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3月的天氣乍暖還寒,但在北京西單商圈的FOREVER21(永遠21)、ZARA(颯拉)、H&M(海恩斯莫裏斯)等快時尚服裝店裏,不少年輕人已經迫不及待地為自己選購春裝。憑藉著價格低、花樣多、款式新、折扣大的諸多優勢,快時尚類進口服裝在短時間內牢牢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也讓消費者對其産品品質有了更多關注。
上海的王女士是一位剛生了小孩的媽媽。習慣於網上購物的她,也希望從網上淘到性價比高的進口嬰幼兒服裝。在她看來,進口嬰幼兒服裝應該更有品質保證。
和這些消費者一樣,有為數不少的消費者總會有這樣一種認識,他們認為高檔次、高品質、高價格就是進口服裝的代名詞。但是進口服裝真的如看上去那樣光鮮亮麗,比國産服裝更有品質保證嗎?
纖維成分不合格問題最突出
近日,記者走訪北京各大商場發現,很多産地標為外國的服裝,不論是做工還是布料,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甚至有些進口成衣空有一個高價格,起球、掉色、縮水、開線等毛病一個都不少。
記者梳理了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質檢總局公佈的《全國進口服裝産品品質狀況》白皮書發現,在品質安全項目檢測中,纖維成分項目不合格所佔比重最大。《2014年度全國進口服裝産品品質狀況》白皮書顯示,纖維成分項目不合格佔總體不合格批次的42.7%,在所有內在品質項目中所佔比重最大,且連續3年佔不合格項目的最大比重。2015年,這一現象仍未得到改善,且纖維成分不合格佔總體不合格批次的54.37%,較2014年又上升了11.72%。
纖維成分含量是服裝産品的重要品質指標之一,也是決定産品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纖維含量不合格主要有實測的纖維含量與標注值不相符、實測的纖維與標注的纖維成分名稱不相符、産品無纖維成分含量標識3種表現。“最直觀的就是買到價高質次的産品。” 國家紡織服裝産品質檢中心(福建)工程師張玉蓮説,比如,若産品標示的是純棉而實際上是純滌綸的産品,舒適度和純棉産品相比會有很大差異。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這樣的不合格率反映出國內經銷/代理商對我國強制標準《消費品使用説明 第4部分 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説明》不熟悉,以及存在以次充好、謊報、虛報現象,故意將高性能、高價值纖維含量標高,提高産品檔次,誤導和欺騙消費者。
此外,色牢度、pH值和甲醛含量超標也是進口服裝多年來一直存在的一個老問題。質檢總局發佈的《2015年度全國進口服裝産品品質狀況》顯示,從品質安全檢測情況來看,色牢度和pH值,分別佔總體不合格批次的23.36%和15.82%;甲醛項目不合格佔5.83%。2016年8月,喬治阿瑪尼(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召回部分進口品牌童裝。據了解,此次召回範圍內的童裝因pH值和甲醛含量超標,不符合國家標準《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中規定的pH值和甲醛含量的限量要求。
根據《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要求,對中文標簽和纖維含量不合格的産品,可經整改合格後進口;對於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的産品,均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快時尚品牌依舊是品質重災區
“快時尚”作為一種服裝品類,其特徵是單款數量少、款式多、設計時尚、市場反應快速。當下以“快、狠、準”為主要特徵的快時尚迅速興起,市場佔有率也逐步擴大,代表品牌有H&M、UNIQLO(優衣庫)、ZARA、C&A(西雅衣家)、Me&City(美特斯邦威)等。
雖然快時尚品牌進口量不斷增大,但是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據粗略統計,進入中國市場以來,ZARA已有10余次登上黑榜的紀錄,而H&M也有近10次。據有關人士介紹,這是因為快時尚品牌以速度和價格取勝,缺少嚴格的品質控制環節和針對中國標準的檢測。而且由於單件産品成本低,即使被查出不合格後僅對産品實施退運或銷毀無法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另外,消費者普遍對服裝産品品質安全項目的危害程度認識不足,因此快時尚品牌雖然屢屢被曝不合格仍大行其道。
近年來,進口服裝不合格率高發地由發展中國家轉移至發達國家。2013年,土耳其、孟加拉國、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批次不合格率較高,2014年,美國、南韓、義大利、日本成為了進口服裝批次不合格率較高的國家。美國由於快時尚品牌品質問題嚴重,成為了批次不合格率最高的國家。義大利作為時尚之都,一線品牌眾多,由於進口服裝批次較多,批次不合格率也相對較高。日韓兩國由於服飾款式新穎,更新較快,從而在品質控制方面有所忽視。
在有關部門的抽查中也發現,不合格批次較多的進口服裝中不乏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由於對我國標準法規掌握和執行力度不一,有些品牌對産品品質控制水準較好,而有些國際奢侈品牌和一線品牌的不合格批次則較高。在奢侈品進口量劇增的同時,問題消費品紛紛涌入國內市場,不僅擾亂了正常進口市場秩序,而且對消費者的權益也造成了損害,國內消費者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亟待改變。
據《2015年度全國進口服裝産品品質狀況》白皮書顯示,全國檢測抽檢進口服裝品質安全不合格率為5.87%,同比下降1.62個百分點。從進口服裝類別來看,成人服裝批次不合格率為7.62%,同比上漲2.22個百分點。
維權建議
雖然多部門對快時尚品牌問題商品有多次曝光,但有關人士認為,目前快時尚品牌的目標顧客群對價格因素較為敏感,對安全、衛生、環保項目關注程度較低,且消費者普遍對服裝産品安全、衛生、環保項目的危害程度認識不足,這導致快時尚品牌仍有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指出,處罰力度弱、違法成本低,是造成一些快時尚服裝企業出現不合格産品的一個原因。依據現行的《産品品質法》,對違法違規企業僅處以貨值3倍以下罰款,處罰力度過小,而且操作上有較大的彈性空間。此外,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購買到不合格産品,主要的處罰措施就是退貨,對於有欺詐行為的,要增加貨款3倍的懲罰性賠償。
“經濟處罰意義不大,罰金對於這些品牌來説是小菜一碟。”著名律師邱寶昌認為,應該設立企業“黑名單”,將誠信記錄在案,向社會公佈,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立。對於經常出現品質問題的品牌,再上新品,應該用更嚴格的品質監督標準,加大監管抽查力度。“國內消費者維權意識較為薄弱,單個消費者運用法律維權也較為困難,這都在客觀上降低了違規企業的違法成本。”劉俊海説,在國外,對於産品品質問題,律師會主動召集受害者進行集體訴訟,違法企業可能面臨“天價”賠償。他建議,逐步建立集體訴訟制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品質期待
進一步完善誠信記錄
在北京讀大學、經常購買快時尚服裝的李彤説,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管,讓這些服裝在款式上滿足需求的同時,品質不再那麼鬧心。
自2011年對部分進口服裝實施強制性檢驗以來,全國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不斷加強對進口服裝的安全、衛生項目的檢驗監管,進口服裝檢驗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但是,進口服裝的品質安全與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還存在差距,安全品質問題依然存在。
為此,有關部門人士建議,要進一步增強廣大進口商和經營單位法律法規意識,提高進口商品質安全把關能力,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要進一步增強廣大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在選購進口服裝時要認真核查服裝上的標識標誌,必要時請經營者提供檢測報告;要進一步完善檢驗檢疫部門進口服裝監督抽查制度,加強對進口服裝的檢驗監管,嚴格按我國服裝GB18401-2010和GB5296.4-2012強制性標準檢驗監管,防止不合格進口服裝流入我國市場。要進一步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對發現嚴重不合格或連續不合格進口服裝的企業,應設立企業“黑名單”,將誠信記錄在案,向社會公佈。同時,對於經常出現品質問題的品牌,再上新品,應用更嚴格的品質監督標準,加大監管抽查力度,不能僅僅是結果監管,更要從程式上、過程上全鏈條進行監管,加大日常的抽查檢查。要進一步形成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探索開展進口服裝流通領域合力執法,強化對不合格進口服裝品質追溯及處置,共同建立進口商信用管理體系,維護市場秩序。
(責任編輯:孫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