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制度落地 安全紮根

  • 發佈時間:2016-05-13 09:32:1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鄭亞峰 孫海強 本報記者 孫中傑

  這幾天,河南漯河市質監局分管特種設備安全的副局長孟慶德的電話有些忙。

  5月4日,該局對轄區內賓館的在用電梯開展例行巡察,發現有兩部在用電梯過期未檢,執法人員立即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對這兩部電梯進行了停用查封處理,並督促使用單位向檢測單位及時報檢。

  沒承想,執法人員前腳剛離開這兩家賓館,一串兒説情電話就撥到了分管局長孟慶德手機上。“使用過期未檢電梯,可是違法的事兒。叫我開法律和制度的‘綠燈’,豈不是犯糊塗嗎?”任憑説情者軟磨硬纏,孟慶德除了耐心解釋有關法律規定之外,最後撂下的就是倆字:“不中!”

  孟慶德説:“從監督和管理的角度而言,電梯等特種設備出現事故,多數都是因制度落實不到位造成的。”他經常對電梯使用單位的負責人員講,一部合格的電梯,在自身設計上帶有幾十個安全控制點,只要使用單位、維保單位按制度管理、操作(乘坐)人員按規程操作,出事故的概率微乎其微。“事後補救,莫如事前防範。”這一直是漯河市質監局對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認識。近年來,該局著眼於事前防範,從完善制度、落實制度入手,編織出一張特種設備安全防護網。

  為了使監督執法人員盡職到位,該局依據《特種設備安全法》,制定了《日常監督監察制度》《廉潔高效執法制度》和本年度《監督監察計劃》,每項監督監察任務都落實到具體人頭,按照分季度推進、每季度末考評的方式,一個季度一算制度落實賬,並在全局公佈結果。該市基層局的執法監察員丁凱告訴記者:“這些制度和計劃壓在頭上,工作上可是不敢有半點懈怠。”

  據介紹,漯河市質監局專業從事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監察的有12人,而轄區內登記註冊的特種設備有9000多臺件。為化解監督管理上“人少機多”的矛盾,該局以召陵區分局為試點,借力區政府的力量,與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建立了《多方共治協查制度》《安全資訊互通制度》《安全形勢分析和通報會制度》等,定期邀請下轄各行政區域的領導,通報相關轄區特種設備安全形勢,向他們贈送《轄區內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詳情》,以此引導他們時刻繃緊安全弦。今年以來,該局共收到來自鄉鎮、街道辦事處的安全隱患報告3起,及時進行了整改查處。

  基層特種設備涉及的類別多,有的使用單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從其他單位隨意“嫁接”制度、中看不中用。針對這些問題,該局採取“區域整治、行業規範”的工作模式,邀請省市的權威專家,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鍋爐使用單位、液化氣充裝單位、醫療行業的專題培訓,積極幫助企業完善和規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處置制度》,引導廣大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樹立“以制度規範安全管理、抓制度防控安全風險”的理念。

  與此同時,該局還結合特種設備使用的時令規律,瞄準制度不落實、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定期進行專項整治和“百日會戰”。今年第一季度,該局共檢查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等使用單位207家,檢查特種設備2038台件,下發《特種設備現場安全監察指令書》33份,排查安全隱患51處,責令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停止使用8家,立案查處兩家,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

  “只有制度落了地,安全才能紮下根。”孟慶德説,這些天的電話鈴聲,雖然給他帶來了一些煩惱,但也帶來不少啟示,這説明還要進一步完善《特種設備安全法規教育制度》,擴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面,讓全市更多企業和單位成為特種設備管理和使用的“明白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