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解水意 綠傳風情
- 發佈時間:2014-09-22 10:32:03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度觀察
□ 姚 婧 本報記者 江 東
遠山的廓影層層疊疊,蘸染著蒼黛色重重地塗抹在藍天白雲下。一路風光奇秀的山容水貌,終年浸潤于山水之間而成為擁有“無價之清風、有聲之書畫”的地域風情,成就了福建著名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南平市。這裡的生態優勢一覽無遺,生態效能無限放大。
以往,南平市的發展主要靠粗放型分羹資源紅利,習慣“坐享其成”的慣性思維嚴重束縛了經濟前行的腳步。如今,南平市帶領304萬人口,轉型之際,堅持綠色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的理念儼然成為民間和官方的共識。南平市始終堅持生態紅線貫穿整個經濟發展脈絡,積極探索走上一條“生態美”攜手“百姓富”的康莊大道。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近日,按照福建省效能辦通知,南平10個縣、市、區中有7個縣、市被列為限制開發區域,取消GDP考核,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評方式。有了政策的支援,南平市立足優勢更加堅定地把“綠色”作為今後經濟發展的關鍵詞。以發展的眼光,科學前瞻作規劃,按照生態標準,搭建産業發展大框架,提出了打造全國綠色發展示範區的定位目標。進一步把“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城鄉、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綠色生態”的“四綠”重點作為主要支撐點,現代服務、雙輪驅動、城鄉建設、生態文明、文化生活、民生保障、社會治理、人才資源等協同性的發展佈局,南平市的綠色城市進程正在提速。
綠色生態是南平趕超發展的最優資源和最大競爭力。這幾年,南平市一直致力於快速發展綠色生態的産業體系,産業結構不斷優化,主導産業發展形成新的優勢,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的進展。“保護生態不能光喊口號不出招。要切實處理好生態先行與經濟並行的關係。”南平市領導班子深諳生態發展所帶來的多重機遇,秉持了“一把尺”的指導標準,就是守住生態,立足生態。隨著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的啟動,南平市進入了戰略轉型、爬坡上行的關鍵時期。區域的轉型,産業升級調整首當其衝。“要在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中當好推手,在培育發展新興産業中當好拉手。把調整優化産業結構、推進産業發展作為質監部門服務關鍵點,這是我們一直以來始終要貫徹到底的工作,沒有藉口,沒有退路。”作為協同推進建設綠色生態示範區的主要職能部門,南平市質監局局長張家勇多次強調,要繼續做好對接地方特色産業、對接重點項目、對接落地項目的“三個對接”工作,確保工作無縫銜接,有效支撐。圍繞南平市列入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和迴圈經濟示範城市等優惠政策,著重抓好“3+5”産業和現代農業。立足“食品加工”、“旅遊養生”和“機電製造”3大千億産業集群,培育以生物技術、竹加工、紡織箱包、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為主的5大重點産業,主動融入産業鏈條和環節,不斷強化電線電纜、茶葉産品品質等檢測中心能力建設,促進企業依照迴圈經濟的模式節能降耗,幫扶福建鑫富牧業、正山茶業等重點企業、新落地的閩東13家機電企業以及松溪茶盤等特色産業加強品牌建設,並不斷開拓産品應用領域,拉伸産業鏈,釋放“品質”紅利。
在新一輪的謀劃發展中,南平市積極開發生態新區謀求支柱産業升級,集中力量抓好城際快速通道、核心區基礎設施、景觀綠化等建設。讓304萬人民能夠在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環境中共用發展成果。
其中,武夷新區提出“科學招商、綠色招商”口號,對那些不符合産業政策和生態環保要求的客商,一概拒之門外。而廣納新材料科技産業園、半導體光源産業基地、高能環保奈米硅蓄電池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污染的大好項目落戶紮根。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延平新城重點打造全省最大的“電纜城”和全國最大的“白碳黑—林産化工迴圈經濟專業園”兩個百億專業園。此時,南平規劃生態新城的産業溢出效應正逐漸顯現。
另外,南平市全面加快旅遊業等第三産業發展。今年9月推出“清新福建行·一元票遊大武夷”活動,以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完善的服務配套,支撐武夷山雙世遺品牌。結合整治和長效管理,南平市還實施百個美麗鄉村示範、千公里生態綠廊、萬人保潔的“百千萬”工程有序推進。同時,不斷完善符合山水宜居城鄉標準的綜合服務設施,深入推進精細化服務管理,集中力量打通路網框架,加快構建産業支撐橋梁。
在不斷推進精品生態區域建設過程中,全市共創建省級生態縣(市)4個、生態鄉鎮101個、生態村344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鞏固提升。2013年,南平市被環保部命名為福建省唯一的以區市為單位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這裡的山水是有靈性的,在我們倍加呵護的同時,收穫的是來自大自然最真的回饋。”張家勇認為,有了清晰可行的政策開路,南平市在生態、空間、資源等先天優勢更加凸顯,綠色産業效應漸放,實現綠色崛起的南平夢近在咫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