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提供技術評價支撐 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 發佈時間:2015-04-10 09:34: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2002年,第一次全國認證認可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開,聯席會議制度是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認證認可工作議事協調機制。按照“統一管理,共同實施”的工作原則,各成員單位和相關部委相互協調配合,組織動員社會各方共同推進認證認可工作,有效發揮了政策對接、工作協調、共同治理和資訊交流等作用。

  2014年,我國實施全國認證認可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取得了顯著成效,各部委圍繞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創新管理方式,提升行業治理能力;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服務業升級發展;深化認證認可領域改革,激發檢驗檢測認證市場活力。

  □ 本報記者 丁 瑩

  圍繞轉方式調結構 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2014年,各部委圍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轉方式調結構的工作部署,積極運用認證認可手段,加強品質管理,促進市場開放和貿易便利,引導産業和消費升級,為實現經濟調節和宏觀調控目標發揮了有效作用。

  在品質安全領域,中國鐵路總公司發佈了《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專用産品認證管理辦法》,建立完善了總公司採信認證管理制度,對直接關係鐵路運輸安全的重要産品實施採信認證管理,取得認證證書後,方可在國家鐵路領域使用。2014年7月,鐵路總公司發佈《鐵路專用産品認證採信目錄》,共188種産品,自2014年8月1日開始實施認證,截至2014年底,鐵路總公司採信目錄共發有效證書2342張、涉及742家企業。交通運輸部積極推進交通産品認證及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提升運輸安全保障能力。

  在節能減排領域,發改委、環保部等部委與國家認監委共同推進節能低碳認證認可工作,低碳産品認證列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和《節能低碳行動方案》,並作為對各級地方政府減排目標責任的考核評價指標。經測算,2014年通過資源節約産品認證的獲證産品共節約或替代電能1707億千瓦時,節約水資源390億噸。水利部積極推動節水産品認證結果採信工作,首次通過中國農業節水和農村供水協會發佈認證産品資訊目錄,對農業節水灌溉和農村供水認證産品實行公告制度,指導各省區的産品設備採購工作。發改委、國家認監委正式實施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制度,聯合發佈了第一批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機構名單。工信部積極推進電子資訊産品污染控制認證工作,促進節能減排和污染控制。

  在生態文明領域,環保部、科技部等部委與國家認監委共同開展有機産品認證技術研究,為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量化評價指標,積極推動第三方環境治理,運用認證手段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環保部組織開展環境標誌産品環境績效評估工作。據測算,2013年通過環境標誌認證的産品共減排了20.5萬噸的揮發性有機物、859萬噸二氧化碳、1232噸磷酸鹽、16.75噸汞,節約電力133億千瓦時,節水2.27億噸。目前環境標誌産品認證涵蓋了製造業、建築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等5大行業,産品種類涉及汽車、服裝、傢具、電子、日化等300多大類産品,近3000家企業、15萬個規格型號的産品通過認證,環境標誌産品的年産值約1.5萬億元。住建部圍繞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快建立完善綠色建築標準認證體系,促進綠色建築和綠色建材産業發展。林業局、國家認監委正式實施了國家森林認證制度,引導森林可持續發展。農業部大力推進“三品”認證工作,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生態環境改善。水利部不斷拓展和完善水生物領域資質認定工作,為加強水環境管理、水功能區劃和水生態健康評價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創新管理方式 提升行業治理能力

  在司法鑒定領域,司法部全面推進司法鑒定機構認證認可工作,2014年共推薦35家鑒定機構申請國家級資質認定和認可,全國已有450多家鑒定機構獲得資質認定。修改完善7個認可規範性文件,進一步完善評審工作的技術要求,2014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81家鑒定機構參加了24項能力驗證,共計4017項次,能力驗證總體通過率為84%,創近四年來新高。

  在公共安全治理領域,公安部深入開展消防産品和安防産品CCC認證工作,2014年對第三批消防産品實施CCC認證,修訂發佈4份消防産品和2份安防産品的CCC認證實施規則。目前具備認證條件的消防産品已經全部納入了強制性産品認證目錄。工信部、公安部、網信辦、國資委等部委與國家認監委共同實施國家資訊安全産品認證制度,並在政府採購法規定的範圍內強制實施。

  發揮引領作用 促進服務業升級

  2014年,各部委充分發揮認證認可作為現代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認證認可在金融、體育、旅遊等服務行業應用,提升服務業發展品質效益。

  中國人民銀行積極發揮認證認可制度的作用,提高我國金融行業服務品質,防範金融風險。深入推動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認證,截至目前,已有322家機構獲得認證證書。修訂《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要求》和《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檢測規範》,于2014年11月正式提升為金融行業標準,為推動非金支付業務健康發展、規範第三方金融市場夯實了基礎。支援當前移動金融業務發展,2014年9月,以移動金融技術系列標準為依據,成功拓展了金融行業第二個認證領域——移動金融技術服務認證,目前已頒發5張認證證書。移動金融技術服務認證的實施,有效保障了移動金融標準的落地實施,對提升金融服務品質、推動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積極探索研究金融密碼應用認證新領域,開展對金融密碼應用實施安全檢測和預認證評估工作,實現金融領域資訊安全核心産品及系統自主可控的監督落實。

  國家體育總局積極推行體育服務認證,採信體育服務第三方認證結果,對場館安全風險管理、公益性服務等進行了監督檢查,預防了事故發生,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對高危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進行資質認定和認可;圍繞國家體育産業發展規劃,積極拓展以運動項目為基點的新工作領域;通過對體育用品、體育場館的認證認可工作,使消費者獲得品質過關的産品和優質服務,有效地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

  深化認證認可改革 激發市場活力

  2014年,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國家認監委積極推進認證認可領域改革。

  認證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將9個認證審批事項縮減為5項,將5個事前備案事項縮減為1項;將産品認證範圍審批由按産品標準審批調整為按産品類別審批,將34項管理體系認證項目整合歸併為11個類別。同時簡化審批程式,審批時間減少30天。經國務院批准,在上海自貿區開展外資設立認證機構審批改革試點,2014年上海自貿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中,取消了“外資認證機構設立”的特別限制。

  強制性産品認證改革方面,推進産品目錄和指定機構動態調整,向外資和民營機構開放認證及檢測市場。新增指定機構18家,其中外資機構3家;實施獲證企業分類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取消檢測機構的地域限制,滿足企業“一站式”檢測認證需求;簡化認證單元和認證規則,認證單元數量壓縮約兩成。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管理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建立統一的資質認定制度,修訂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科學設置資質認定評審程式。放寬檢驗檢測機構主體準入條件,允許民辦非企業法人和特殊普通合夥人企業申請資質認定證書。

  食品農産品認證及進出口食品註冊備案改革方面,積極推行註冊備案採信第三方認證的工作模式。

  通過深化改革,檢驗檢測認證市場活力明顯增強,申請認證企業負擔顯著減輕,受到了社會各方好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