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越“醜”越健康?

  • 發佈時間:2015-12-31 09:32:3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言堂

  □ 林 鳴

  如今是“顏值年代”,無論拍電影、選秀或職場提拔,參加者比得是臉蛋和身段。為了這份美,人們不惜動刀子。然而在食品消費市場,偏偏颳起一股不小的“醜”風。在一些農副産品市場和食博會上,“醜橘”“醜蘋果”“醜獼猴桃”“野豆腐”之類,備受市民偏愛。見到這些又“野”又“醜”的東西,家庭主婦往往一買幾箱。更多的老人則是衝著“土雞蛋”“原生態蜂蜜”去的。

  熱鬧之後,嚴肅的問題來了:這些土特産真有這麼土嗎?眼下,吃“醜橘”似乎成了一種時尚,部分攤位前常常排起長龍。有心人發現,“醜橘”市場正在變得醜俊難分,價格混亂。食安專家介紹,“醜橘”原産于日本,後被我國四川等地引進,是由葡萄柚與紅橘雜交而來的新品種。一種觀點認為:“醜橘”的真實營養成分或許被吹得太高,其實與其他柑橘也差不太多。

  所有“土”産品當中,土雞蛋算得上是“焦點人物”。一旦成了“人物”,其身價也就讓人瞧著眼紅。於是乎一個村裏母雞下的蛋,分別要標出“土雞蛋”“笨雞蛋”“初産蛋”“山地蛋”等多個名字,讓人弄不清這些蛋名是如何誕生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家只制定了無公害雞蛋、綠色雞蛋和有機雞蛋3個標準。很多商家耍小聰明,一心炒作“概念蛋”。一位養雞專業戶坦言,其實土雞的産蛋率只有70%左右,光靠土雞下蛋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現在市場上至少有九成都不是真正的土雞蛋。而對於宣傳中既稱散養、又稱有機的雞蛋,那是自相矛盾,因為雞一旦散養,受污染的概率更高。還有,“初産蛋”(母雞第一次産的蛋),生産幾率一般為1/450。初産蛋大量銷售,其中必有蹊蹺。

  另據透露,由於“初産蛋”個頭比普通雞蛋小,所以商家大量收購“小雞蛋”,貼上標簽當成土雞蛋賣。對於目前超市裏的“概念蛋”,營養專家也出面説了大實話——“概念雞蛋”比一般的雞蛋安全性高、營養價值高,或者更好吃,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其實,普通雞蛋和土雞蛋在主要營養成分上差別不是很大,沒必要盲目跟風。土雞蛋和普通雞蛋的營養成分最大區別是膽固醇的含量,土雞蛋的膽固醇是普通雞蛋的2至3倍,普通雞蛋在鐵、鈣、鎂等礦物質含量上要稍高於土雞蛋,而蛋白質、維生素B2以及硒、鋅等含量並無太大差別。土雞蛋的口感之所以比普通雞蛋好,正是由於土雞蛋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因此吃起來覺得香。因而,從營養角度來看,雞蛋新鮮就挺好,不必非吃土雞蛋。

  “土雞蛋”“醜水果”“野字號”的受捧,反映出公眾對原生態産品的好感和嚮往。只要沾上這幾個“關鍵詞”,哪怕價格貴點兒,他們就會積極認可。據調查發現,此類食品多為曇花一現,好點的一般也就存在2~3年,長盛不衰超過10年的可謂鳳毛麟角。因此,經驗豐富的消費者不光要關注某種食品的“野”或”土”,還要探詢它的産地、是否使用化肥農藥,以及産品自身的“健康狀況”。尤其是對那些標榜為“原生態産品”的,更需一探究竟。可喜的是,我們的消費者正在變得成熟、理智起來,這無疑是凈化市場的有力武器。敬告相關商家和養殖戶,這是一條鐵的“紀律”:你的産品必須是真土、真醜、真傻,而不是裝土、裝醜、裝傻。在這種事兒上耍小聰明,只能遭到大夥兒的白眼兒和不待見,最終落下個“不土不洋”“不倫不類”的下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