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新農合資金被蠶食 依法追責欠“火候”

  • 發佈時間:2015-08-20 09:29:3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張智全

  貴州省畢節市、黔東南州、六盤水市等數個市州,近期公佈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使用情況專項監察的結果,發現從縣級醫院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及私立醫院等不同類型醫療機構,均不同程度存在套取、騙取新農合資金行為,塌方式集體淪陷的現象突出。

  (據《人民日報》)

  從披露的細節來看,涉事醫療機構已將騙取新農合資金的手段用到了極致。既有農民“被住院”的造假,又有過度檢查使小病大治、無病當有病治、虛增患者住院天數、假用藥、假手術等五花八門的障眼法,更有請農民吃飯與農民“合謀”的奇葩手段。新農合資金成“唐僧肉”頻遭蠶食侵吞的亂象,可謂觸目驚心。

  作為農民“保命錢”的新農合資金,屢遭蠶食侵吞,顯然是監管出了問題。儘管國家對新農合資金的使用做了嚴密的制度設計,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對醫療機構的監督多通過報告述職的形式進行,不但怠于主動檢查監督,而且檢查重點本末倒置,熱衷於工作規範化方面的內容,對權力的運作狀況不聞不問。如此形同虛設的監管,為騙取行為大開方便之門。

  監管的缺位,其背後隱藏著責任追究不到位的軟肋。近年來,有關騙取新農合資金的事件時有曝光,但監管部門對此往往是睜只眼閉只眼,甚至揣著明白裝糊塗,對相關醫療機構最多只是取消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如此隔靴搔癢式的處罰,對騙取行為無異於放縱,不可能起到以儆效尤的震懾作用。顯然,遏制新農合資金被騙取蠶食的違法犯罪行為,強化監管固然重要,但要讓監管真正成為新農合資金被蠶食的防患大堤,還必須在依法追究監管不力責任方面下足功夫。

  透視騙取新農合資金亂象,不難發現,這其中隱藏著監管部門諸多不作為、亂作為等失職瀆職行為,甚至還伴隨著貪污賄賂等犯罪行為。工作人員的失職瀆職行為,為騙取新農合資金不法行為提供了便利。從這種角度講,遏制新農合資金騙取亂象,就必須抓住依法追究監管不力這個“牛鼻子”,這是根治新農合資金被騙取蠶食的上策。

  目前,我國尚無國家層面的新農合資金監管追責辦法,各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相關規定,還只停留在規章層面,遠遠不能滿足客觀實際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追責無計可施。其實,我國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追責體系,對在公共管理事務中的不作為、亂作為等導致的失職瀆職行為,相關法律法規做了嚴格依法追責的規定。由此可見,依法追究監管不力之責任並非無法可依,而是力度不夠或執行變味所致。

  有鋻於此,相關職能部門必須以積極的作為,用好現有的法律法規,理直氣壯地追究監管中的失職瀆職責任,讓其承擔應有的代價,倒逼其提高依法監管的責任意識。對那些與醫療機構沆瀣一氣合謀騙取新農合資金的監管者,一旦涉嫌犯罪,更應依照相關法律規定,對其追究責任。惟有如此,才能加大監管不作為亂作為的違法犯罪成本,也才有可能從根本上遏制騙取新農合資金違法犯罪行為。

  當然,新農合資金這塊“唐僧肉”被瓜分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醫療監管機構有心無力,部分醫療機構管理運作不規範,基本藥品制度的實施還不完善等,但究其“病根”來説,就是監管的缺位,而監管缺位背後,就是依法追責的力度尚欠“火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