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拿什麼保護孩子

  • 發佈時間:2015-05-29 09:33:1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楊蕾

  “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爸爸媽媽們又在精心策劃著帶寶貝們去遊樂場所過節。兒童運動館、兒童游泳館、兒童遊樂場、早教中心……也紛紛開展豐富的“六一”親子活動或促銷活動,吸引家長和孩子們光顧。但是,記者走訪發現,這些室內兒童遊樂場所的服務品質令人堪憂。

  衛生狀況糟糕

  北京的劉女士是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同很多媽媽一樣,劉女士也經常帶孩子去附近商場的室內兒童遊樂場所玩。“特別是冬天和夏天,孩子不適宜在戶外長時間運動,只能去室內玩。”但一説起這些遊樂場所的服務,劉女士表示“非常不滿意”。“最糟糕的是場所的衛生狀況。冬天,大人小孩聚集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裏,一整天都沒有開窗透氣,各種難聞的味道讓人受不了。孩子在裏面待一兩個小時,真替她的健康擔心。”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場及賣場兒童遊樂園發現,不同遊樂場所衛生、安全、準入標準參差不齊,存在諸多亂象。有的要求家長和孩子先檢測體溫、雙手消毒後才能進入;有的要求孩子必須穿襪子、小寶寶則要帶上紙尿褲;有的則沒有任何要求,也不進行任何檢查,只要交錢就能進去玩。

  記者詢問工作人員如何保證場所衛生。“我們每天都要進行一次消毒。”“我們的保潔隨時都在清理,一看到哪臟了就立即打掃乾淨。”雖然工作人員都表示會對場所和設施認真清潔消毒,但家長們對此並不滿意。

  採訪中,不少家長抱怨:在遊樂場裏玩一會兒,孩子乾乾淨淨的襪子全黑了;有孩子在樂園裏咳嗽、流鼻涕;還有的孩子在樂園裏喝水、吃東西,食物碎渣掉得到處都是……還有一位女士説,有一次孩子在遊樂園玩搭積木,她入場幫女兒尋找積木時,一不小心腳竟然踩到了小朋友的尿。

  據了解,這些兒童室內遊樂場多是租賃商場場所的獨立經營單位。記者查閱到,在我國《公共場所管理條例》中,列舉了7大類28小類公共場所,但沒有對室內兒童遊樂場所的相關表述。這意味著,遊樂設施的消毒、清洗和衛生規範,都是經營者“自己説了算”。

  安全隱患不少

  在記者走訪的室內兒童遊樂場所,無一例外地會在入口處張貼一張“溫馨提示”,內容很一致——“家長應看護好孩子,如在本場所內發生任何意外,與本場所無關”。簡簡單單一句話把經營者應當擔負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

  作為看護人的家長,又有多少人對孩子玩耍時的安全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呢?在位於北京東五環東星廣場的國寶樂園,記者看到,帶孩子來玩的多是老人,一二歲孩子的家長一般都形影不離地跟著;三四歲或更大一點的孩子,家長一般都讓孩子自己玩,家長則在外面等候。“應該沒事,我們自己都看護著呢。”“孩子大了,能自己玩了。這地方也不大,不會出什麼問題。”

  泡沫墊子鋪成的地面、特別包裹處理的棱角,有了這些,就真的能保證孩子們的安全了嗎?

  5月26日,北京北四環未來廣場四樓一家兒童遊樂場所,一台搖擺機被安放在商場玻璃護欄旁邊,一個大約兩歲的小男孩坐在搖擺機裏玩得正起勁,忽然一下子站起身來趴在旁邊的玻璃護欄上,站在一旁的老人嚇得趕緊抱住孩子。“搖擺機就不該放在玻璃護欄旁邊,離得這麼近,萬一孩子一探身,豈不是要掉下去了!”老人心有餘悸地説。

  只要稍微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看出,兒童遊樂場所的安全隱患真是不少:滑梯既沒有安裝扶手又沒有人員看護,小孩比較容易摔傷;因蹦蹦床存在産品缺陷,孩子在下落時接觸地面容易造成手部骨折;遊玩兒童過多,還容易發生場面失控,甚至引發踩踏事件。

  上海市消保委在2013年曾經發佈了一份《上海兒童遊樂場所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公園內兒童遊樂場所受綠化市容局的直接管理,有一定的安全體系,例如在遊樂設施前有安全告知,所有設備操作人員都需進行崗前培訓,B類遊戲設施都需要進行檢測。而室內遊戲場所並沒有相關的安全規程,兒童遊樂場所現場管理人員數量和輔導能力有限,一些免費的兒童遊樂場所甚至沒有專職的看護人。出於收益考慮,一些兒童遊樂場所在人流高峰時未對遊樂場所人群密度進行嚴格限制。這些都讓兒童室內遊樂場所變得危機四伏。

  誠信受到質疑

  不管是提供遊樂設施供孩子們玩的遊樂場所,還是各種兒童教育機構,都是採取預付費辦卡的消費形式。也就是説,家長要先交一筆錢給經營者,購買一定時間或次數的服務。但這種預付費的消費形式卻引起家長們的種種質疑。

  劉女士手裏有好幾張兒童遊樂場所、兒童教育機構的會員卡。“有的卡花了幾百元,有的幾千元,最貴的花了1萬元。”劉女士為孩子在一家早教機構辦了一張上課卡,但一段時間後她對這裡的服務不滿意,提出將課時縮短,要求該機構退回一部分錢。“結果,課時減少了一半,但錢卻只退回來1/3。”劉女士説,自己身邊不少媽媽都遭遇了類似的事情。有的機構莫名其妙地就關門走人了,未用完的課時費也不知道該找誰退錢;有的媽媽丟失了卡片,孩子就被拒絕進入課堂,幾千元課時費就被白白浪費掉了;有的場所根本就不提供卡片,去了幾次還剩幾次,全以工作人員的記憶為準。

  “有的兒童場所在辦卡時根本就沒有合同,一旦發生糾紛,家長無法維權;有的機構雖然要求籤合同,但合同中很多都是不合理的霸王條款,家長的權益也很難得到保障。”劉女士無奈地説。

  品質觀察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