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消費要聞 > 正文

字號:  

揭秘灰色刷單大軍利益鏈 淘寶淪為“重災區”

  • 發佈時間:2015-08-22 03:10:1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編者按: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近年來,寄生在蓬勃發展的電商上的刷單灰色利益鏈應運而生。如今刷單已經演變成一個社會現象,還出現了公司化、科技化、規模化的傾向,成為電商行業難以根除的“毒瘤”。雖然淘寶等電商出臺了刷單行為的懲戒舉措,但收效並不大,似乎陷入了“貓捉耗子”和“耗子逗貓”的遊戲。因此,只有用法規法律來懲治刷單行為,才是真正的出路。

  目前已有許多堪稱專業的龐大組織來進行刷單業務,虛假交易刷單、差評師刷單、寄空盒子刷單等手法層出不窮

  對“剁手黨”而言,除了傳統節日,電商的店慶日、打折購物日也成了每年最為期待的狂歡節。打折促銷帶來極速增長的交易量,也讓電商們喜笑顏開。但是,就在今年京東618店慶活動日前後,一家美國投資諮詢機構發佈的報告卻給京東潑了盆冷水,報告稱京東銷售額存在虛報,也就是所謂的“刷單”。隨後,京東對此立即做出回應否認,表示該報告採用大量錯誤的計算方式和邏輯推導,得出與事實完全不符的結論。這場風波也就此告一段落。

  事實上,刷單對於電商行業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了。刷單之所以存在,主要源於電商行業的不斷壯大,而淘寶作為國內流量最大的電商網站,儼然已成為刷單的“重災區”。“一般消費者網購商品都是按銷量或者店舖信譽排名,只有把銷量和信譽都刷上去了,消費者才會點進這個店舖購買,尤其是新店舖不刷單的話很難有流量”,淘寶店主小趙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刷單現象屢打不絕,是因為在這個江湖中潛藏著龐大的利益鏈條。“淘寶刷單,日賺300元”,網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誘惑資訊。實際上,刷單客們也並不是單打獨鬥,目前行業內已有許多可稱專業的龐大組織來進行刷單業務。刷單組織中的成員會分等級,最普通的只能刷單,高一級還可以拉人進組賺會費提成,最高級的則是刷單、拉人、放單這些都能做,提成也最高。刷單的方式也不斷花樣翻新,刷虛假交易,差評師刷單,寄空盒子刷單等等,不一而足。一位兼職刷單客聲稱“月賺5000元像玩一樣”。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大量淘寶店既沒有足夠的資金做推廣,又沒有實際的銷量做支撐,為了維護淘寶店的正常經營而採取刷單行為。“刷單屬於違法行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刷單行為違反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請人刷單的賣家、刷單的仲介以及替人刷單的刷手都違反了這一法律,需要為消費者的損失承擔責任。”

  灰色利益鏈條造就刷單客

  所謂刷單,指的以做假的方式來提高商品的銷售量以及買家信譽,空買空賣,並不是實際的交易。

  “十個買家九個刷,還有一個是傻瓜”,在描述目前行業刷單情況時,淘寶店主小趙這樣説道。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淘寶刷單情況確實隨著電商行業的逐步壯大而愈演愈烈。

  對於刷單為何會在電商行業越來越普遍,或許此前美國多所大學的四位研究學者對針對刷單現象聯合進行的研究可以給出準確答案。據悉,該研究團隊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來監控了雇用人手“刷單”的五大交易平臺。據報告顯示,研究人員隨機採樣超過4000家擁有真實ID的淘寶網店,監控他們店舖評級的提升情況。結果發現,存在虛假交易的網店提升店舖評級的速度比正常經營的網店至少快十倍。提供刷單服務的供應商甚至能夠幫助店舖賣家在一天內迅速“升級”,正常經營的賣家要達到同樣的效果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杜岩宏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淘寶刷單一般有刷虛假交易、刷評分、刷評論等形式。“可以通過以下特徵來識別是否被刷單,一是看評論數和交易數,如果交易數很大而評論數很少,可能是最終成交量少,那麼刷單的幾率較大;二是看評價內容,若評價內容裏面相似度高且有明顯宣傳用語,那麼很有可能是經刷手刷單;三是看中差評,除了競爭對手的刻意抹黑外,一般中差評是較客觀的評論,真實度較高。”

  刷單的背後也有著一條利益鏈,其中最重要的角色非“刷單客”莫屬。而刷單客們也並不是單打獨鬥,目前行業內已有許多可稱專業的龐大組織來進行刷單業務。

  “招聘淘寶信譽刷手,職位要求:會上網購物,男女不限。賺錢項目:刷單賺佣金(每單5元起。刷單類型:遠端單、押款單、紅包單……”相信不少人在上網時看到過這樣類似的廣告但並未在意,不過也有人對此上了心,正在放暑假的大一學生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從某個論壇上看到了這樣的廣告,聲稱“日入50元到100元”,廣告中還給出了一個YY頻道的賬號。抱著好奇的心態,他下載了該社交軟體,註冊後加了廣告中的賬號進入到頻道。“這個組織有很多成員,頻道裏每個組都將近1000人,一共十幾個組”,他告訴記者,一個名叫麗麗的賬號主動聯繫了他,告知其在接單之前還需要進行培訓,“不過在我同意接受培訓的時候,她馬上發給了我一個支付寶連結,説為了確認我是真的想進入組織需要支付80元的入會費,雖然有點猶豫但是想著接單以後就能掙回來就把錢交了。”支付完成後,麗麗給他發了一個帶密碼的教程視頻連結,這也就是所謂的“培訓”。

  至於刷單的具體流程,據陳先生介紹,在接單前需要到專門的接單子頻道中等待方單,選取符合條件的單後就進入指定的頻道。然後頻道主持人會查詢刷單客淘寶賬戶的等級,看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便可進入購買流程,“搜索的時候不能直接搜店舖的名字,要用名稱的關鍵詞搜索,找到以後按照人氣、銷量來排序,先點幾家其他店舖的該類商品,每個頁面進行幾分鐘的瀏覽,然後再進入目標頁面,跟掌櫃進行聊天,通報暗號以後就可以按照正常流程購買了。”支付方式則有兩種,一種是紅包支付,一種是墊付,“據我觀察主要是以墊付為主”,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收貨地址要麼填店家給的,要麼就填自己的地址。過幾天就會有個空包裹寄到家裏,或者看到物流資訊顯示已收件,就確認收貨,給五星好評、寫幾十字的好評,這需要截圖給主持人確認,然後通過支付寶的‘我要收款’功能向主持人指定的賬號索要報酬,這樣就算完成了一次刷單”。

  “現在刷單價格普遍是2元-4元不等,不過刷單有‘周不過5,月不過15’的規定,所以基本上每個刷單的人都有小號”,另一個刷單組織的成員小路説道,“想多賺錢就需要花很多的時間,我一個小時也就賺十幾元”。不過他告訴記者,刷單組織中的成員會分等級,最普通的只能刷單,高一級還可以拉人進組賺會費提成,最高級的則是刷單、拉人、放單這些都能做,提成也最高。

  法律人士稱刷單違規違法

  刷單組織的日漸龐大除了與電商行業的不斷壯大相關以外,其實也在於平臺本身為其提供了“溫床”。前述的美國調研團隊還專門針淘寶的虛假交易進行研究,根據他們的抽樣調查研究顯示,監測期間淘寶網中有11000家網店存在刷單現象,但在所調查的4000多家存在虛假交易的淘寶網店中,只有89家受到淘寶的處罰,僅佔2.2%。

  為了整治刷單現象,今年阿裏開始嚴查虛假交易,連續出重拳打擊。今年4月10日,一則淘寶網內部發出的通知稱,淘寶擬修訂《淘寶規則》中關於虛假交易的相關規定,短期內産生大規模虛假交易行為將不論次數和筆數,直接扣除48分。此外,新增嚴重違規行為扣48分的新情形為:累計3次以上被認定為“情節嚴重”的虛假交易行為;一般違規行為扣48分之後,再次發生大量虛假交易行為;存在手段惡劣、行為密集、規模龐大、後果嚴重、惡意對抗監管等的特殊情節。新規首次明確打擊為他人提供虛假交易服務的商家,公示稱新規在4月17日實施。此外,為了打擊旗下商家“刷單”行為,阿裏表示,將持續在物流快遞環節打擊“炒信”行為,尤其是“物流刷單”。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所謂“物流刷單”係指物流公司內部人員參與違規刷單、協助不法商家寄送空包件或提供不真實物流資訊,從而提高商家成交量、信用等級。其特徵是物流運單資訊高度倣真,人工較難判別。

  據媒體報道,菜鳥網路在今年4月份時下線了一批物流企業,包括深圳華強物流公司、中鐵快運、一邦速遞、增益物流等11家物流企業。此外,在今年5月份,又連續開出兩張罰單,對數十家被查實參與“倣真刷單”的淘寶商家開出炒信罰單,依據淘寶平臺有關規則處以查封關店的最為嚴厲處罰措施。據悉,阿裏還正在把炒信等虛假行為納入商家和個人的網際網路徵信體系,任何在網際網路上的虛假行為都將被記錄,其線上線下徵信狀況都會受到影響。阿裏方面同時提醒消費者不要把賬戶借給他人使用,不要輕易相信微信、QQ群裏的類似“0元購”的危險購物行為,避免“被炒信”而影響了自身信用分值,無法享受“極速退款”等服務。

  事實上,刷單行為不但違規,也違反一些相關的法律條例。一位法律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屬於虛假宣傳行為,違反了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刷單’的個人或團體,如果因此造成消費者損害,也應當與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並且,網店和刷客之間的交易行為是虛假交易,不受法律保護。而電商平臺和賣家是合同關係,賣家通過這種虛假交易提高自身信用等級,顯然也是違反這個規則的。”此外,他認為淘寶店主由於刷信譽,在賣家和賣家間構成了一種典型的不正當經營關係,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品質、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産者、有效期限、産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所以商家通過刷客來刷單的行為也觸犯了《反不正當交易競爭法》。

  對於刷單現象越來越普遍,杜岩宏認為,根本原因是因為大量淘寶店既沒有足夠的資金做推廣,又沒有實際的銷量做支撐,為了維護淘寶店的正常經營而採取刷單行為。“刷單會對電商行業帶來以下影響,一是降低消費者對電商行業的信任,動搖消費者信任體系,對電商行業的信譽帶來負面影響;二是消費者購物轉向實體店,影響電商行業的業務量。”因此,在他看來,治理刷單現象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鼓勵消費者來監督舉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