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保衛飲用水源地刻不容緩

  • 發佈時間:2015-02-03 09:35:3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保衛飲用水源地

  刻不容緩

  □ 吳學安

  為了解城市飲用水水質,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中國水安全公益基金在全國選取29個大中城市進行水質檢測。檢測結果顯示,29個城市中15個城市的20項飲用水指標全部合格,約佔抽檢城市總數的52%;14個城市存在一項或多項指標不合格的情況,約佔抽檢城市總數的48%,其中長春有4項指標不合格。

  (據《瞭望東方週刊》)

  過去的2014年,全國發生了多起自來水安全事件。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4年1月至4月全國範圍內曝光的自來水問題事件就高達十余起,平均下來幾乎每週一起。尤其是2014年4月的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將飲用水水質問題再度置於聚光燈下。“飲用水安全”已經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全國仍有2.98億農村居民的飲用水不安全,20%城市居民的飲用水水源地不達標。”這是不久前召開的全國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傳出的消息。儘管近年來各地相繼加大環保執法力度,連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但環保形勢仍不容樂觀,目前國內仍處於環境污染高峰期和環境違法行為多發期,尤其是飲用水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甚至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不忽視的因素。

  眾所週知,在流向終端居民用戶的漫長旅途中,飲用水源地是水作為資源的第一站。蒐集到9.9萬多條企業環境違法記錄,曾獲得七部委聯合主辦的“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項的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馬軍認為,相對於下游其他環節,飲用水源地所受污染對終端居民一般影響較大,其中重金屬污染、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很難被傳統水處理工藝消滅;但飲用水源地的産業轉型升級成本,不僅大於水廠升級改造成本,甚至大於城市管網改造成本。

  尤其是在我國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受益比例還不高,除原調查評估核定剩餘飲水不安全人口外,由於部分地區水源變化、水質污染、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提高、早期建設工程老化報廢、移民搬遷等原因,又新增了部分飲水不安全人口。

  此前環保部發佈首個全國性的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有2.5億居民的住宅區靠近重點排污企業和交通幹道,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這次大型研究名為“中國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從環境健康學上講,“暴露”通常指的是人體接觸到大氣或水污染的時間。研究結果顯示,我國人群暴露在受污染環境下的程度不容樂觀。雖然目前霧霾等現代型的環境健康風險增多,但同時,傳統型風險依然佔主導地位。

  筆者以為,解決環保頑疾必須明確環保專項行動涉及的三大重點:即水源地、工業園區和重點行業。而讓群眾喝上乾淨的水,應該是環保工作的頭等大事。近年來,儘管各地環保部門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進行了專項整治,但仍要擴大範圍,嚴格標準,繼續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進行全面清查。關閉、搬遷日供水量達到一定規模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內工業、生活排污口;對於廢棄危險化學品隨意棄置或不處置的企業,責令改正並處以罰款;造成環境污染的,依法限期治理。

  更重要的是,環保專項執法行動,還應緊緊圍繞“十二五”減排目標,對化工、造紙、印染、涉鉛行業進行重點清理,特別是化工行業。一方面,加快推進飲用水水源達標工作。對環保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狀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將逐步向社會公佈。對於評估結果不達標的城市,要求地方政府制定限期達標方案,逾期仍不達標的地方,應採取“區域限批”措施。另一方面,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執法監管。逐步建立完善飲用水水源環境管理檔案,逐一建立鄉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管理檔案。繼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威脅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的環境違法行為。重視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工作,“以獎促治”資金要適當向水源超標的農村傾斜,支援其解決水源地保護問題。更主要的是,要嚴格責任追究。對具有限制環境執法、環境違法行為查處不力等行為的政府及部門有關人員,對不履行環境保護責任、屢查屢犯、造成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或生態破壞的企業業主,要依法依紀嚴肅查處;構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