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胡楊林哭泣
- 發佈時間:2014-12-05 09:35:11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姚 婧 本報記者 江 東
胡楊林在枯萎、草場在退化,眼前曾經水清草綠的孔雀河正在慢慢消失。11月初的新疆尉犁,成片枯萎的胡楊林仿佛在無聲地哭泣。孔雀河怎麼了?
孔雀河被稱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的母親河,流經庫爾勒市、貫穿尉犁縣全境,是當地工業、農業、經濟賴以發展的命脈。近年來,由於沿線河道的長期斷流和乾涸,造成孔雀河下游的成片胡楊樹生態林常年缺水,農業生産也受到波及。保護和恢復孔雀河生態環境問題,已亟不可待。
但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這裡還是“魚米之鄉”。昔日的孔雀河水滋潤著萬頃良田,尉犁縣很多村落也因水而立。兩岸的植被隨著孔雀河水慷慨地潤澤,這裡長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原始胡楊林,以及茂密的檉柳、甘草、駱駝刺等多種沙生植物,天然胡楊林和荒漠灌木林則成為了尉犁縣綠洲與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最大的生態屏障,而由孔雀河下游生態與塔裏木河下游生態共同形成的“綠色走廊”,則阻止了庫魯克沙漠與塔克拉瑪幹沙漠合攏,保護著人們賴以生存的這片生命綠洲。
然而,世事變遷,生産與生態、開發與保護的矛盾逐漸顯現。上世紀80年代後期,孔雀河兩岸開始大面積開荒,庫爾勒市、尉犁縣,包括團場耕地面積迅速增加。2001年起,為配合塔裏木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孔雀河累積向塔裏木河下游應急輸送27.7億立方米生態水。擴大後的耕地要用水,而塔裏木河治理也需要輸水,造成了孔雀河的下泄生態水不斷減少,河道急劇萎縮。據了解,從2003年開始至今,尉犁縣的孔雀河常年處於無水乾涸狀態,致使生態用水不能得到有效保證,70%的草場退化無法放牧。
“這是我們沒有善待生態環境的後果。”一位因草場退化而被迫搬離的牧民無奈地表示。據介紹,在尉西2002年建成的萬畝次生胡楊林生態園已經風光不再。自孔雀河斷流乾涸後,地下水位迅速降低,長達數百公里、被喻為“沙漠英雄樹”的胡楊根系即使再發達,也在乾涸中消失。
據了解,孔雀河流程約73%在尉犁縣境內,當地有關官員表示,造成孔雀河下游水量“吃緊”的原因主要是來水量減少和耕地增加。受源頭博斯騰湖水位下降影響,上游無序截水灌溉,致使該縣下游用水枯竭。目前,隨著孔雀河下游斷流時間的延長,森林資源銳減到約6.45萬公頃,其中近60%的胡楊樹生態林瀕臨枯死,沿河流域撂荒耕地面積約3000多公頃,而且衰敗的面積仍在繼續擴大。
“環境治理不是快刀斬亂麻,而是治標更要治本。”作為庫爾勒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巴州唯一的客水易旱縣,尉犁縣在改善孔雀河脆弱的生態環境方面確實下了很大功夫,按照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去落實,在開展高新節水、水土補償機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上述有關官員表示。另外,當地政府還投資750萬元,實施了孔雀河引水渠工程和恰陽河引水工程,這對孔雀河下游恢復植被和生態改善,確保2000多戶基本農戶增産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環境狀況依然跳不出“局部好轉,整體惡化”的怪圈。當地官員感嘆,尉犁縣地處孔雀河下游的現實不可改變,僅靠自身的力量短期內想明顯改善確實存在很大困難,環境執行力不足與當前的環保困境有很大關係。
相關人士表示,保護荒漠環境,提升綠洲生産力,當前環境治理還需從環境管理的理念和機制上尋找突破口,通過整合有效資源,利用綜合性手段共同推進,合力解決。巴州人大黨組書記張亞平對孔雀河治理問題高度關注,要求農業、林業、水利、電力等地方部門積極協調配合,嚴厲打擊非法開荒問題,緩解水土矛盾。同時,採取耕地收縮、棄耕、村民搬遷等措施,形成“綠洲抱團”,努力減緩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