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謝謝您的“小費”
- 發佈時間:2015-02-06 08:37:15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言堂
□ 林 鳴
和人間許多事物一樣,無論你喜歡還是反感,它都會款款而至——這回的“不速之客”是小費。
眾所週知,小費主要活躍于服務領域。有一種説法,世界通行的小費制度起源於18世紀的倫敦。那時,酒館餐桌上常放著一隻寫有“保證服務迅速”的瓷碗。有的顧客落座後,將少量零錢投入碗中,便可得到比其他客人更快捷的服務。後來,雙方心照不宣,使得這種費用逐漸“固化”,成為感謝服務員而支付的額外報酬。由此説來,小費不止是物質獎勵,亦含有精神表彰的成分。
小費制度在西方社會的旅遊、餐飲業廣泛存在,但在中國還是個“敏感話題”。不過,這個敏感問題,最近還是讓北京某搬家公司的員工給“搬”出來了。那天,他們為一位美國客戶服務,在男主人誇讚聲中,工作完美結束。不料,新家安頓好了,那位先生仍然不讓員工離去,還用蹩腳的漢語説“請等一等”。只見這位老美跑步去了附近的一台ATM機取出現金,然後一一硬塞到員工的手裏。從前,這家公司有規定,嚴禁員工收取小費。今年開始,公司高管開了幾次會,研究後決定:小費代表著客戶對員工的高度肯定,因此如果推卻不掉,員工可以接受,但要向客戶表示謝意。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不過,有員工表示,他們更希望獲得表揚信——因為公司年底會對優秀員工予以獎勵,而且,獎勵力度絕不比小費低。
對這家公司“吃螃蟹”的做法,分析人士稱,在買賣雙方達成默契的前提下,對服務行業而言,能否拿到小費,可以説是測試服務品質的“試金石”,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當然,做好了,是服務品質的“潤滑劑”;做不好,有可能引起新的糾紛。總之,給小費必須建立在全社會認可、雙方心甘情願的基礎上。重要的是,小費額度不要超出消費者的心理價位,而且,在有的顧客明確表示不付小費時,服務一方也絕對不能給客人“穿小鞋”。顯而易見,“試金石”也好,“人情費”也罷,都説明這個小費的含金量是相當的高。放下爭論看現實,很多人都同意這個觀點:小費確實離國人的生活不遠了。
大家都有親身體會:遇到服務週到熱情的服務員,有時真不知道該如何謝謝人家,而僅僅口頭感謝又遠遠不夠。我曾見到過,一位來自美國的老太太在首都機場搭機,停車場的兩位員工跑上跑下,找輪椅,走捷徑,一直把她送到登機口。老人拿出兩張鈔票“強迫”他們收下,還説:“年輕人,這是你們應得的,也是我們的習慣——請你們尊重我們的習慣。”無奈之下,小夥子們只得靦腆接受,説“謝謝外國奶奶。”事後,停車場領導還對這兩位熱心助人的小夥子給予獎勵。關於小費還有個笑話,是我朋友的親身經歷。前年他們全家到歐洲旅遊,在酒店給服務員付小費時,錯把100美元看成10美元。那位誠實的小夥子特意跑回來敲門,把大面額鈔票還給了客人。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手裏有錢了。其中一部分號稱“史上最勇敢的”消費者,一心想買到最好的商品,享受最佳服務。對這部分人來説,小費不是問題。而更多的普通市民進餐館一頓飯消費數百元,也不是太了不起的事。那麼,拿出十元錢獎勵服務員,又算得了啥?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一家勇敢的餐廳貼出“作為對員工的讚賞,本店接受小費”的告示。要説這份自信不會嚇跑顧客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