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滿足不了“更好”就會死掉

  • 發佈時間:2016-04-15 08:33:5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家

  □ 胡立彪

  華為P9日前海外上市引發持續關注。眾多知名海外媒體對此進行集中報道,其中有不少媒體都稱華為將超越蘋果、三星,特別是拍攝能力上很有可能佔據上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評價最有代表性:“華為與徠卡合作,勢將重新定義高端智慧手機的拍照功能,並給手機攝影的成像品質帶來極大提升和突破。”

  國內媒體則更是一邊倒的積極評價。基本觀點是,P9讓業界看到了華為在高端市場上的持續發力以及其佔領國際市場的戰略佈局,進一步提升了華為的國際品牌形象,改變國外科技媒體對於中國品牌的認知、印象,更為其他手機産品樹立了行業新標桿。

  事實上,華為發力高端及國際市場既是其發展戰略的體現,也是其在智慧手機市場站穩腳跟的必然之舉,而現在作為“行業新標桿”,華為走過的路正可成為其他國內手機品牌的參照。

  華為把目標定得很高,在做産品上這麼拼,反映的其實是當下手機市場競爭殘酷的現實。賽諾市場研究最近發佈的智慧手機微報告顯示,2015年國産手機開始告別龐大人口數所帶來的智慧手機紅利,前幾年最火熱的網際網路模式似乎遇上了瓶頸。第三方調研機構IDC説,中國基本成為了以換機為主的市場。而“換機”則意味著增長的降低。

  更為嚴重的是,供應商和手機品牌死亡的消息也一直在市場流傳。今年3月份,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大可樂手機的倒閉,在業內引起關於死亡潮的悲情討論。而大可樂之前,就曾有媒體統計,深圳在2015年倒下的手機上游一級供應商有13家。2016年,幾乎所有的國産手機廠商都在預言死亡,唯一不同的是幾家能活下來的數字。金立的答案是5~6家,酷派的答案是8~9家,華為曾經覺得不超過4家,而最新更新的數字是2~3家。

  華為消費者CEO余承東在今年國際消費電子産品展上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未來3到5年,大部分中國手機廠家都會消失,現在已經有很多企業在消失了,或者退守到細分的小眾市場,手機市場不再是適合創業者的市場,大部分中國網際網路品牌手機廠家最終都會死掉。”

  這麼多手機品牌要“死掉”,那究竟怎樣才能活下來?余承東説手機市場“不再適合創業”,其未説出來的意思是,要在這個市場生存,必須創新。我們知道,創業依靠的大多是低利潤低價格模式,憑藉龐大的人口基數實現增長,而一旦這個市場的人口紅利消失,低價格就會賺不到利潤。企業要繼續生存,就必須依靠創新,來創造新的需求,而創新是需要大量投入的,顯然低利潤模式根本無法支撐長久的創新。事實上,那些已經死掉的品牌,都是把産品賣得很便宜的品牌。

  那麼,什麼是新需求?在人口紅利之外,唯一可持續的增長,就是人對“更好”的追求。有分析認為,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以解決4G産品“有無”的問題為主要的市場驅動力,但當一二級城市用戶整體轉移動至4G後,最主要的市場範圍再無新增用戶的需求,考慮到中國手機用戶已突破13億人,整體中國市場進入了存量市場,剛性需求消失。2016年及未來中國手機市場,對於需求端或者用戶而言,在更換手機時主要考慮的問題從“有無”變成了“更好”,借用房地産的説法,是改善性需求。而這一需求端變化,將改變未來中國手機市場的競爭方式,最終影響到供給端的重構和整體市場産品的結構性變化。

  金立副總裁徐黎也認為,現在智慧手機用戶已經到了追求“更好”的階段了,從完全追求性價比,向更重視品牌和高端個性化形象轉化。因此,要想吸引換手機的消費者,打動他們的就不僅僅是産品性能,而必須是“改善性”的東西,即要解決他們更多心理的、個性化方面的需求。此時,外觀設計、品牌溢價等將變成更為重要的因素,價格與性能的權重將進一步下降。

  在“更好”的路上,華為已經開始努力,並有所收穫。其他國內品牌,你們準備好了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