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把“美麗路標”帶回家

  • 發佈時間:2016-04-15 08:33:5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不吐不快

  □ 林 鳴

  相信相當多國家的遊客都承認:中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旅遊目的國,風景立體而豐富,婉約又豪邁。然而,和不斷“整容修面”的景點相比,有一種東西卻呆板寒酸,傻乎乎的幾十年同一副模樣——它就是文創産品,又稱旅遊紀念品。我們知道,當遊客告別美麗景點時,都希望能帶走一件具有特色的紀念品,來表達自己“到此一遊”的心境。然而,他們一遍遍地失望了。有報道稱,在北京各大景點,公開銷售的是眾多雷同的紀念品。手串、手鐲、鏡子、梳子、簪子、刺繡錢包、臉譜……在南鑼鼓巷、天壇、大柵欄、頤和園、王府井等處,重復露臉的都是這些毫無“特色”的東西。它們品質低劣,沒有標識和品牌名稱,並且很難代表北京。甚至“老上海雪花膏”“雲南特産”也作為“北京符號”擠進櫃檯……上述畫面,可作為全國各地景區的“標準照”。而且,它們的“娘家”差不多都在同一個地方——義烏。

  旅遊紀念品小雖小,但意義很重。它和鞋襪等産品不同,貴在獨創和“唯一性”,最忌諱“標準化”的大眾面孔。可惜的是主管部門投入鉅資砌墻修門,而花在設計旅遊精品上的卻很有限。於是,雷同化、劣質化,沒商標、沒廠家、沒品牌的紀念品,公然售賣了很多年。這不僅是在浪費寶貴的資源,更是對遊客的智商和審美的侮辱。無奈之下,人們只好帶著照片和遺憾回家。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旅遊紀念品市場雖缺高端設計人才,但好創意並不少見。旅遊紀念品之所以同質化嚴重,一方面是由於有關部門缺乏把創意轉為産品的産業鏈支援;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政府對這一行業的指導保護措施,加上創意難、倣造易的現狀,使創意設計者的收益難以得到保證,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再者,就算有些禮品公司能做出很創意的東西,但它們就像無助的“羔羊”,全都面臨被“侵吞”的下場。一旦嶄露頭角,馬上就被模倣,而且是惡性競爭性複製,最終把“人參”做成了“蘿蔔”。因此,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旅遊紀念品版權的保護力度和對盜版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更要發揮市場調節機制,培育旅遊紀念品市場的版權保護意識和屬地保護意識,使旅遊紀念品自身的産權價值得以實現,創造出無法複製的資源基因,打造出“獨此一家的紀念品”。只有做到這一步,才能真正還原“人參”的高貴价值。而那種“有錢大家賺”的起鬨式經營,只能毀了這個潛力巨大的産業。

  筆者認識的一位資深旅行家,此人60年走遍世界各國,國內風景更是無一“漏網”。由於年事已高,老先生的記憶有時會發生混淆。但他對客廳裏擺放眾多工藝品卻記憶深刻,每一件都能準確説出購買的時間、地點以及相關趣事。可見紀念品的意義,如同人生旅遊途中的“路標”。研發生産這個“美麗路標”可不簡單,需要全産業鏈共同投入共同發展。從目前來看,我國從事旅遊商品生産、銷售的企業分散,資本集中度較低,旅遊購物的規模尚未完全建立。形象地説,還只是勢單力薄的“遊擊隊”,並未形成強大的“正規軍”和“聯盟”。反觀世界上知名旅遊景點,無不以當地的“旅遊商品”成為旅遊的第一引力。人家不光錢賺到手,還賺到了好名聲。現在看來,我們距離這個目標尚遙遙無期,因為有些決策者太注重“售票處”和圍墻的建設,太蔑視那些“小玩意兒”。他們大概想不到,那些精緻獨特的旅遊紀念品,無不飽含濃郁的文化內涵。可為旅行指路助興,可留存美好回憶;而那些傻乎乎的呆貨,只能是嚼剩的“雞肋”,給遊客心裏添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