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向“重慶品質”交出一份精彩答卷

  • 發佈時間:2016-01-18 09:32:1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蔣維勝通訊員 萬世友 歐陽丹丹 張 鵬

  建設“服務型質監”,是重慶質監系統在“十二五”時期轉變職能、服務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國家纖檢局和重慶市質監局等部門的領導下,重慶市纖維檢驗局(以下簡稱重慶纖檢局)全面推進“服務型纖檢”建設,圍繞品質安全和服務發展兩條主線,攻堅克難,認真履職,護航發展,向“重慶品質”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先後獲得了“全國品質監督檢驗檢疫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纖維品質監督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巾幗文明崗”等榮譽。

  強化監管職能 保障品質安全

  認真履行監督檢驗職能,促進産品品質提高,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重慶纖檢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據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期間,該局堅持高品質完成纖維監管任務,其公檢人員克服惡劣氣候,長期駐紮新疆等地承擔國儲棉出入庫公檢工作,完成國儲棉公檢50余萬噸;規範重慶市棉花交易市場,完成抽檢150余批次,完成經營性棉花公檢4.5萬噸;每年聯合相關部門,對全市轄區內重點區縣蠶繭收購站點開展執法監督檢查,共檢查繭站300余家次,完成幹繭公證檢驗1.51萬噸。

  另一方面,大力促進纖維製品品質提升。通過監督生産企業建立原料進貨、成品出入庫臺賬,定期巡查生産企業,集中力量對市內醫院、幼兒園、學校進行黑心棉開展專項檢查,抽檢235家30萬餘件産品,處罰整改了35家單位,實現了對行業産品品質的有效管控;採取針對措施,規範了朝天門前店後廠小作坊監管難的問題;強化了郊區縣服裝企業的監管,抽檢萬州、忠縣、石柱等區縣企業600余家次,全市服裝産品的抽查合格率由2011年的85%上升到2014年的89%,有力推動重慶服裝産業發展。

  在強化監管的過程中,該局還高度重視保障重點群體健康安全。狠抓高校集團採購床上用品把關檢驗工作,産品品質合格率由90.1%升至95.2%,監管面覆蓋全市119所各類學校,高校集團招標採購率全國最高;為民政局、慈善總會、紅十字會等42個單位的救災物資進行把關檢驗,檢驗棉衣、棉被近100萬件。

  轉變服務方式 突出護航發展

  圍繞“服務型纖檢”建設,重慶纖檢局狠抓服務方式轉變,強化服務意識,進一步提升纖檢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一是廣泛開展大調研活動。在“走轉改”等主題行動中,由班子成員帶隊,走訪渝北服裝工業園、九龍坡區海龍工業園等行業集中區企業500余家,為助推渝派服飾發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先後為20余家企業解決加工工藝、原材料把關等關鍵環節問題34個。

  二是建立了標準化和個性化相結合的服務機制。全面梳理日常下企業工作內容,明確了規定動作,並以功能表形式加以固化,並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積極開展個性化服務。累計向企業宣貫國家新標準300余次,培訓企業人員近萬人次,先後幫助21家企業獲得“重慶名牌”稱號,幫扶10家企業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

  三是固化經常性便民服務活動。開展“陽光纖檢進工地”、“陽光纖檢進幼兒園”和“陽光纖檢進高校”活動,共舉辦知識講座16期,發放宣傳資料6000余份。高校開學期間,還專門在校內設置臨時檢測點,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免費檢測諮詢服務。

  以科研為突破 增強服務能力

  “要推動纖檢事業邁上更高水準,必須將科研創新與産業發展,以及本局的檢測業務相結合。”重慶纖檢局局長鄭永紅告訴中國品質報記者,近年來,該局始終堅持將科研創新視為增強服務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十二五”期間,該局成為全國纖檢系統首批承擔國家公益項目研究的單位,完成課題1項,成功在重慶市科委立項科技攻關項目;獲得授權的專利4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完成2個省級課題,市局課題10項;發表論文30篇,其中SCI收錄3篇,EI收錄3篇,核心期刊收錄4篇;獨立開展的《轉基因彩繭創新制絲工藝研究》項目獲得了2011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人獲得國家科技興檢三等獎。

  以科技為突破,該局向高水準的檢測服務平臺邁進。“十二五”期間,該局晉級為A級實驗室,開展了國家質檢中心籌建工作,建成了國家服裝和家用紡織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

  在硬體建設方面,該局累計投入1130萬元,建立完善了3個恒溫恒濕實驗室和3個普通實驗室,建成了西部最先進的阻燃實驗室和全國硬體最好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檢測實驗室,新增設備112台套,設備總值達到2300余萬元,同期增長129%;檢測項目方面,新增檢測項目143項,檢測能力覆蓋9個大類、324個産品和250個參數,主要涉及紡織品功能性和生態、桑蠶幹繭、麻類纖維、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棉花儀器化檢驗等;在檢測管理方面,引入條碼識別技術,建成了新的檢測辦公管理系統,增強了線上管理和統計分析功能,大幅提升了檢測管理水準;在人才隊伍方面,聘請2位院士、7位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引進1名海歸博士,4名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生3名,實現了人才引進上的突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