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未來3年發射50次中國火箭助圓中國夢

  • 發佈時間:2015-03-06 09:32:1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未來3年發射50次

  中國火箭助圓中國夢

  ——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委員

  □新華社記者劉 歡

  作為人類通往太空的天梯,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太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45年來,我國火箭發展的非凡成就,對維護我國空間安全和利益、增強中國影響力、提升國際地位、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航太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去年12月7日,我國火箭完成了第200次發射,標誌著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上了一個新臺階。我國火箭的高可靠性、高成功率和高經濟性,獲得了世界讚譽。我國火箭技術的發展,推進了航太強國的進程,為中國夢的實現作出了獨特貢獻。

  自1970年4月24日中國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衛星以來的45年間,中國火箭發射次數達到203次,位居世界前列。

  梁小虹説,我國火箭第一個100次發射用了37年,第二個100次發射僅用了1/5的時間。近10年來,我國火箭從原來每年三四次發射,到現在平均每年發射十余次,總共114次的發射記錄,位居世界第三。未來3年預計將完成50次發射,我國航太的整體實力大幅提升,步入世界前列。

  截至目前,我國火箭發射成功率高達95.5%,位居世界前三。1996年至2011年,我國火箭連續102次發射無一敗績,排名世界第一。載人航太工程、探月工程,成為航太歷史上的里程碑,海內外中國人歡欣鼓舞,為我國能夠躋身這一高科技領域感到由衷自豪。

  梁小虹説,我國火箭的高成功率、高可靠性,離不開創新驅動帶來的航太技術水準的整體提升。新一代運載火箭從設計到生産製造、再到品質檢驗,採用全三維數字化設計生産模式,實現了火箭研製模式的全新變革,被航太人親切地稱為“數字火箭”。

  航太製造業的創新成就同樣可圈可點。以眾所週知的艙外航太服為例,其軀幹殼體僅用8.5公斤的重量,支撐起了航太員的生命盔甲,充分體現了航太技術的先進性、複雜性和高整合性,航太製造的高含金量也讓它成為中國高端製造的代名詞。

  此外,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創新性地形成“火箭全流程、全壽命週期的管理模式”,打造綜合整合的研製管理能力,年生産能力由5至8發提高到16至20發,火箭發射週期也從60天減到21天,實行了航太史上最大規模的火箭跨型號百發組批生産。研究院按照“通用化、組合化、系列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推進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系列化、産業化發展。

  研究表明,在航太領域每投入1元錢,可以産生7至12元的回報。國家的投入保障了航太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同時,航太活動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也給民眾生活帶來了福音。梁小虹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攻克了大量關鍵技術,掌握了眾多新技術、新工藝,提高了我國航太技術及相關技術整體水準,帶動了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

  2015年,我國新一代小型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首飛在即,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即將問世,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即將誕生。

  梁小虹説,這些綠色、環保、無污染的長征火箭家族的“新丁”,將成為未來我國航太火箭發展的主力軍,描繪出更加強勁有力的航太發展前景,顯著提升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火箭技術也將更多應用於民用産業,用航太夢支撐強國夢,助圓中國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