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護欄傷人引發的標準話題
- 發佈時間:2016-04-19 10:32:07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象臺
□ 徐建華
清明節前夕,陜西榆林米脂縣一名孕婦頭部被卡在道路旁邊的防護欄後身亡,經報道後引起社會關注。儘管目前因孕婦未做屍檢,具體死因無法確定。一個即將迎接新生命的幸福家庭就這樣破碎,不禁讓人唏噓。據媒體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國各地已發生十余起防護欄卡住行人脖子的事件。
這些護欄傷人的事件中,除了小孩貪玩之外,發生在成年人身上的案例大多屬於昏迷等意外,其中比較受關注的有北京市的3起和江蘇南通市的一起。雖然多數護欄卡人後死亡事件多未確定死因與護欄有關,但防護欄的設計製作標準仍然成為話題焦點。此次事件之後,媒體也再次聚焦護欄的設計標準問題。從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目前這種廣泛適用於各地馬路設施的欄杆,其護欄縫隙尚無明確設計標準。
從生産企業的反應來看,卡人事件被認為是偶然事件,企業不會因為此事去設計新産品。如果從傷人事件和受傷人員數量來看,護欄傷人甚至致死確實是小概率事件。但對於那些受到傷害甚至被奪去生命的個體來説,這就變成了一個必然事件。這也提醒著生産者,或許真的是護欄的設計存在缺陷,才會有這種小概率事件出現。
從現行的國家政策法規和標準來看,交通護欄並沒有國家統一標準,在北京市2012年公佈的《公路護欄設置規範》中,也沒有對護欄縫隙提出明確標準。但是,住建部曾在2011年8月通過了《住宅設計規範》標準,對陽臺護欄間距作了明確規定,即護欄間距應該在11釐米以內。也就是説,11釐米內,才不會造成成人和兒童由於頭部和身體伸出而引發的危險。換言之,當前已經有了一些可供借鑒的標準規範值得學習借鑒。
護欄的廣泛應用,與每個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作為個體,誰也不想成為意外事故的“主角”。既然已經有多起小概率事件出現,説明護欄的設計問題確實需要正視和研究,只有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護欄自身的作用,而不必讓其附加不必要的“傷人”功能。
事實上,很多與公共安全相關的産品,其品質設計的改變都是從小概率事件,尤其是傷人事件開始的。比如馬路井蓋下增裝防墜網,地鐵安裝安全門等。實踐是檢驗産品品質的最好方式,通過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可能存在的設計缺陷或者品質問題,從而進行改進,正是所有産品不斷提升設計與品質水準的最好方法。對於涉及公共安全的産品來説,從設計之初就更應謹慎。但實際情況是,各地當前使用的護欄規格不一,甚至是同一城市的不同街道也有很大區別,這既有自身情況帶來的實際需求差異,也有可能是缺乏統一標準規範所致。
目前,我國還沒有系統地了解和研究過護欄設計,過去建設人行道防護欄,更偏重於減少重大交通事故等安全隱患。在護欄傷人的偶然事件不斷增多的背景下,相關部門和行業應當關注人行道護欄的安全,尤其是護欄的設計和建設,從而對人行道防護欄建設的安全性做出評估。如果要出臺詳細設計標準規定,則應該考慮其安全性能、經濟成本、舒適度、美觀性等,可以通過試點來形成標準,最終在全國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