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黑龍江五常“生態稻”

  • 發佈時間:2015-12-17 09:32:4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黑龍江五常“生態稻”

  據新華社電作為“糧倉”黑龍江省著名的綠色,200余萬畝(約13.3萬公頃)稻田是“五常大米”的真正靠山,而有機稻則被認為是這靠山裏的“金山”。位於五常市龍鳳山鎮東興村的田稻翁有機水稻生産基地,近年發展得“有模有樣”,不但與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簽下了“健康”合同,還與稻農簽下了“增收”訂單。

  據田稻翁有機水稻生産基地負責人戴銘宇介紹,基地所在稻作區三面環山,飄入的暖流會形成回流漩渦,活動積溫較高,水稻中的幹物質會更多積累。

  戴銘宇説,基地灌溉用水是龍鳳山水庫的自然水,經充足日照後,水溫能達到特定積溫;龍鳳山的沙壤土和黑土富含鐵、鋅、硒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基地的空氣三項監測指標均達到國家空氣品質相關標準,這些正是基地發展有機水稻的“根本”。

  今年2月,田稻翁有機水稻生産基地被環保部命名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産基地”。

  “稻花香2號138天到142天的漫長生期,是基地與大自然簽下的‘健康’合同。”戴銘宇説:“基地還與農戶簽下了富農‘增收’的訂單,訂單中提出‘確保有機水稻品質和農戶收益’。”

  400余戶稻農,近8000畝(約533.3公頃)稻田。基地為簽訂單的農戶每坰地免費提供50公斤稻花香原種、2000公斤有機底肥,並保證收購價高於市場價。

  55歲的東興村稻農王會恩是第四年與基地簽約,今年種了兩坰半水稻的老王算了筆賬,基地今年是每公斤4.4元收的水稻,比市價高出0.4元,再加上省下的種子化肥錢,每坰地比種普通水稻要多收上4000多元。

  除了種水稻外,王會恩還給基地打工趕鴨放蟹。“從插完秧緩完苗後到抽穗前大概兩個月時間,我們每天都會趕幾千隻鴨子進田。”

  鴨稻蟹田是田稻翁有機水稻生産基地在有機種植上的新嘗試。鴨子主要以田裏的草和水生物為食,除能吃掉大部分雜草外,鴨糞經過河蟹的加工又成了上好的農家肥。地裏的泥鰍魚既滿足了鴨蟹雜食特性,還可以疏鬆土壤,由此增加的氧氣又能刺激水稻的分蘗生長。

  基地把這種有機稻叫做“生態稻”,鴨蟹的投入雖然增加了不少成本,但比起附加值就是“小意思”。

  “生産了健康食品,生態也不受農藥化肥的侵害,稻農增加了種地收入,基地也有可觀的收益。”戴銘宇説:“‘有機’的算盤打好了,結果就是多贏。”

  據五常市統計數據顯示,全市現有水田面積210.7萬畝(約14.047萬公頃),“稻花香2號”種植面積佔水稻總面積80%,現已經建成有機水稻基地30萬畝(2萬公頃),國家級綠色食品水稻標準化生産基地150萬畝(10萬公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