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景區特産為何不“特”

  • 發佈時間:2014-10-17 10:32:5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何勇海

  國慶假期,各大景區迎來旅遊商品購物潮。這些商品本應有極強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遊客發現,一樣的竹雕、一樣的小木刀、一樣的木梳……千百個景區都在賣同樣的“地方特産”。一塊繡了幾朵花的手帕,在南京、蘇州叫“蘇繡”,到了四川叫“蜀繡”,到了江西成了“贛繡”,花樣相同,就是名字不一樣。旅遊商品同質化、低端化現象嚴重,讓人提不起購買慾望。

  (10月7日《人民日報》)

  景區特産高度同質化確實是個普遍問題,旅遊業再也不能視而不見。地方特産,本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産品,富有當地的文化歷史內涵,有些地方特産,甚至只能在當地才能生産。可是,當成百上千個景區,都販賣著“長”得一樣的特産時,誰還會認為值得購買、值得為“到此一遊”留念?據説有人在四川旅遊,竟買到了寫有“少林寺紀念”的“特産”,這對遊客恐怕更是一種忽悠。

  不同景區銷售相同特産,從表面看,緣于景區特産缺乏創意。實質上,卻是因為景區特産以“錢”為本,而非以景區為本、以遊客為本。為追逐經濟利益,他們紛紛通過工廠流水線,大批量生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旅遊“特産”,比如被稱為“×繡”的手帕;他們拼命節省成本而粗製濫造,生産出的景區特産品質低劣,價格卻畸高,反正購買景區特産只是“一錘子買賣”,很少有回頭客的。

  為追逐經濟利益,一些景區甚至“山寨”其他景區特産,當作本地“特産”予以大量生産和銷售,加之有關部門對景區特産版權保護不力,對盜版打擊不夠,更加導致諸多景區所售特産大同小異,即使不同景區相隔數千公里,比如海南與北京、上海與新疆,但出售的景區特産卻“不謀而合”。有了強烈的利益驅動,景區特産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文化與歷史內涵等,又會有多少景區顧及?

  景區特産不“特”,不僅會讓遊客産生審美疲勞,常為買什麼紀念品留念或送人犯難,而且不利於推廣各個景區的獨特旅遊價值。尤其是,它會大大拉低國人的旅遊購物消費。據統計,旅遊購物在歐美國家佔旅遊業收入的50%到60%,在亞洲發達國家佔40%以上,而在我國目前只佔28%,這表明,國內外遊客對我國的旅遊商品仍然不滿意。難怪有網友説:“到景區買商品還不如去義烏,那裏應有盡有。”

  那麼,如何讓景區特産走出同質化怪圈?各個景區要舍得投入人力財力搞旅遊特産研發,打造離開本景區就買不到的特色紀念品。若景區特産非此景區買不到,遊客的旅途恐怕會變得更加興趣盎然?事實上,景區特産是一座富礦,歐美發達國家的旅遊商品創意水準較高,地域特色明顯,遊客很難從此景區買到彼景區的紀念品,這就不難理解,旅遊購物為何在歐美國家佔旅遊業收入的50%到60%了。

  有關部門也要完善政策法規,引導、激勵景區研發旅遊特産,保護景區研發特産的熱情和利益;更要加大對旅遊紀念品版權的保護力度和對盜版的打擊力度。若任由景區“山寨”特産橫行,深度研發旅遊特産的景區就會利益受損,旅遊特産的市場秩序也容易走向混亂,景區特産再有多麼琳瑯滿目,我國旅遊購物佔旅遊消費的總體水準,仍會在低位徘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