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日係彩電淪落的市場邏輯

  • 發佈時間:2015-08-17 09:32:3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品牌新語

  胡立彪

  就在夏普(SHARP)將美洲彩電業務低價賣給海信之後不久,另一家日本彩電廠商新力(SONY)也對彩電業務做出了調整,將把在印度銷售的一部分高價格的高端液晶電視改為當地生産、當地銷售,彩電生産訂單交給富士康印度工廠生産。雖然與夏普的賣身不同,新力選擇了貼牌代工,但這種模式一開,其高端形象將不復存在,身未賣而已賤,這是它必須接受的現實。

  這兩家已經夠不濟了,其他日係彩電企業混得更慘。今年年初,松下公司終止了其在中國僅剩的電視機工廠濟南工廠的生産,這也意味著松下退出了在中國的液晶電視機生産業務。到了3月,東芝宣佈停止在北美的電視開發和銷售業務,將東芝品牌出售給台灣的一家代工企業。

  這麼説吧,日本彩電企業有一家算一家,這幾年不是虧就是賣,可謂集體淪落,上演了世界家電史上最為悲情的大戲。悲則悲矣,但其背後卻呈現了某種市場邏輯,使這齣戲看上去似乎是早就寫定的必然章節。

  日本彩電早些年在全球市場風光無限,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它們手握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行業核心技術,産品品質也非常過硬。特別在中國市場,不管是CRT時代還是平板時代,日係品牌彩電最初都曾憑藉技術和品質的好口碑獲得了快進。然而,隨著智慧時代的到來,日本彩電逐漸喪失技術上的領導力。近年來,中國彩電品牌和以三星為代表的南韓彩電品牌技術創新力度和步伐都超過了日係品牌,在顯示技術和智慧應用方面都成為了行業領導者。例如海信獨創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ULED技術,是一種全新的畫質提升技術,其中最為突出的亮點是多分區背光獨立控制技術和Hiview畫境引擎技術,ULED將背光劃分為多個獨立的控制單元,然後根據每一幀圖像的亮暗分佈,精確的調整對應的背光區域亮度。應用該技術後,ULED的動態對比度達到800萬:1,細節表現更完美;色域顯示範圍達到BT.709標準值的120%,比普通4K LED電視提升20%。正是憑藉ULED電視的強勢拉動,海信電視的出貨量以5.9%居全球第4位,海信4K電視的出貨量以11.3%居全球第3。

  而在如今中韓彩電企業大秀技術創新絕技的舞臺上,卻很少見到日本企業的身影。即使是首創曲面電視的新力,現在人氣也完全被三星、海信給搶了。4K電視的周邊設備發展,也是新力最完備,比如4K播放器、4K攝影機、4K影視資源等,但是在中國電視市場,賣得最火的4K電視都是中國品牌,新力也沒佔到多大的便宜。這體現了另外一個市場邏輯:在社交網路時代,缺乏人氣、缺乏用戶圍觀,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光有技術還不行,還得學會搞行銷,能夠討好消費者,這實質上也是技術活。

  業內專家指出,要想“討好”得好,就得與智慧時代緊密相連。彩電廠家必須要注重內容服務和平臺服務。而作為日本品牌,它們願意做的是在適度規模下的利潤最大化。也就是説,他們願意做的是就産品來論産品,但不願意在內容建設、平臺建設上去投入巨大的成本。這樣的做法,會使其産品顯得很“獨”。因為對用戶增值關注度不夠,所以,日係彩電在智慧時代顯得力不從心,從整體上看是與智慧時代不匹配,自己要掉隊了。

  俗話説,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日企落敗于中、韓企業,説到底還是敗在自己手上,敗在傲慢輕敵的心理上。這大概才是市場的終極邏輯。對於彩電市場的教訓,日企當然要反思,而所有中國企業也應當汲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