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握手言和之後更要攜手合作

  • 發佈時間:2015-02-03 09:35:3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淘寶和工商總局的口水仗最終在和平友好的氛圍中結束。對於這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戰事”,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肯定沒看過癮,會有些失望,而那些看透門道的人則早就猜到了結局,認為這根本就是一場表演賽,絕不可能出現你死我活的場面。事實上,看看事後專家們幾無例外地各打五十大板的評價,就明白這事早就註定了握手言和的結局了。

  有不少網友表示,淘寶賣假貨、工商查假貨都不是新聞,但這次事件中作為被監管者的企業竟然敢於向監管部門叫板,而且叫得還有板有眼、有聲有勢,這就讓人頗感意外了。浙江省一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鮑先生説,雖然在地方上企業與政府部門對簿公堂的事並不少見,但像淘寶這樣直接跟國家層面的管理部門過不去,還是頭一遭,證明了它是敢於“吃螃蟹的人”。

  不待見淘寶的人多願意認為,淘寶這幾年做大了,成了國家創新企業的紅人,腰桿硬了,底氣足了,對監管部門有了説NO的膽量,喊WHO怕WHO的任性。其實,就算淘寶變得任性,敢於向監管部門叫板,這也不見得是壞事,甚至還是一種進步,具有積極意義呢——政府部門不再是佔據完全強勢的位置,能隨意發號施令,而企業也不再是對管理部門的決定唯唯諾諾,而是敢於爭取平等對話的權利。

  這種政企關係的微妙變化,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尤其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門和市場主體都能按照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利和義務,依法行事,檢點自我,利莫大焉。當然,淘寶和工商總局最終走向和解是一個好的結局,但最初戰事之起,卻反映出政府部門與企業間互信和互動不足的現實。必須承認,當前許多市場領域,在一些環節上存在缺陷,導致監管與被監管雙方形成僵化關係,不利於市場正常發展。

  就監管而言,有專家認為,工商部門作為政府的市場監管部門,有權利義務對於企業的市場行為進行監督,這是凈化市場環境的必要手段,但是這種監管絕不是隨意性的,不僅抽樣調查的方法和過程要科學合理,而且對企業的監管還要客觀公正,不能有所偏向,出現僅針對某些企業的片面的調查結果。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不能單純監管而忽視服務,要做到監管與服務並舉,對於企業存在薄弱環節、問題隱患等及時發出預警,協助企業尋找健康穩定的發展之路,而非單純以抽檢調查等結果對某一方施壓。

  就監管對象而言,作為電商平臺,淘寶有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責任,與其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商家(店家及企業)也有責任保證産品貨真價實。雖然實際情況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複雜,平臺上的商家出現隱瞞售假等行為的時候,網路平臺對此類行為可能會存在技術盲點等問題,無法及時主動監督,但這並不能成為電商平臺推卸責任的藉口。而在這次衝突中,淘寶方面躲開自身問題把矛頭指向監管部門的某一個人,這種轉移視線、避重就輕的做法,更不可取。淘寶應該做的,顯然是承認自身存在問題,並承諾通過更為嚴密、及時的監管手段,維護平臺的公信力和美譽度。尤其是在去年參加完工商總局召開的行政指導座談會之後,淘寶早就該針對工商總局提出的主體準入把關不嚴、對商品資訊審查不力、銷售行為管理混亂、信用評價存有缺陷、內部工作人員管控不嚴等諸多問題進行整改,但它似乎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對工商總局的回應不夠積極。

  所謂“燈不撥不亮,理不説不明”,這回淘寶跟工商的架不打,有些事也真拎不清。現在兩家握手言和了,道理也擺在了明面上:企業、電商平臺和政府部門各方都有責任共同維護市場秩序,應摒棄任性、攜手共謀、良性互動,拒絕讓網路成為假貨的法外之地,這才是共贏之道,才是社會的最大福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