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奶粉售貨機撤離藥店 試點一年多消費者不買賬
- 發佈時間:2014-12-20 06:58:00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曹慧敏
由於價格無優勢、購買不便利,消費者對從去年開始嘗試的“奶粉進藥店”普遍不買賬。日前,試點了一年多時間的奶粉自動售貨機黯然撤出了藥店。
現狀:
單月最少只售出6桶
從去年10月起,本市陸續有5家藥店參與了“奶粉進藥店”試點。目前,在金象大藥房西四北店和永安堂大藥房燈市口店,銷售奶粉的ATM機已經全部撤走了。其他3家藥店情況也都如此。“顧客看的多、買的少,賣得好的話一個月才十幾罐。”藥店的工作人員表示。
事實上,被寄予厚望的“奶粉進藥店”成績一直不好。此項目的主導方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在試行五個月後發佈數據,截至3月27日,永安堂燈市口店平均月銷售量為50余桶,單月最佳銷量86桶,五個月裏共賣出了295桶奶粉;而西四金象大藥房和會城門醫保全新大藥房等業績較差,單月銷量最少的只有6桶。日前,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證實,奶粉進藥店自動售貨機已經撤出北京。
家長:
嬰兒用品需一站購物
北京晨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對於在藥房出售嬰幼兒奶粉,家長們大多持觀望態度。一位兩歲孩子的媽媽表示,自己選擇奶粉最看重的是奶粉品牌,如果藥店奶粉不是大品牌自己不會考慮。而更多的家長則表示,現在購買嬰幼兒奶粉的渠道眾多,藥店競爭力顯然不夠。
“現在都習慣一站式購物”,年輕媽媽宋女士表示,購物的時間很有限,除了奶粉外,還需要買奶瓶、尿布等,藥店無法滿足。此外,從目前來看,藥店的導購員在對奶粉的了解程度方面尚無法與超市和母嬰店的奶粉導購相比。宋女士認為,超市母嬰店等銷售的奶粉種類多,而且經常有各種促銷活動,進一步降低了藥店的競爭力。
專家:
奶粉利潤遠不及藥品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在歐美國家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藥店是嬰幼兒奶粉銷售的主要渠道,商超、孕嬰店、網店等均作為補充渠道存在。在內地,嬰幼兒奶粉的銷售渠道卻恰恰相反,而且藥店的奶粉售價也是三個主要渠道中最高的。相反藥店銷售藥品、保健品的利潤大多在30%左右,相比于這樣的高利潤,奶粉作為快消品的利潤少得可憐,幾乎需要大量走貨才能維持一個比較好的利潤水準。而由於藥店銷售量少,無法達到預期的經營規模,藥店無法從廠家拿到更低的進貨價,顧客得不到降價、贈品和配套服務(如孕嬰培訓)等實惠,在與大型超市和孕嬰店進行競爭時,藥店並無優勢。“我們正準備嘗試新的銷售方式,或許用專櫃形式代替”。
許京表示,新的合作模式正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