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沒“核心”當然不入流

  • 發佈時間:2015-12-08 09:32:0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家

  □ 胡立彪

  翻看一些科技類報道,在涉及國內企業的時候,總能看到“缺乏核心技術”這樣的表述。而且,這樣的表述並非現在才有,也並非只存在於一兩個行業。這種“常態”現象值得反思。

  對於不久前在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有不俗表現的中國造機器人,業內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但這種評價並不能掩蓋我國機器人缺乏核心技術的事實。中國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表示,中國在高端機器人的設計和製造能力方面仍遠遠落後。他認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2013年對中國機器人工業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機器人産業沒有創新性”,“産業規模小,與發達國家相比沒有競爭性”,這樣的評價是“公正”的。而智庫國際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表示,中國也許自2013年以來就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國內約500家製造商,“沒有一家在核心技術上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不只是機器人這種尖端技術領域,在許多基礎性製造行業,缺乏核心技術的事實也十分明顯。調查顯示,在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等行業領域,我國裝備製造核心技術缺失,關鍵設備國産化率僅為52.4%,進口依賴嚴重,裝備製造基礎薄弱。依賴當然會受制於人。除了要花大價錢買國外的設備,更大的問題在於,後續還要在設備維護、零部件更換、人員培訓等方面持續被國外設備製造商掌控,這會對我國整個行業産業發展和安全造成不利影響。

  我們不妨看看手機市場。阿里巴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按品牌銷售排行,華為、小米、魅族、奇酷大神等進入前5強,顯示了國産品牌的實力。不過,與高比例的市場份額形成反差的是,國産手機一如既往價格低廉。據手機連鎖賣場迪信通的統計數據,在3000元以上的手機産品市場中,國內品牌的份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在於國産手機廠商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定價權被蘋果、三星等外商所掌握,而只能在低價區域和低利潤空間的狹小市場存活,彼此開展價格戰,惡性競爭。

  任何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都來源於技術,有了技術才有品質保證。但恰恰在這方面我國許多行業特別是設備製造業受制于國外,而且陷入了一種怪圈:設備比人家差,生産設備的設備也比人家差;要改變現狀就得引進技術,而這一種引進技術還得靠另一種引進技術支撐,於是引進復引進,引進難自拔。

  國內設備製造企業技術落後,有國內産業市場起步晚等客觀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還是企業自身不重視研發,科研投入太少。數據顯示,國外企業研發投入一般可以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10%以上,創新型企業甚至可以超過30%,而國內企業的這個比例卻只有0.2%~0.3%。沒有研發當然就得不到技術,沒有技術則只好買,買不起就“借”(山寨),借不到就只有用不入流的技術低價競爭。令人擔憂的是,“不入流”的企業不是一家兩家,而是遍佈整個行業。行業內低水準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企業對生産技術和産品工藝要求不高,即使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卻也沒有做大做強的理想,小富即安,不願意在研發上進行投入。而且,可以為整個行業提供科技支撐的力量也嚴重不足,科研院所或者缺少經費無力科研,或者忙於創收無心研究,産、學、研脫節,本來就不強的技術力量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國內許多企業並非不知道自己缺乏核心技術,但它們努力不夠,有時甚至把“缺乏核心技術”當作藉口,自甘落後,破罐子破摔。這消極態度就更加有問題了。既然研發投入不足,那就要花本錢加大投入。當然,這裡講的投入不光指金錢的投入,而金錢的投入也不光指添置硬體。重視培養科技人才,舍得在人才身花錢,這才是最有眼光、最有價值的高回報投入。企業要從政策上和物質上支援相關的教育、科研、設計部門,對科技人才要進行必要的規劃、統籌協調,避免低水準的重復和冷門、缺門無人攻關現象發生。大力發揮現有科技人員的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