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茶園開滿山
- 發佈時間:2014-08-14 09:34:56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曹園生 錢 娟 本報記者 李 輝
“以提升茶葉品質為目標,推廣茶葉標準化生産。沒有統一的生産標準和技術規程,就生産不出大量品質統一的茶葉”。安徽涇縣農技推廣中心茶葉站站長董永泓已經跟茶葉打了30多年交道,他不僅是涇縣茶葉標準化生産的推動者,更是涇縣茶産業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地處皖南的涇縣現有茶園4666余公頃,茶農近6萬人,年産幹茶2300余噸。茶葉是涇縣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更是山區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截至目前,全縣共創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2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3個。作為宣城市第一個省級茶葉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單位,2003年成立的蘭香公司就定位要做有機茶,但有機茶對茶葉品質的要求比名優茶更高,生産技術必須跟得上,於是公司制定了“有機茶生産技術標準”。在強化標準宣貫的同時,公司還圍繞標準化工作開展知識競賽等活動。涌溪火青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出産於安徽涇縣榔橋鎮涌溪村,境內山高林密,谷深溪涌,雲霧繚繞,花草叢生,生態條件得天獨厚。涇縣涌溪火青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項德才告訴記者,涌溪火青採制共有18道工序,從殺青到老鍋製成茶,共需20到22個小時。更為一絕的是,成品涌溪火青無論杯中水冷水熱,一投入茶盅,茶葉立即沉底,無一絲一片漂浮,又稱之為“冷水沉”。
據安徽省地方標準《涌溪火青》的起草人董永泓介紹,涌溪火青製作的精華在於低溫炭火烚幹,倒數第二道工序“掰老鍋”,其鍋溫之低、動作之輕、時間之長是任何炒青綠茶都無法與之相比的。由於以前涌溪火青一直是全手工操作,其“掰老鍋”的工序勞動強度大,且對火青的品質有決定性影響,所以長期以來涌溪火青産量一直很少。
涇縣還扶持茶農成立了盛諧茶葉專業合作社,按照“五個統一”的茶園管理模式:即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指導茶樹病蟲害防治、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技術交流培訓、統一環節把關,開展了涌溪火青的標準化生産。合作社通過改造産區低産茶園,開闢新茶園;按照有機農業標準規範茶園管理,禁用化學投入品;同時建立火青茶清潔化工廠,示範推廣茶葉清潔化加工、包裝和保鮮技術,提升了涌溪火青的産品檔次和市場聲譽。
涇縣在茶葉標準化生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汀溪蘭香”和“涌溪火青”名茶均已發佈安徽省地方標準,並實施地理標誌産品保護。蘭香公司按照與農戶簽訂的購茶合同和管理協議書,規定茶農在每批茶葉的生産過程中做好詳細的“農事記錄”,記下所有與茶有關的生産活動,如施肥、修剪、除草、治蟲、採摘、加工的時間、地點、操作方式以及生産投入品的名稱和用量等情況,以備公司和有關機構的審查。有效實現從茶園到貨架,全程跟蹤監控茶葉産品的産銷運作,並能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産品追溯到園、檢查到人。現在,涇縣茶園單産産值和茶農每人平均收入都為全省平均值的兩倍以上,茶農增收顯著。汀溪蘭香産區茶農戶均收入已有5萬多元,最高超過20萬元。
為了扶持茶産業發展,宣城市政府和涇縣政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對建設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的分別給予50萬元和20萬元的獎勵。安徽省質監局也將涌溪火青的標準化生産列入重點幫扶對象,質監和農業部門還聯合開展了指導改造低産茶園、新建標準化良種茶園、茶園病蟲害防治、建設涌溪火青茶標準化加工廠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茶農增産增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