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搶抓戰略機遇 迎接改革挑戰

  • 發佈時間:2015-04-10 09:33:5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貫穿于發展的各個領域。質檢科技面對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也面臨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如何迎接挑戰?怎樣把握機遇?在近日召開的全國質檢系統科技工作會議上,來自全國11個單位的典型經驗為質檢科技工作者們打開了一扇扇窗戶。透過窗戶,我們看到:有的單位在機構改革上趟出了新路徑;有的單位在科技成果轉化上採取了新舉措;有的單位在質檢科普工作中有了新創舉;有的單位在地標産品保護中積累了新經驗;有的單位正在進行著質檢理論領域的新思考……我們特意從中挑選出最能體現“新”的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圍繞國家需求 發揮龍頭作用

  計量是國家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基礎,在國家品質基礎中也發揮著重要的龍頭作用。過去的一年,中國計量院瞄準國際前沿,圍繞國家需求,在用基本物理常數定義基本單位、新領域能力建設、應對重大事件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績。

  2014年8月6日,NIM5銫原子噴泉鐘通過了國際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CCTF)的頻率基準工作組(WG PSFS)的評審,被接收為國際計量局(BIPM)承認的基準鐘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在國際標準時間的産生過程中不僅具備了話語權,更具備了“表決權”。在玻爾茲曼常數測量方面,該院的測量結果被國際科學數據委員會(CODATA)收錄,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在國際玻爾茲曼常數測定的話語權,為基於玻爾茲曼常數的熱力學溫度的重新定義做出重要貢獻。

  在服務國民經濟需求方面,2014年,該院“痕量分析用試劑純化及檢測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究成果全面提升了我國痕量分析用試劑品質總體水準,打破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帶動相關産品價格下降1/3以上;另一項研究——計算性能基準測試研究項目的成果,為政府採購科學合理地評價微型電腦性能提供了量化技術依據,已正式納入政府採購評價體系,有效地服務於政採需求。為防止埃博拉病毒疫情的傳入,中國計量院的專業人員及時圓滿地完成了口岸體溫篩檢設備的現場應急校準工作,併為建立應對類似疫情的口岸體溫篩查長效機制提出建議。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借勢改革機遇 打造一流機構

  當前,中國檢科院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檢科院結合實際確定了“強院大市場”的發展思路。

  強院,是指堅持中國檢科院作為公益性檢驗檢疫中央研究機構的本質屬性,堅持以科研為中心不動搖,集聚全院優勢資源,加強學科建設,打造優秀創新團隊,全面提升科研水準、技術支撐、科技服務等核心競爭力,使中國檢科院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檢驗檢測檢疫科研機構。

  大市場,是指堅持科研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與國家檢驗檢疫監管實際需要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科技資源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全力提高科研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強院大市場”就是要科研和市場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形成科研和市場兩輪驅動、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推動各項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圍繞“強院大市場”的發展思路,中國檢科院一方面堅持公益屬性,提升科研水準;一方面面向市場需求,推動成果轉化。該院為改變科研與實際脫節的現狀,更加注重面向國家需要、面向系統需要、面向市場需要,更加注重獲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加注重綜合實力的突顯,更加注重團隊和人才産出。在面向市場需求時,中國檢科院推進分類管理機制,實行細化的二級單位成本核算,使成本意識更加深入人心。試行全面績效考核,完善考核和獎懲機制。對項目實行分類管理,引導成果轉化,加強市場開拓。實踐證明,“強院大市場”的發展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確立市場導向 打造技術平臺

  在質檢總局的領導下,江蘇檢驗檢疫局黨組按照“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實驗室建設理念,積極探索,勇於實踐,鼓勵有條件的檢測機構走市場化發展之路,打造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江蘇檢驗檢疫檢測技術平臺,為檢驗檢疫事業和江蘇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江蘇局在現有政策的框架下轉變思路,改革創新,確立市場化導向,推行市場化機制,凝聚市場化合力,建立貼合市場規律的檢測機構管理模式,充分調動起檢測機構投身市場、做大做強的內生動力。

  該局特別注重提升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和行業內的話語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憑藉過硬的技術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例如確立技術權威,贏得競爭優勢;建設科技聯盟,挖掘市場潛力;填補領域空白,鎖定目標市場。只有能力得到了錘鍊,才能夯實市場化運作基礎。

  在企事業單位改革和整合的背景下,該局檢測機構摒棄“等、靠、要”的想法,實施市場化的行銷思路、提升市場化的客戶服務、開展市場化的品牌宣傳,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積極嘗試市場化的經營模式。

  江蘇局還注重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積極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多方式、多途徑開拓檢測市場空間。

  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實現理念轉變 完成機制轉型

  檢驗檢疫要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的安全為宗旨,統合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維護,結合檢驗檢疫在國家安全治理中的角色新定位,實現三大理念的轉變:一是樹立“總體安全觀”,從重視口岸的“國門安全”到重視全方位的“綜合安全”;二是樹立“大品質觀”,從視微觀檢驗的“檢測安全”到重宏觀管理的“監管安全”;三是樹立“大安全觀”,從立足於單一部門的“部門安全”到立足於協作聯動的“共同安全”。在時空範疇上,要從以國門為邊界的“小安全”過渡到以國門為核心,涉及社會、經濟、民生、國防、國際等相關領域的“大安全”;在安全職能定位上,要從單一的口岸公共安全維護升級到涉及社會災害防護(災防)、國土安全維護(國防)、國際安全合作(國際)等多個層次的安全治理;在安全治理體制上,從立足於檢驗檢疫單方面治理的部門安全轉化為立足於政府、社會、國際安全聯動的共同安全;在安全治理機制上,從重微觀檢測、批批檢驗、事前監管轉變為重宏觀管理、風險管理和全過程監管。

  檢驗檢疫需向“大檢疫、大防控、大防禦”的安全治理模式轉型,同時其安全維護與安全保障需要進行新的體系性設計,亟需在主體、空間、區域、技術、能力等不同方面創新安全維護新局面,通過前伸源頭追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培育鞏固第三方、健全多元聯動機制、完善應急防恐體系等“組合拳”探索建立體系性應對新格局。

  安徽省品質技術監督局宣傳品質文化 普及質檢科技

  科技是質檢機構的立身之本,科普工作是質檢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質檢科普就是用通俗易懂的多種表現手法,詮釋質檢的理論知識、各項業務工作以及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為質檢工作獲得社會更多的理解、支援、參與。

  近年來,安徽省質監局堅持兩手抓品質,一手是技術之手,抓傳統品質管理;另一手是文化之手,抓品質科普和品質文化建設,始終把質檢科普工作作為抓好品質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按照總局部署,積極開展質檢科技宣傳周活動,堅持實驗室開放日、開展質檢科普進課堂等活動;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創造性探索出一條質檢科普宣傳傳播的新形式。2013年8月建成的品質文化長廊是全國首個以質檢科普為主題的綜合性品質文化長廊。通過“安徽館、中國品質館、國際品質館和計量科技文化館”,全面普及品質知識,宣傳品質文化。品質文化長廊不僅傳播了品質知識、提升了公眾的品質認識,而且還有力地推動了品質工作,成為一張具有安徽品質文化特徵和社會影響力的名片。

  質檢科技和品質文化的建設與普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任務,任重道遠。我們相信,要堅持把科普工作作為推動品質工作的重要動力,爭取通過質檢科普工作,促進全社會品質合力的形成,推動全社會重視品質、關注品質、追求品質。

  福建省品質技術監督局加快成果轉化 保障後續發展

  2011年被質檢總局批准為首批國家質檢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基地後,福建省質監局進一步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步伐。3年來,僅專利授權轉讓費即達2000多萬元,實現産品化推廣20多項,一批重點項目産品化進展良好,為持續推動全省質監事業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福建省質監局深化運作平臺模式改革,成立了成果轉化基地運作的經濟實體。福建省計量院成立的“福建海峽計量科技開發中心”作為國家質檢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基地的運作平臺和全省質監系統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中心,承接科研成果和智慧財産權的劃轉,全權負責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工作。

  創新成果轉化協作機制也非常重要。該局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專門調研組,開展專家座談和諮詢,對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合適該省質監系統成果轉化推廣的運作模式。他們還積極爭取多方支援、多方尋求政策保障,解決了在推動成果工作中遇到的政策瓶頸問題,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創新成果轉化運營機制方面,該局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基地對歷年完成的科研成果進行認真梳理,推出在提升我國計量服務能力和檢測技術水準方面成效明顯的16個産品。然後,採用展會、網際網路等多種方式實行成果推廣轉化。

  此外,福建省質監局注意抓住科技部科學儀器重大專項、重大科技專項等重大項目推廣轉化,力爭實現産業化。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加大技術投入 提升機構實力

  山東檢驗檢疫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提出了“面向執法、面向市場、面向科技”的實驗室改革和發展思路,積極探索具有山東特色的檢驗檢疫實驗室發展道路。

  檢驗檢測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高水準技術裝備、高水準人才隊伍和高水準管理體系。近年來,山東局全面加強硬體投入和軟實力建設,不斷提升檢測水準。山東局緊密圍繞産業結構特點,規劃佈局建設。大力投入實驗室設備設施,提升硬體實力。山東是食品農産品進出口大省,為做好食品農産品檢測,山東局建設了“以山東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為核心,以分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為基礎,以常規實驗室為補充”的,覆蓋全省的三級食品檢測實驗室網路。目前,各類實驗室檢測設備和現場查驗設備總值達8.28億元,配備了一批先進儀器設備,使山東局實驗室檢測能力與國際先進水準看齊。

  檢測設備的投入,硬體設施和軟實力的儲備,有力促進了基礎檢測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升也使山東局能夠迅速響應突發事件,解決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成功反訴歐盟仲裁、成功應對草莓諾如病毒事件、應對輪胎性能檢測難題、應對日本放射性污染問題。山東局作為“國門衛士”的職能發揮地淋漓盡致。

  從山東局技術機構建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來看,技術機構建設離不開對科技的重視和對科技的投入。只有不斷加強技術機構投入,不斷提升技術機構實力,才能使技術機構緊跟國際檢測技術發展步伐,更有效地破解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保衛國門安全。

  湖北省品質技術監督局推進“兩橫兩縱” 深化機構整合

  湖北的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工作已經取得新的進展。已基本完成全省特檢機構整合,原湖北省特檢院和15家地市特檢機構(武漢市除外)已整合成立湖北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下轄黃石等15個分院。同時,市縣檢驗檢測機構跨部門整合也有了突破,試點推進了市州政府綜合性檢驗檢測平臺建設,建立了縣級綜合性的公共檢驗檢測中心。

  一年多的實踐探索,讓全省檢驗檢測機構整合的總體思路更加清晰。湖北省在謀劃下一步的整合工作時,決定按照“兩橫兩縱”的方式深入推進。

  橫向上講:一是推進省、市、省直各部門檢驗檢測機構的整合,組建長江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湖北計劃于2015年上半年掛牌成立長江檢驗檢測認證集團,並力爭建立一個有利於跨部門跨地域整合、有利於市場化發展的集團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二是推進地方檢驗檢測機構整合,組建區域綜合性檢測中心。由各級政府主導,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地方檢驗檢測機構跨部門、跨行業整合,組建區域綜合性公共檢驗檢測平臺。

  縱向上講:一是推進各地的綜合性公共檢測中心加入省級長江檢驗檢測認證集團,鼓勵和引導各地專業性檢測機構直接加入長江檢驗檢測認證集團下屬的專業性檢測機構;二是引入中檢集團等國內外戰略合作夥伴和社會資本,推動長江檢驗檢測認證集團走出湖北,走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立足建章立制 著力創新驅動

  廣東檢驗檢疫局不斷創新科技管理模式,提升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實驗室檢測能力和科技資訊服務能力,努力做到站穩5個立足點、把握5個著力點。

  立足建章立制,著力完善科技管理機制。廣東局早在“十二五”之初就研究制定了廣東檢驗檢疫局《關於建設科技質檢的實施意見》和《“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出了該局科技質檢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重點和規劃目標,為該局科技工作的深入推進勾畫了發展藍圖。

  立足創新驅動,著力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廣東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充分發揮檢驗檢疫科技在保障重大項目、處置突發事件、防控重大疫情等方面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強化成果推廣應用導向,提高科研項目實效性。主動融入“大協作”格局,積極實施“走出去、請進來”合作發展戰略。

  立足規劃引領,著力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該局及時佈局東西兩翼和粵北地區實驗室發展,強化重點實驗室的主導作用,形成了“佈局合理、保障法檢、以研促檢、科學高效”的綜合檢測網路服務體系。

  立足公益服務,著力打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積極響應國家轉變政府職能和扶持中小企業的號召,參考香港生産力促進局等機構先進經驗,先後在順德、佛山、東莞、惠州、汕頭、江門和廣州等地建設了9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平臺服務措施獲得了生産企業、行業協會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認可。

  立足科技“智檢”,著力擴展標準法規資訊資源。廣東局創新管理模式,在全國檢驗檢疫系統率先建立標準法規資訊資源網路平臺——“標準資訊快車”,實行標準法規電子化、網路化集中檢索運用,工作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從而大大提升了資訊資源管理與服務效能。

  廣東省品質技術監督局檢測産業集聚 催生服務品牌

  廣州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集聚區是全國首個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兩年來,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已取得突破性進展。集聚區“一區三園”將打造成為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適應的綜合性檢驗檢測與認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使“廣州檢測”成為廣州又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在集聚區的規劃建設中,我們深深感到,質監工作的開展,檢驗檢測認證發展路徑的探索,地方政府的重視是立足根本,上級部門的支援是成事關鍵,唯有敢想敢幹,八方聚力,胸中謀劃的藍圖才能攻堅克難,兌現成現實美景。正是有了廣州市政府聚焦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高瞻遠矚,積極謀劃,集聚區才應運而生;正是有了上級部門高度認可集聚區構想,鼎力支援、悉心指導,集聚區才始成氣候。廣州集聚區能成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國家級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在全國範圍內作為標桿,發揮行業吸聚、輻射作用,關鍵在於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發改委、中央編辦、省質監局等上級部門的鼎力支援;正是有了各單位聚力集聚區建設,協調聯動、攻堅克難,集聚區才初見成效。集聚區的建設雖由市質監局牽頭開展,但作為一項全市性的大型建設項目,光憑市質監局一己之力是無法順利完成的。各項建設工作的順利實施,有賴於全市各相關單位,尤其是集聚區規劃建設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間的積極配合、通力合作。其中,廣州市質監局與“一區三園”所在地番禺、南沙、蘿崗三區政府就集聚區建設建立的定期工作會商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川省品質技術監督局發展地標産業 助力富民強省

  截至目前,四川省獲批保護地標産品達222個。以地標産品為支撐,創建國家級、省級地標産品保護示範區16個。四川省質監局牽頭完善監管保護機制,使地標監管網路橫向涵蓋各相關部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縱向延伸到市、縣、鄉、村、戶,著力營造各方齊抓共管的監管體系和工作氛圍。

  在健全管理體系方面,四川省質監局牽頭制定《示範區建設工作制度》、《示範區建設資訊報送制度》、《示範區行政執法監督管理規範》等20余個管理制度。在健全技術標準體系方面,按照示範區建設要求,結合各地産業發展實際,分別制定地標産品標準,修訂完善配套技術標準和檢驗檢測標準。在健全檢測服務體系方面,依託地標産業,建立國、省質檢中心16個,落實監督檢驗機構,制定年度抽檢計劃,定期開展地標産品監督抽查。

  為了加強對示範區的監管,地標産品保護示範區實施“三級聯動”巡查制度,制定了《示範區管理辦法》、《示範區日常監管計劃》等監管制度,明確省、市、縣、鄉、村五級監管責任,開展地標保護五級巡查,動態監測地標産品品質狀況,實現上下聯動、各方聯合抓監管。構建了“五位一體”監管體系,在地標保護示範區建立品質標準、品質管理、綜合服務、綜合巡查執法和案件查處“五位一體”的服務監管體系,集中質監、農業、食藥、司法等部門力量開展聯合執法,建立了示範區打擊假冒偽劣産品長效工作機制。同時,嚴格“五統一”加強標誌使用管理,督促企業“統一産品名稱、統一字體要求、統一生産加工工藝、統一品質技術要求、統一加貼專用標誌”,確保地標産品品質不褪色。

  (本報記者 楊 蕾 整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