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建築垃圾:錯放的“金山”

  • 發佈時間:2014-08-22 08:35:1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張蓋倫

  7月1日,《建築垃圾運輸車輛標識、監控和密閉技術要求》地方標準正式實施,北京城管執法部門全面啟動了建築垃圾運輸專項治理整頓工作。到8月初,共查處違規運輸車輛581輛,罰款127萬餘元。

  實際上,建築垃圾運輸只是建築垃圾處理眾多環節中的一環。對建築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是發達國家通行處理辦法。數據顯示,北京市每年産生4000萬噸建築垃圾,但回收利用率只在40%左右。

  建築垃圾散點堆放

  2011年,讀大學一年級的萬芷祎開始關注資源的再生利用問題。她將眼光投向了建築垃圾——迴圈經濟概念火熱,建築垃圾能不能再生利用?她發起成立了“綠磚”項目,為了弄清楚北京的建築垃圾都散落在何處,她和同學們開始了近兩年的走訪調研。

  “我最深的感受是,北京建築垃圾主要是散點堆放;一些開發商和運輸方為了節約成本,直接將建築垃圾拉到郊區卸下。”萬芷祎和她的團隊用笨辦法來摸底——沿著地鐵線和公交線沿路尋找,並著手繪製建築垃圾分佈地圖。

  不過,建築垃圾的危害,並沒有生活垃圾那麼顯而易見,常常被人忽略。

  事實上,建築垃圾堆放與填埋,同樣給環境和居民生活帶來惡劣影響。首先是侵佔土地,1億噸建築垃圾即使按堆高5米測算,也要佔地2.5萬畝,而根據推算,全國2006年到2008年建築垃圾平均每年生産總量達到15.5億噸左右;另外,建築垃圾污染水體、大氣和土壤,難以消解,還嚴重影響市容和環境衛生。

  應走資源化利用之路

  建築垃圾具有資源化屬性,經過資源化處置,95%以上可成為工程建設的原材料,並應用到工程建設當中。綠磚團隊走訪過北京元泰達環保建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北京第一家建築垃圾處理廠。但在媒體報道中,它的形象略為悲情——長年虧損,面臨困境,呼喚政策支援。

  8月4日,筆者致電北京元泰達。行政專員董女士表示,最近北京市下發了一些政策性文件,上調了建築垃圾處理費用,他們的經營狀況或將好轉。

  其實,自2011年之後,北京市出臺了多項建築垃圾處置鼓勵政策,試圖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化、産業化發展。北京另一家從事建築垃圾再生的企業鼎創新型建材公司也在盼著能夠享受政策優惠。其向筆者出示了兩份《建築垃圾資源化相關政策法規選編》,時間跨度從2005年到2014年。從中可以看出,從國家法律法規到國務院文件、部委文件,再到地方條例與辦法,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已經不是新鮮概念。

  據介紹,鼎創公司2013年的建築垃圾處理量近100萬噸,生産産品主要是石灰粉煤灰再生碎石混合料、水泥穩定再生沙礫等。多年實踐已經證明,再生建材在品質上完全可以過關。

  根據《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3年實施方案(2013~2015年)》,2015年之前,市政府要給30%的投資補助,在朝陽、大興等5個區建成5座垃圾資源化項目。給補貼,批土地,免稅……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政策春風已經吹來,曾經艱難求生的民營企業正在尋找他們的機會。

  特許經營有利管控

  北京建築大學教授、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建築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家瓏一直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鼓與呼。

  “採用特許經營的方式,能方便政府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陳家瓏説,建築垃圾本質上還屬於公共産品,貿然放開市場,可能導致惡性競爭,陷入原材料無法保證、再生産品品質不合格甚至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窘境。但是,在前期招標階段,則應充分開放競爭,讓真正有能力、有資質的企業進入。

  “我們需要頂層設計。”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住建、城管、市容、發改、工信、環衛、交通、公安和土地等多個部門,有管理權的無執法權,有執法權的無管理權,協調起來難度較大。“一些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走在前列的城市,主要領導重視,調動各方力量,統一組織協調,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陳家瓏説。

  在觀念上,北京已經意識到建築垃圾的危害,並著力推進建築垃圾的資源化處理,但是在實際行動上,“作為一個特大城市,管理部門多,牽扯範圍廣,相對中小城市,行動步伐會相對慢一些。”

  利用利益杠桿協調解決

  而制度設計的根本,陳家瓏認為,還是要充分利用利益杠桿,協調好建築垃圾産生者、運輸者和處理者各個環節。早在2005年,原住建部實施的《城市建築垃圾管理規定》即指出,“建築垃圾處置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誰産生誰承擔處置責任的原則”。但沒有具體實施細則,這一規定流於形式。實際情況是,産生者任意堆放、傾倒建築垃圾,基本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陳家瓏表示,必須重申産生者負責制,産生者在開工之初,就需要為建築垃圾付費。若將建築垃圾運送到再生資源化處理場所,則適當返還部分預付費用作為給産生者的補償;而一旦將建築垃圾運送到填埋點,則收取高額填埋處理費用,用經濟手段從源頭上進行垃圾減量。“要立法,強化管理;也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以解決建築垃圾亂堆亂放和資源化處理的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