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聚全球智慧資源 林肯大學釋放乳業創新新能量
- 發佈時間:2015-11-02 10:50:03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陳娟娟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主要議題是制定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十三五”規劃是在“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制定的,也被稱為“中國站在世界地圖前制定的五年規劃”。中國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引領全球産業鏈,成為值得思考的重要內容。伊利集團主導實施中美食品智慧谷,集聚全球智慧資源的經驗,可資借鑒。
伊利經驗之一:邁上全球乳業産業鏈的制高點
“我們的理念是用全球的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這些資源不僅包括物質資源,更包括智力資源,通過與全球頂尖機構開展創新合作,我們不斷開發創新産品,再反向回流到市場。”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這樣介紹伊利“走出去”的經驗。
理解潘剛這段話,精髓在於“全球優質資源”。而在全球産業鏈中,最優質的資源在大洋洲、歐洲、美國這些全球乳業的傳統板塊,這是全球乳業産業鏈的制高點。
2013年,伊利在紐西蘭投資,隨後與義大利乳業巨頭斯嘉達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在歐洲、大洋洲、美洲等都開啟了全球資源佈局。2014年,伊利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建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在紐西蘭建立伊利大洋洲生産基地等。今年9月,伊利再次來到了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主導實施中美食品智慧谷。該智慧谷的意義在於,以企業之力集聚整合了眾多全球頂尖智慧資源,從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到紐西蘭林肯大學,再到美國的頂尖高校、科研院所和機構,伊利將和他們針對農業食品領域的重要課題加強國際交流、溝通以及探討、研究,從而為不同領域的攜手提供智慧支援。可以説,這為國際農業食品交流互動提供了一種新思維、搭建了一個新平臺。
伊利經驗之二:把握産業鏈核心環節的全球創新力量
把握全球乳業産業鏈的制高點,關鍵在於創新。這需要國際頂尖智慧資源的支撐。
以伊利在紐西蘭的建設項目為例,早在2014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紐西蘭總理約翰•基共同為伊利在紐西蘭南島建設的伊利大洋洲生産基地揭牌。這個基地覆蓋科研、生産、深加工、包裝等多個領域。同時,伊利與紐西蘭林肯大學達成了重要共識,針對乳業創新的不同課題進行深度交流、探討以及研究。而林肯大學的主要特點是在紐西蘭政府的支援下,與紐西蘭農科院、農業和食品研究所、土壤保護研究所合作建有國際一流水準的農業和食品國際研究中心。可以説,這些重要智慧資源以及借助這些資源而開展的國際深層次交流和互動,為伊利在大洋洲的佈局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撐,讓創新推動産業鏈的協同發展;同時,這種國際交流互動的模式為中美食品智慧谷的應運而生積蓄了能量。
伊利經驗之三:集聚全球智慧資源 創造新模式
讓我們回到中美食品智慧谷。該智慧谷超越了單純的技術創新、研發創新,創造了一個集群全球頂尖智慧資源,開放式的國際交流、探討、互動的大平臺,並且直接或間接地為農業食品領域的不同合作提供智力支援。具體而言,它集聚整合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多倫多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沃頓商學院、明尼蘇達大學等眾多全美頂尖的常青藤聯盟名校、全球綜合排名前十的大學及在農業、管理、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機構,創造性地採取平臺共用、學科共融、産學互促等國際創新交流互動模式。這種開放性在給智慧谷帶來巨大的拓展空間和無限的活力的同時,也讓伊利和林肯大學的深度互動,匯入“食品智慧谷”這個大平台中,得以共用全球頂尖的智慧資源,並且釋放出更大能量。
集聚全球智慧、整合全球資源,伊利得以將“全球織網”戰略中的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全球市場體系三大體系有機融合。這勢必將創造更多如金典、安慕希、金領冠、暢輕、巧樂茲那樣的優質産品,開闢新的消費時代。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主要依賴要素投入的增長模式已經必須改變,只有堅持創新驅動,才能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提升經濟發展的品質、效益。伊利積極地集群整合全球智慧資源的實踐,無疑為農業食品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創新驅動”目標,進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