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盯死“硫不住”

  • 發佈時間:2015-04-08 09:33:4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技術革新

  □新華社記者胡 旭

  從6號燒結機冒出的白煙騰空後,很快消散在空中,藍天白雲就在眼前。對攀鋼集團攀枝花釩鈦有限公司煉鐵廠副廠長侯毅來説,他再也不必忌諱客人來參觀這臺建成于1989年、至今仍然運轉的“功勳機”了。

  曾記當年,正是由於這臺老機器脫硫率不夠,煙氣呈淡藍色、氣味刺鼻,排放多年難以達標,連累整個四川攀枝花市的空氣品質堪憂,讓侯毅臉上無光。

  2013年10月19日,四川省環保廳首次對25個省控城市空氣品質進行排名放榜,攀枝花市墊底。第二天,攀枝花便緊急強制性叫停作為攀鋼主要生産設備的6號燒結機。

  這“硫”到底能不能治?

  據了解,攀西地區鐵精礦的硫含量高達0.7%,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最高時有9000mg/Nm3,是進口礦的近10倍。而為了破解“燒結煙氣脫硫”這一世界性難題,攀鋼多年來已先後投入5億多元進行技術攻關。

  “其中包括與成都某化工研究所共同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離子液迴圈法脫硫工藝,自主攻關的氣固迴圈半幹法等。”攀鋼集團總經理張大德介紹,“但是,設備運作不穩定、系統堵塞、運作成本高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依然‘硫’不住。”

  燒結脫硫問題,不僅關係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利用效率,還直接影響攀枝花市大氣環境品質。在更加注重生態文明的轉型發展新關頭,建設了半個世紀的老工業城市攀枝花犯了難,作為央企的攀鋼集團也束手無策。

  能否讓外人來試一試?攀鋼嘗試轉換封閉的思路。一種被稱為BOO的治理模式進入視線,即外聘專業環保公司全程負責脫硫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説幹就幹,攀鋼敞開大門向社會公開招標。沒想到的是,一家中小民營企業——攀枝花市藍鼎環保科技公司脫穎而出,成功與攀鋼“牽手”,以“環保管家”身份重新啟動6號燒結機的脫硫治理。

  實際上,藍鼎一直在關注攀西釩鈦磁鐵礦燒結過程中的高硫煙氣脫硫難題,並攜手多家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創新升級了原有的石灰石-石膏法工藝,實現了脫硫效率和脫硫成本的一升一降。

  “BOO模式的關鍵是,達不到脫硫效果,我們不僅拿不到運營費、收不回投資,還要承擔環保部門的經濟處罰,支付違約金。”藍鼎公司總經理李昆説,這幾個“緊箍”逼著藍鼎全力投入。

  2013年底,藍鼎總共投資8500萬元對攀鋼6號和新1號燒結機脫硫裝置進行升級,並同步改造電除塵系統。治理效果很快顯現,燒結作業脫硫效率從原來的50%提高到95%以上,運作穩定,每年減排二氧化硫能達到2萬噸。

  2014年,攀枝花環境空氣品質中二氧化硫濃度為0.051mg/Nm3,同比下降23.9%,創歷史最高水準,達到國家標準。而且,攀枝花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標也逐步前移。

  對於攀鋼來講,原來企業每年脫硫運作成本達到1.2億元,採用BOO模式後,既不需要初始投資,而且每年支付的運營費也降至7000萬元,反而達到了更好的治理效果。

  “用購買技術服務的方式進行污染治理,破除了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和大而全的慣性思維,是一種有益嘗試,值得借鑒和推廣。”攀枝花市委書記劉成鳴對此表示。

  據了解,下一步,攀鋼集團計劃繼續擴大BOO試點,對2號、新3號燒結機進行升級改造,並在西昌鋼釩基地全面推廣這一模式,開展更大範圍的環境治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