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嘀嘀”也會殺人

  • 發佈時間:2015-03-10 09:31:5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車轱轆話

  □ 林 鳴

  一位西方遊客曾説,判斷一座城市的交通狀況是否文明?主要靠聽。聽到汽車喇叭此起彼伏,就説明管理混亂;如果情形相反,則可斷言司機整體素質較高。我明白他這是在誇自己呢。因為在西方城市裏,幾乎聽不到汽車鳴笛。

  新的一天開始了,當您愜意地駕車上班,正準備避讓斑馬線上的行人,稍一減速,背後立即傳來刺耳的喇叭聲,有時竟響成一片。巨大的“抗議”聲浪,能把人嚇一大跳。近日廣州寶安機場發生一起慘烈事故,連同24歲的女司機在內,造成9人遇難。據她的同車人講述,當聽到後面車輛連續鳴笛,女司機慌了神,手足失措,一頭撞向觀光人群。慘劇發生,舉國震驚,我很想知道,那位“喇叭先生”感到自責了嗎?

  專家告訴我們:汽車喇叭分貝大小總共分8個等級,當分貝大於60,産生的噪音會對人耳産生傷害,如果持續使用會加大傷害。生活于一個轟轟烈烈的汽車社會中,相信不少人都有過被喇叭驚嚇的經歷吧?在行人後方近距離突然使用喇叭會造成行人驚慌失措,更容易造成意外。這種行為極不道德,也具有攻擊性。一位大學教授説過,突然響起的喇叭聲意味著“驅趕”,會使行人産生屈辱感。我們知道,學校、小區、醫院的周圍都豎有禁止鳴笛的標誌牌,可一些司機好像馬路上的“猛張飛”,對此視而不見。當然,既然喇叭被設計出來,肯定有它的用處。交通法規規定,機動車駛近急彎、坡道頂端等影響安全視距的路段以及超車或遇有緊急情況時,應當減速慢行,並鳴笛示意。再有,如發現前車沒有關好車門,不妨善意的使用喇叭提醒一下。但次數不需要太多,兩三次就夠了。我們居住的城市,都是鋼筋水泥密集地帶,因塞車而引起的“喇叭大合唱”,其迴響在市中心很難散去。長久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無論開車的,還是走路的,都會心神不寧,遠離健康。

  即便是職業搖滾鼓手,也受不住高音頻噪聲,何況老人和兒童?有人建議:能否將針對行人的汽車喇叭,製作得音量小一些,音色柔和一些?別説,還真有抓住商機的。市民安先生日前正在過人行橫道,耳畔突然傳來一陣響亮樂聲,內容是超女版的“汽車來了,請讓一讓”。隨即一輛小轎車從其身旁疾馳而過,安先生險些被撞。嚇出一身冷汗的他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原來這是剛剛興起的“汽車彩鈴喇叭”。這一取代汽車傳統喇叭聲的方式,立即遭到交警的嚴厲申斥。《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規定,在市區內嚴禁機動車鳴喇叭,即使是彩鈴喇叭也在被禁之列。交警繼而補充説,此舉還涉嫌對機動車進行非法改裝。

  現實中,因喇叭噪音釀成的糾紛甚至血案,已經不少了。北京郊區去年就發生過這麼一樁。兒子被大貨車鳴笛嚇哭,父親抄起刀來去找大貨司機算賬,將前來勸架的司機朋友扎死。結果這位行為過激的父親判處無期徒刑。錯誤和任性教育了我們,我們應該變得比較聰明起來。新司機會問:有什麼辦法提醒行人避讓呢?老司機答,離老遠善意地輕按一聲即可。新司機又問:如果人家照樣不讓路呢?老司機答:那就慢速跟著唄,瞧瞧路邊的風景,難道不好嗎?近期有消費者發現:一些上市的新型汽車,由於設計關係,按喇叭變得“不方便”了,需要用心去“找”。因而有人開玩笑説:製造商最好出廠之前把喇叭弄“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