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實體店關門減虧 品牌服裝集體“過冬”

  • 發佈時間:2014-11-15 07:34:48  來源:成都晚報  作者:張婷  責任編輯:謝淩宇

  在“雙11”網購狂歡節再創線上銷售額紀錄之際,線下實體服裝店卻接連傳來閉店消息。日前,休閒服飾品牌佐丹奴就宣佈,第三季度關閉了73間實體店。目前,成都春熙路商圈僅剩2家門店。業內人士認為,受自身經營模式限制,加上電商及國際平價品牌等衝擊,本土品牌服裝實體店如何轉型成為當前發展的重中之重。

  服裝品牌接連“縮鋪”

  昨日,成都晚報記者走訪春熙路商圈發現,目前春熙路上佐丹奴的店舖僅剩下兩家,記者進而在其官網上查詢,成都目前總共有18家店舖。在春熙路西段的勁浪金開百貨佐丹奴門店,記者注意到20分鐘裏面,僅有寥寥幾位顧客在挑選貨品。據了解,佐丹奴第三季度共關閉74間零售店,其中中國內地佔63間。在中國內地銷售額為3.41億港元,同比下降5%,這一銷售額已創下佐丹奴最近11個季度的最低值。

  有業內人士指出,市場幾近飽和,難以容下太多店舖,類似品牌在內地“縮鋪”並非新鮮。事實上,繼去年運動品牌啟動了關店序幕後,男裝企業隨後也接連關店。女裝企業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今年上半年,艾格在中國市場已相繼關店88家,且業績呈下滑趨勢。旗下擁有Esprit等品牌的思捷環球去年一年在華關店38家。

  盲目擴張導致惡性競爭

  “去年年底,就開始陸續關注到本土運動品牌門店持續關店的現象。” 成都市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勇分析,目前國內不少知名的服裝企業都發家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當時國內整體的服裝資源相對匱乏,為了迅速擴大市場,大多數服裝企業都採用增加門店數量來追求利潤的模式。但事實上,發展的速度過快,必然導致內部管理、人力資源、週轉資金的跟不上,於是自顧不暇。

  “一條街上就開了兩三家自己的品牌店,這樣的自相絞殺演變成了惡性競爭。”林勇説道。這樣的經營模式,一定程度上為現在的閉店潮埋下的隱患。

  網路消費改變分配方式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原材料上漲和人工成本的不斷飆升,不斷壓縮著服裝企業利潤空間。與此同時,國際平價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都對本土服裝品牌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以前的實體服裝店100%的銷售來自線下,現在只有70%來自線下。”某品牌市場總監表示,目前80後、90後消費者已經習慣在網上購物,服裝品牌必須認識到這一轉變,“當前的服裝銷售總額並沒有縮減,總體還是呈增多趨勢,只是蛋糕的分配方式發生了轉變。”

  未來機遇在三四線城市

  林勇分析,當前市場下,品牌要做好市場,一定要做好對目標受眾的研究。目前群體消費市場已經從大眾市場向分眾、精眾市場轉變,而要抓住購買潛力巨大的精眾人群,就一定要做好對這類人研究。“服裝企業一定要加大對三四線城市的開拓力度。”林勇告訴記者,隨著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水準興起,這是所有本土服裝企業不可錯過的機遇。

  近兩年部分品牌關店數量

  Esprit等品牌去年關店38家

  艾格服飾 上半年關店88家

  七匹狼上半年關店347家

  九牧王上半年關店73家

  卡奴迪路 上半年關店53家

  佐丹奴第三季度共關店74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