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何時能合法上路
- 發佈時間:2016-04-11 10:31:50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張海燕
中國是否能夠引領自動駕駛的浪潮?如何才能讓自動駕駛汽車在法律的監督與管理下合法上路?近日,就自動駕駛相關問題,國內外眾多專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2016自動駕駛國際研討會經過美國華盛頓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兩站之後,4月7日來到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據悉這是目前中國最高水準的自動駕駛研討會,中國、歐盟、美國自動駕駛和交通安全領域的政府及機構負責人悉數到場。
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
據了解,此次中國站的主題是“自動駕駛在中國的發展展望”。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在會議上宣佈,沃爾沃汽車將在中國設立自動駕駛測試基地,這將是中國首個面對汽車行業和普通公眾開放的全球最高水準的自動駕駛基地。
此次中國自動駕駛研討會是由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沃爾沃汽車聯合舉辦,來自中、美、歐三大政府機構自動駕駛領域的領軍人物,包括瑞典企業與創新部基礎設施大臣安娜·尤翰松、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前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局長大衛·斯克蘭特等,就自動駕駛問題各抒己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辛國斌在研討會上提出自動駕駛在中國發展的3點主張:“首先,自動駕駛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萬物互聯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網聯首先是讓出行更安全;其次,自動駕駛各方要融合協作,包括合資合作、收購和聯合研發等多種形式;最後,要有系統思維。自動駕駛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不是零部件簡單拼湊,要有系統思維來考慮和協作。”
漢肯·塞繆爾森在研討會上表示,自動駕駛汽車除了助力沃爾沃實現2020年零傷亡的安全願景外,將大大減緩交通阻塞,解放人們在車中的一段時光。他説:“我們計劃將Drive Me自動駕駛測試項目從瑞典擴展到中國,在中國道路上投放一批自動駕駛汽車,由普通駕駛者在日常交通中駕駛。我在此正式邀請中國的合作夥伴來和沃爾沃一起進行Drive Me中國項目。”
自動駕駛不能沒有中國市場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推進和城市人口的不斷膨脹,中國的馬路已經成為交通擁堵、尾氣污染、交通事故的重災區。自動駕駛不僅可以改善道路擁堵、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更可以促進城市基礎設施與管理效率提升,帶領人類社會進入更文明的智慧交通時代。沃爾沃堅信其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將改善困擾中國道路發展的4大問題——即安全、擁擠、污染、時間成本,而中國也將成為在自動駕駛實踐中受益最多的國家之一。
沃爾沃汽車2013年在瑞典啟動Drive Me自動駕駛項目,選擇在哥德堡市區及周邊50公里的典型通勤道路上投放100輛自動駕駛汽車進行測試,並將於2017年開始全面向普通公眾開放,是目前全球最先進和最廣泛的自動駕駛測試項目。
沃爾沃汽車認為,自動駕駛的研究和測試不能沒有中國市場。2015年3月,沃爾沃汽車首次成功地在北京西六環進行了實路測試,時速70公里自動駕駛,收集中國複雜道路交通狀況下自動駕駛的相關數據,為中國的智慧交通發展和自動駕駛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範本。這也是自動駕駛在亞洲的首秀。
據了解,漢肯·塞繆爾森宣佈將把Drive Me項目擴展到中國之後,研發團隊將在中國開始選址工作。自動駕駛是目前全球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沃爾沃在中國的佈局將極大促進中國汽車工業在這一前沿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與水準。
應加快自動駕駛相關立法
塞繆爾森曾在多個場合公開倡導:“汽車行業不可能靠自己獨自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我們需要政府的大力協助與支援。政府需要儘快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才能讓自動駕駛汽車在法律的監督與管理下合法上路。”
放眼全球,自動駕駛相關立法已成為新的行業焦點。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正在從聯邦政府層面引導制定適應自動駕駛的相關法律法規,使得汽車製造商能夠更加順利地上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也正在展開相關研究工作,討論如何修改現行有關駕駛的法律法規,從而支援自動駕駛的健康快速發展;日本也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實現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立法。
沃爾沃呼籲,中國政府加強自動駕駛和智慧互聯相關立法,制定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統一安全標準、雲服務規劃、數據安全和V2X通訊協議,並與國際組織和標準對接,在交通執法、保險責任、駭客侵襲等方面推動立法支援。例如,研究分析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識別並著手修改阻礙自動駕駛發展的相關條款,比如公安部應負責駕駛員駕駛行為的相關法規,研究如何允許駕駛員在車輛自動駕駛情況下可以雙手離開方向盤,從事駕駛以外的活動,如睡覺或工作等。還應研究涉及車輛安全強制認證要求、産品召回中關於産品安全的要求、自動駕駛模式下發生事故所涉及的民事責任歸屬等問題。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偉就立法和國際合作提出3點建議:“首先,加強智慧車輛對交通安全的潛在影響和風險的測試評估工作;其次,著手開展未來交通運輸領域相關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發展的研究和預測工作;最後,抓住機遇,推動交通運輸系統升級,創造新型運輸方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