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行銷講堂 > 正文

字號:  

銀行“燒錢”開“網店” 意在謀局未來

  • 發佈時間:2014-12-19 15:36: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吳雨 劉錚  責任編輯:謝淩宇

  隨著“雙十一”“雙十二”的火暴,電商們不僅獲得了令傳統店商“艷羨”的業績,同時也讓“財大氣粗”的銀行看到了商機和商機之外的“機會”。目前,工、農、中、建、交等大型商業銀行均已涉足電商領域。

  銀行“燒錢”網上開店,是與傳統“電商”爭市場,還是另有“圖謀”?

  銀行“財大氣粗”開網店,追趕勢猛

  銀行開網店拿什麼與那些“根深蒂固”的電商爭市場?實力!這一點,消費者確實感受到了。

  18、19日,工商銀行網上商城“融e購”連續兩天推出購物狂歡節。據介紹,工行為此特意精選了2000多家知名品牌商戶、6萬多件上線商品,估計將吸引數以億計的客戶參與。

  “以前我購物就是淘寶、京東上比比價,現在發現很多商品在銀行購物網站上更便宜。”北京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他之前看上一款台灣特色花生牛軋糖,京東的售價是38.9元,而在工行“融e購”上的搶購價為28.8元。

  與傳統電商一決高下,過去銀行係電商都不曾想過。2012年6月首家銀行係電商——建行的“善融商務”誕生,同年交行的“交博匯”上線,“燒”了不少錢成績卻差強人意。“善融商務”當年累計交易金額不過30億元,和淘寶和天貓僅當年“雙十一”就狂卷近200億元相比,實在是小打小鬧,但這兩年發展的勢頭卻很猛,至上半已累計實現交易額478億元。

  “當然,與業界主流電商相比,無論是商戶規模和用戶數量,還是交易總額和客戶體驗,銀行係電商還有不小差距。”工行産品創新部總經理薛鴻健説,因此,銀行係電商必鬚髮揮金融服務領域的專長,充分利用銀行的綜合優勢,積極搶佔外部市場。

  銀行做電商有優勢,關鍵是觀念

  業內有人認為,數慣了鈔票的銀行“大佬”不會賺小錢,做電商,缺少“基因”。

  “但事實上,只要認清網際網路時代的生態環境和市場發展規律,轉變觀念,所謂的基因完全可以依靠銀行體系內生而成。”薛鴻健説,最重要的是轉變觀念,我們的業務不能僅僅停留在錢的層面,要更關心客戶本身。“銀行做電商優勢是,可以利用龐大的客戶群和豐富的網點資源,整合線上線下,走出一條有特色的‘以融引商,以商促融’的發展新路”。

  正是抓住了優勢,銀行係電商近年來發展很快。2013年4月上線的農行“E商管家”,到當年末交易額就達8280億元。工行“融e購”2014年1月上線,截至10月末累計交易額超過342億元。交行“善融商務”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交易額478億元,較2012年翻了不止十倍。

  “網際網路電商已經拓展到金融領域,銀行為什麼不能拓展到商業領域?”薛鴻健介紹,“融e購”之後,工行又看到新的機遇,為企業客戶提供線上交易撮合、支付、融資、數據分析等服務的B2B商城已基本完成建設規劃,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就會對外營業。

  ?“燒錢”背後的真實目的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銀行建電商、辦購物節並不是燒錢湊熱鬧,其實是垂涎平臺背後暗藏的支付、融資、金融交易、大數據資訊等功能融合所帶來的發展動力。

  “銀行建設電商平臺的目的,與一般電商企業單純靠商品經營盈利不同。”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通過搭建平臺,銀行要實現商品交易與支付、融資等金融功能的無縫結合,以提高客戶粘性和活躍程度,創新出更為貼近市場的金融服務。

  目前銀行係電商大都採取“免平臺費、免技術維護費、免交易佣金費”的策略吸引商戶,但“慷慨”的背後,卻是銀行“朝思暮想”的資訊資源。

  “消費者的搜索、比價,商戶流水等大數據,可轉化為銀行評級、授信的依據,也能為銀行發展潛在客戶、規避信貸風險起到重要作用。”郭田勇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