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部分領導司機"權利"江湖:助貪官藏匿贓款數千萬

  • 發佈時間:2014-09-16 07:37:49  來源:新華網  作者:段續 高潔 徐海濤  責任編輯:姚慧婷

  中國網事:部分領導司機的“權”“利”江湖

  當一些司機也成為腐敗的“踐行者”,事兒就大了。綜合梳理近些年來的腐敗案例不難發現,部分領導身邊的司機頻繁成為腐敗案件的涉事者,當“權”“利”掮客、收大額賄賂、搭權力便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效應屢屢應驗。

  抓住“有利條件” 司機也“大撈特撈”

  作為領導“身邊人”,司機往往具備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能量:“辦事好使”“與領導關係密切”“幫領導平事”,諸如此類的標簽圍繞著這一看似普通的職業。司機到底能有多“牛”?近些年披露的腐敗案件或許可以提供答案。

  “拉大旗作虎皮”,利用領導影響力牟利。安徽馬鞍山市男子尚某在2008年至2011年間,利用擔任該市紀委原主要領導專職駕駛員的“有利條件”,接到兩家因串標面臨處理的建築公司老總請托,找到負責處理此事的公職人員,對方“顧及市紀委主要領導的面子”對兩家嚴重違規的公司從輕處理,尚某事後收到“好處費”5萬元。“辦事好使”的尚某因此“聲名遠揚”,不久被另一家違規投標企業找上,“事成之後”獲得對方7萬元“感謝費”。

  充當“權力掮客”,介紹賄賂謀求“雙贏”。安徽亳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原支隊長白玉嶺,曾強姦婦女並造成受害人身心嚴重傷害,受賄、貪污一百多萬元,另有近三百萬元財産不能説明來源。跟白玉嶺一同落馬的還有他的駕駛員孫建軍。孫建軍“神通廣大”,先後10次向白玉嶺介紹賄賂13.9萬元,幫人提前解除拘留、取保候審、不予追究責任、進特警隊當協警等,先後從中非法獲利1.37萬元。法院後以介紹賄賂罪、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4年。

  “鞍前馬後”幫領導“平事”,庇護其犯罪行為。王某任河北省大名縣原縣委書記邊某專職司機長達15年,其間被轉幹並任大名縣委辦公室負責人。王某利用與縣委書記關係密切的便利條件,自2012年5月起,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裏收受他人賄賂50萬元。不僅如此,王某在得知邊某被調查後,于2013年11月,按照邊某事前的吩咐,助其將現金、金條、玉器等價值數千萬元的財物轉移藏匿。

  當司機的“那些事”:如何成為領導“心腹”?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因為和領導常年累月的接觸,司機和被服務對象早已結成利益集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方面是正常工作關係的交往,另一方面,經年累月陪伴公職人員的司機“知道的太多”,投鼠忌器也罷,信任心腹也好,許多寄生在領導裙帶中的司機享受到了巨大的權力溢出收益。

  給領導當司機,成為其“心腹”需要哪些素質?司機王師傅認為,閒話少説、腿腳勤快、有“眼力見兒”、絕對忠誠是領導司機的“基本配置”。“誰願意找一個愛閒叨叨的司機?”在他看來,一個合格的司機幾乎可以算作被服務對象的“親信”,“服務到位,領導肯定都會記在心裏”。

  除了常規工作,司機還成為了權力延伸的橋梁和人情網路中的“通信站”。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許多司機都會幫領導辦一些“不方便”辦的事,收禮送禮、“幫助打點”“替人傳話”……有司機表示,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之前,逢年過節是最忙的時候,“汽車後備箱裝了滿滿的東西,甚至要列一張單子來規劃路線,現在好多了,但還是零星會有。”

  有時,領導不好開口、不好請托的事情會通過司機傳遞給有關人士。華北地區一位司機對記者説,對於一些領導難以親自開口、但必須求人的“小事”,通常會通過“話裏話外”讓司機有所了解,通過司機的渠道加以解決。

  有了“御前侍衛”的金字招牌,尤其是部分“要害部門”的領導司機,求其辦事者時而有之。一位做資源生意的商人對記者説,因為資源需求配額有限,有時會通過一些方式爭取。“通常會有一些中間人幫助牽線搭橋,其中不乏有領導司機,收些‘仲介費’。”他説,領導不插手,司機收好處,更加隱蔽。

  “伺候”到位、辦事利落、“鞍前馬後”的司機們經過五六年、七八年的服務後,往往會像上文中提到的王某一樣被領導安排一個“好職位”。沒編的入編、沒職的升職,“膽子大”的人甚至能將領導權力轉化為自己的權力,從中謀取利益。正是這些“好處”,讓不少地方的領導司機成為“肥缺”。

  司機“有病” 還需和領導一起“吃藥”

  梳理近些年被檢察機關查處的司機腐敗案件不難發現,從“行事馬前卒”到“領導心中人”再到“腐敗急先鋒”,不少司機在權力溢出效應中倒下,身陷囹圄之餘,有的還成為了服務領導相關腐敗案件的“突破口”。

  有反腐專家表示,頻頻爆出的司機貪腐案件折射出反腐鬥爭的必要性,要想剷除司機的腐敗毒瘤,必須讓司機、領導一起“吃藥”。

  專家認為,少數幹部身居要職,將司機等公務人員和自己的關係理所當然地視作“主仆關係”,“老爺做派”極易産生麻痹心理,導致腐敗案件屢屢發生。從另一方面看,將領導司機視作“肥差”這一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也讓不少人對這一職位趨之若鶩,司機們“前腐後繼”也就不足為奇。

  “關鍵在於是否可以更正傳統思想觀念。”吉林大學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王郅強説。在不少人看來,衡量領導司機是否稱職的重要方式就是看這個人“能不能辦事”,這一社會評價無形中將司機們推向怪圈:陷入辦事好使——請託人多——收受錢財的惡性迴圈。

  除了思想觀念,一些專家建議可以利用公車改革的“東風”扭轉司機腐敗的嚴峻局面。通過成立公務車隊,建立公務車使用申請制度,取消一般公務車等措施,將以往司機和領導的密切關係用輪班制、機動使用的方式加以適當“疏遠”,有助於人們形成良性的“司機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