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魚好水好銷路好

  • 發佈時間:2015-02-27 08:32:5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張 玲 李小鵬

  時下正值網箱養魚收穫的時節,江蘇省東海縣牛山街道辦財政打包資金項目區張谷村的養魚戶們數著鈔票,看著個大體肥的銀魚、黃魚、鯰魚、淡水白鯧、鯉魚等魚類,樂得合不攏嘴。“真是多虧了農業標準化呀,以前我們養殖的鯉魚一直不好,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自從俺們牛山街道辦財政所指導幫助我們採用標準化養殖以來,不僅産量有所提高,就連銷路也不是問題了……”一位養殖戶笑著説。“過去這裡網箱裏的魚銷路一直不是很好,近幾年來,牛山街道辦財政所放眼長遠,加大對農戶進行標準化知識的宣傳,經過幾年時間的摸索,總結出一整套成熟的養殖技術,特別是我們應用無公害養殖,通過科學的管理,現在魚的産量在不斷地提高,銷路也不是問題了……”牛山街道辦財政所劉盛全所長對筆者侃侃而談。

  在張谷水庫網箱養魚過程中,他們科學規劃,十分注重保護水環境。牛山街道辦財政所以控制當地財政打包資金項目區的農民們網箱養殖數量、提高養魚品種品質為發展目標,合理利用水資源,讓水庫源源不斷“流金溢銀”。

  張谷水庫地處東海縣縣城西南約10公里,網箱養魚一直是張谷水庫周邊一些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前幾年,牛山街道辦沿庫農民已在張谷水庫內發展養魚網箱5000多萬隻,致使水庫呈現飽和狀態,水中魚餌急劇減少。一年就可以上市的成品魚兩三年也出不了手,農民收益也有所下降。這樣一來,農民不得不增加飼喂成本,大量玉米、豆餅、青草等飼料的投入,又造成張谷水庫的二次污染。由於沒有進行科學養殖和管理,一直産量大、價格低、銷路不暢,嚴重挫傷了農戶養殖積極性,導致網箱養殖面積大幅度減少。

  近年來,牛山街道辦財政所及時會同張谷網箱養魚協會,以科學務實的態度,全面分析水産發展態勢,合理規劃網箱養魚,率先提出“控制數量、提高品質、合理開發、科學發展、保護環境”的發展觀,通過實行休漁期、控制銀魚捕撈等措施,逐步改變過去的常規養殖模式,向銀魚、黃魚、鯰魚、淡水白鯧等名優魚種發展。增加水庫銀魚的産量和品質,並派出專人從長江、上海等地調進名優魚種,儘快取代大規模的“鰱魚兵團”。

  牛山街道辦財政所以縣政府名義申報省級水庫網箱無公害養殖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實施以來,推行標準化、工廠化的工作指導方針,利用幾年時間摸索總結出一整套成熟的養殖技術。特別是採取了標準化養殖,通過科學的管理,實施了無公害生産。今年上半年已經是碩果纍纍,現水庫網箱無公害標準化示範區新增面積達到4333.3公頃,收穫商品魚8473.7噸,平均單産商品魚37.1kg/m2,産值4623萬元,利潤2524萬元,戶均收入15302元,累計收入27272.6萬元。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