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三方面看供給側改革 厲以寧陳錫文常振明把脈難點

  • 發佈時間:2016-03-06 16:15:0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鄭嵐予  責任編輯:鄭嵐予

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記者會現場 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編者按: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召開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記者會,厲以寧、陳錫文、易綱、常振明許家印這五位全國政協委員,從各自角度就“適應引領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話題做了深入闡述。

  中國網財經3月6日訊(記者 鄭嵐予) 3月6日下午的全國政協記者發佈會上,對今年兩會的最熱門詞語,同時也是本次發佈會的主要內容“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幾位政協委員從不同角度詮釋的自己的觀點。

  從經濟發展角度看供給側發力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示,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可以從需求方面發力,也可以從供給側發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經濟發展的更好。“困難有,大體是兩大困難。”供給側發力主要是通過結構性改革,厲以寧稱:“第一個要調整結構,要關停一些企業。所以中央現在的政策是包下來,與其養虧損的企業,不如養職工。因為職工生活有著落,經過培訓可以重新到工作崗位。第二個困難在於補短板,補短板必須創新,也必須在結構上做一些調整。所以困難是有的,但我們有信心可以克服這些困難。”

  農業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的角度是農業,他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産也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個人認為,農業角度理解供給側結構改革主要是三個重點:第一,努力追求糧食總供求的平衡,現在還有缺口,因此要進一步加強農業,提高和穩定的糧食産能。第二,品種矛盾比較突出,所以要加強糧食品種結構的調整,讓它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第三,即使總量和品種都平衡了,如果價格沒有競爭力,國際市場糧食依然會進來。這個意義上來講,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更加注重創新和改革,科技創新能夠推出更優良的品種,降低它的生産成本、提高它的效率。要進行農業組織創新,一家一戶小規模的生産基礎要怎麼通過農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怎麼通過土地耕地流轉集中去實現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業效率。”

  國有企業中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振明認為,供給側存在著結構性問題,在企業中尤其是國有企業中比較突出,比如在鋼鐵、建材、能源等行業供需不對稱、産能過剩。常振明舉例稱:“去年我國生産的粗鋼産量8.04億噸,相當於全球鋼産量的一半,所以鋼鐵價格持續下跌,許多企業出現虧損。”常振明指出,這些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投資大、企業負債高。所以國有企業相對比較集中。也就是説國有企業面臨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低生産成本的任務十分艱巨。“怎麼降成本?怎麼降産能?我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在微觀上我認為轉變企業的商業模式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過去注重大規模生産,提高産能、提高産量。因為這樣做可以減少單位生産成本,增加競爭力。但是現在要去産能了。需要技術革新,增加産品的品質、增加産品的品種、增加産品的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需要小批量靈活的生産方式來滿足不同客戶和市場的需要。”

  同時,常振明稱,當現在網際網路技術還有大數據技術也為企業轉變商業模式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和手段。“我認為轉變商業模式直接涉及到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的轉變,這一點尤為重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