將近一半的網購時間花費在了食品的挑選上。自從女兒誕生後,網購時間還相應增加了。她不僅要為女兒挑選“海外代購”的奶粉,也會幫家庭選擇合適的零食。
“從泰國的榴蓮糖、澳門肉松、義大利的巧克力,以及澳洲的生鮮牛肉,”陳媛坦言,某樣東西抓住了她的心理,那就是“在遭媒體曝光後的國産劣質食品摧毀信心後”,進而會對“進口食品”産生信賴。
雖然英文為工作語言,陳媛在網路購物進行挑選時仍會發生“選擇性困難”。
“一般外包裝上的英文字體過於細小,網上購買時僅僅查看賣家提供的圖片,我們無法查看。”陳媛的第二步則是查看進口商品外包裝的中文標簽,但標簽上的資訊基本上源自網路平臺賣家的描述。
下單前,陳媛的第三步則是查看網店店家的信用和交易資訊,以及購買者評價。即便如此,陳媛還是會買到“高倣”進口食品。
“因為兩件同樣的食品,卻在口感上會産生區別,而它們都在包裝標注的保質期內。”她説,事發的原因在於自己“貪圖小利”。
陳媛事後回憶,由於一些所謂的進口食品以“特價”、“促銷”等方式出現在網路店家的廣告噱頭中,加之平時喜歡食用,但也買到濫竽充數的進口食品。
“你如何分得清食品外包裝上的泰文、日文等文字,即便是中文標簽,也會有磨損或者人為原因而字跡模糊的時候。”陳媛説。
為了應付網購進口食品的風險,陳媛在只購買新開網店之外,還在嘗試新品前,採取“少量購買”的方式。
“驗明正身後才能大量購買,隔著螢幕還是謹慎一些,”陳媛説。一旦購買進口的散裝食品,陳媛坦承,不吃上一口的,則無法分清真假。
今年夏天,陳媛一次失敗的購買經歷是,500克外包裝為“好時”的巧克力塊在快遞到家後便全部融化,但商家怪罪物流過程中溫度過高而拒絕理賠。
“至於這些號稱‘全進口’的巧克力在口感上出入較大,商家的解釋卻是,既然融化了,那肯定味道也不對了。”陳媛遭遇“投訴無門”。
只要在網上一搜索“進口食品”,網路輿論便會出現“假冒偽劣的指責”和“購買連結的廣告”。其中,不難找到諸多網友關於自身購買進口商品的“失敗經歷”。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長期關注和研究網購進口食品的風險。他表示,雖然網購進口食品是一種較為流行的消費購買趨勢,但因為網路缺少監管能力並存有監管盲區,因此消費者一旦權益受到侵害,維權投訴較之“實體店難度更高。
由於網購進口食品在進入網路等流通環節後,消費者難以追溯和識別,不僅造成財産的損失,還將嚴重地威脅身體健康。
厲曙光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食品不像普通商品可以退換貨,‘食品吃下去卻無法照樣吐出來’。”
那麼,網購的“進口食品”名副其實嗎?
應付陌生人的推辭
“在這個地方,基本上沒有哪個廠家會願意面對面跟你坐下來談,尤其你是張陌生的面孔。”説這話時,老劉(化名)手上點了點煙頭,遞過來一個巧克力球。
“來吧,不串味。”老劉説著,也往自己的嘴裏塞了一個。
他對手上的巧克力球頗有自信,“口感上你是嘗不出來的。誰又會説僅僅生産這樣的東西法律會不允許?”
9月15日,經營一家網路貿易代理公司的老劉告訴記者。在他的手上,是數顆專業名稱為“代可可脂巧克力”。
只不過,巧克力球的外觀像極了知名的“費列羅”巧克力,金色的包裝、心形的盒子。但是包裝盒上的商標顯示,這些巧克力球似乎擁有自身的“智慧財産權”:不同的商標,變形的商標拼音方式,以及顏色各異的字體。
老劉的手頭,除了傳統的金色外包裝的巧克力外,還有彩金系列巧克力球,至於外形包裝則多達數十種,幾乎“應有盡有”。
生産方還能提供相關的“QS生産許可證”。根據許可證上的文字,包括生産地、製造商,以及保質期和條碼等資訊一應俱全。
老劉説的“巧克力球”在網上不費力就能找到,而它們的生産地之一則位於廣東省江門市。
在這一距離省會廣州百來公里、糖果糕點等零食生産企業密布的區域裏,巧克力也是多家食品生産廠家的主力産品。
然而,這裡巧克力生産企業既有藏身於郊區鄉間、用橫幅遮擋廠名的小廠家,也有設置在工業開發區而外觀上頗具規模的現代化廠房。廠房的生産車間既能單獨成棟,也有與其他塑膠模具的生産廠家同處一個廠區。
如果陌生人要接近生産廠家,事情會變得不太容易。
廠家經常會問,你是怎麼找到我們的?
一旦取得信任,廠家還能拿得出“合格證明”,如果“話不投機”,廠家應付陌生人最好的推辭往往成了,“我們的産品主要用來外貿,不做電商的路子”,所以“要想買到這些巧克力,你來錯地方了”。
隱身線上的代理商
在當地的超市,幾乎看不到同類型的巧克力産品。
然而,記者走訪的幾家巧克力公司均可以在網上搜索到聯繫方式和聯繫人。記者嘗試著打了一些廠家的電話,後者一直無人應答,但隨後不久,便會出現陌生來電,並詢問“是否需要巧克力産品”?打電話的人員自稱是廠家的“代理商”。
“代理商”是廠家和銷售終端的仲介,也是巧克力生産線的關鍵。當地知情人士透露,廠家只認可熟悉的“代理商”作為生意夥伴。陌生的面孔則很難接近廠家,後者自身的防範意識比較強。
一名來自福建省晉江市的“代理商”描述,即便跑到生産廠家的門口,他們也不會接待你,原因就在於他們的銷售渠道基本由“代理商”所掌控,也因為這樣才能化解生産廠家的法律風險。
“代理商”進一步透露,法律風險主要集中在後續的“貼標生産”,即“化粧”成知名品牌巧克力。
然而,這樣的“代理商”很可能身處異地。這也意味著,一部分“巧克力”並不進入線下實體店面,而網路正成為它們的主要銷路。
江門市巧克力生産廠家的産品流向地之一,或是“福建”。
“普通巧克力”貼標化裝術
一名自稱來自福州的“代理商”承認,雖然口感相似,但他們主營的巧克力球嚴格意義上不是什麼“費列羅”。
“這在價格上完全可以看得出來,”該代理商認為,“就是有市場需求啊,比方説婚慶市場中,可以廣泛應用而降低婚慶公司的運營成本。”
“代理商”進一步透露,要想完成“普通巧克力”到“費列羅”的“化裝”,可以用“貼標”等行為加以完成,即更換“普通巧克力”的外包裝,以及商品標簽、包裝方式等。
如果是真品的費列羅巧克力,它所使用的包裝、裝潢的主要特徵為,每一粒球狀巧克力用金色紙質包裝,並且在金色球狀包裝上配以印有“FERREROROCHER”商標的橢圓形金邊標簽作為裝潢。此外,每一粒金球狀巧克力均有咖啡色紙質底托作為裝潢等等。
同時,費列羅巧克力産品的8粒裝、16粒裝、24粒裝以及30粒裝立體包裝業已向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申請為立體商標。
對於這些要求,“代理商”表示其“化裝術”不僅外觀上基本上看不出來,加之口感接近,“可以當作真品來用”。“代理商”為了取得對方的信任而表示,大量來自江浙的婚慶客戶青睞于他們的産品。
即便這樣的“代理商”也不會輕易和買家碰頭談生意。他們認為,既然網路上的溝通和支付都能暢通無阻,查看貨樣也能隨時進行,那為什麼還要跑來跑去?
自助生産可借助網路完成
“代理商”的方法除了“貼標”外,還有一種讓廠家出貨時,在外包裝上不貼任何商標logo等標誌物。
按照多名代理商的説法,他們經營的巧克力産品,其生産地主要都在廣東。在生産地,包裝盒、外觀標誌物已經形成了“生産鏈”,因此不用擔心到手的不是完整的貨物。
代理商稱,還有一個“自助生産”的辦法。那就是客戶可以向其批發散裝的、有包裝紙的巧克力球,購買後可以自行組裝。包括盒子、商標之類的“原料”,則完全可以在網上找到賣家。
彭方(化名)從事婚慶行業已近5年。他説,是不是真的“費列羅”完全視客戶的需求而定,後者對真假作出最後的選擇。若要分辨真假,這可以從進貨的“價格”上看出來。彭方稱,這在業界不算行業秘密。
“比方説預購的5粒裝只要20多元,那真的‘費列羅’肯定沒有這麼便宜。”彭方還印證了上述代理商的一些説法較為“可靠”,比如可以在現有的網路條件下實現某些知名巧克力品牌的“自行組裝”,如巧克力包裝袋、PVC巧克力透明塑膠包裝盒,巧克力包膜等等。
記者在網上試圖聯繫了多名與巧克力食品相關的賣家,後者在與記者的交流中均表示可以做到“款到發貨”。
至於發票和財務等問題,代理商和廠家表示,如果直接從廠家拿貨,那不僅發票開設不了,而且只能開設銷售單據,理由在於“稅收扣點高”,以及“銷售量太小”。
另一方面,作為正品的生産廠家正飽受“不正當競爭”之苦。截至發稿,費列羅公司上海方面透露,多地的倣冒行為曾給公司的正常商業運營帶來了不少干擾。在媒體報道中,我國廣東、河北等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也曾多次查處倣冒費列羅巧克力包裝、裝潢的行為。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所謂“進口食品”可在多地找到完整的“生産鏈”。在食品從食料生産到完成“貼標”等外形裝扮後,它們可以在網路上直接銷售,也能通過市場“集中批發”給買家。
商家關心進口食品的“去向”
福建省的晉江市集中了諸如“親親食品”、“盼盼食品”這樣全國知名的食品生産企業,也雲集著諸多的食品批發商。
晉江(社店)食品批發市場位於該市晉光路羅山段1號,這裡集中了50多家食品批發商,主要批發兩類食品:喜慶食品和進口食品。
市場中不僅可以發現“費列羅”巧克力的身影,也能找得到薯片、雀巢咖啡、肉條等各種款式和包裝的進口食品。
僅用普通消費者的眼光細心觀察,一些“進口食品”的外包裝撕口,以及中文標簽字體略顯粗糙。記者也發現了另一種事實,標注産地為香港的肉松由商家們在店內直接予以包裝。
然而,由市場商家提供的“費列羅”樣品與真品在外形和包裝上極其相似,但“樣品”上標注了生産方自身的品牌。
商家稱,巧克力的品質都符合現有的標準,品質上可以過關。與之前代理商説法類似,該商家稱,“如果量大,可以貼上客戶要求的品牌名字和包裝盒,但這一操作需要提前打入所有的款項”。
“價廉物美”的“進口商品”可以隨處在市場中找到。根據該市場的行情價,一盒20粒裝的所謂“費列羅“批發價格為60元人民幣左右,而“hellokitty”牛奶棒棒糖,其百粒裝批發價也不過50元出頭。
顧客想要成功購買這些“進口食品”,陌生的顧客一般要先面對兩個商家的問題:你想在哪賣?你是來幹什麼的?
第一個問題的實質在於,商家希望賣到福建省以外的地方,並且青睞于來自網路的客戶;第二個問題的原因,則是商家試圖規避自身的法律風險,因為之前曾多次發生正品的食品生産企業派遣法務人員“臥底”並在市場取證。
現場貼中文標簽
但在顧客表達出想要購買的想法時,更多的商家願意讓你相信,店內商品陳列櫃上的“進口食品”來自於“原産地”。
該市場一家名為“壹加壹”的商鋪中不僅陳列了多種款式各異的進口食品,其中還出現了我國對核輻射管控地區的食品。
根據外包裝上的圖文字樣,這些重量為50克的薯片生産地為日本茨城縣,而製造商則位於東京新宿。外包裝上的製造商、名稱和原料均為全日文標注,就連“保質期”也採用日文的通常用法,即“賞味期限”來描述。
商家堅稱,該薯片完全採用了日本的原料,而且“全進口”。雖然批發價格為8元一桶,但記者查閱網路店家的售賣價,價格卻在15元~20元不等。不僅如此,商品櫃檯上還陳列了原産于“南韓”的樂天扁桃仁巧克力豆。
與前者不同的是,“樂天巧克力豆”被貼上了“中文標簽”。
該商家表示,如果進貨量達到一定規模,又用作網路銷售,可以在薯片的外包裝上貼上類似的中文標簽。
而市場上四處可見缺少中文標簽的“進口商品”。即便如此,商家也能在零售的過程中,現場提供在進口食品的外包裝上貼“中文標簽”的服務。
一包標注為“産地泰國”的“黃油餅乾”也因此擁有了進口食品的“中文註釋”。而在商家內部甚至發明瞭一套基於言辭的“解釋體系”,它可以用來應付各種檢查。
比方,“樣品”一詞就會頻頻出現在商家的口中。
它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進口食品沒有“中文標簽”,顯示為“餅乾”的進口食品包裝盒為什麼是空的;至於散裝的“進口糖果”,之所以既沒有袋包裝,也無中文標簽,那是因為“僅僅用來給你先嘗嘗味道用的”。
一名在市場中經營多年進口食品的“業內人士”則道出了更多的秘密。
假冒生産鏈可“就地完成”
“所謂的‘進口’大都高倣。”市場中一名商家如此肯定。
該業內人士説,原因在於這裡的商家也有能力實現多種多樣的生産渠道:
“如果需要進口食品的‘中文標簽’,你發個jpg格式的圖樣給我,我就給你數位列印出來,最低的印刷數量也沒有任何限制。”
抑或,“進口食品的外包裝、內部包裝袋其實在當地都能生産,‘生産鏈’”較為完整;
再者,類似口感的食品也能“高級定制”,他可以幫忙找到所有的生産廠家;
還有,進口食品的包裝模板在設計上並不困難,“因為只要提供真貨,基本上可以由生産單位直接研發並製作”。
然而,這些“進口食品”的分量不一定“足量”,有些廠家還會在食品的分量上作些“調整”。
但讓他最擔心的莫過於這樣的問題,“你敢不敢做‘高倣’的‘進口食品’生意?”
商家們透露,他們很多前來市場的買家聲稱,高倣進口食品將在網上予以銷售。
至於“高倣”進口商品在買賣過程中産生的“財務”程式,以及“物流過程”,市場裏的其他商家們則給出了這樣的説法:一般不開具發票,但可以從其他地方想辦法走賬。而物流過程中一旦被查扣,商家就沒有相應的責任。
在食品的物流過程中,食品是否和其他貨物“混裝”運輸,一位商家這樣回答,他們交給物流以後就無法知曉了,而且從成本上考慮,之前也沒有類似的“單獨運輸”的做法。
不論是在福建晉江,還是廣東江門,均能找得到這樣的“産業鏈”。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來自網上的商家購買能力“出眾”,導致出現了高倣進口食品形成了自身的地下産業鏈。
“在這些高倣進口食品進入網路銷售渠道後,你或許可以明白,為什麼商家要詢問陌生顧客所謂的‘銷售區域’。”該商家説,完全是為了規避被查獲的風險。
然而,假冒的進口食品因為沒有出廠記錄,又缺少質檢過程,又無發票提供,一旦進入流通領域,追查將變得十分的困難。
與正規渠道的同類型進口商品相比,假冒進口食品的産業鏈利潤至少在一倍以上。
或許,該市場的批發商幾乎一致的回答有助於理解這一行業的深意:“我們在網上並沒有開店經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