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宗慶後:關於加強品質發展四大技術基礎建設的建議

  • 發佈時間:2016-03-01 18:18:0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當前我們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明確提出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而品質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法律、政策、科技、管理綜合施策,並重點解決當前制約品質提升的關鍵矛盾和瓶頸問題,其中尤需著力加強的就是國家品質技術基礎建設。

  國家品質技術基礎是一個國際通行的提法,它由標準、計量、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等共同構成。近年來,聯合國貿發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世界銀行等對此都十分關注,美、英、德、日等發達國家以及俄、韓等新興國家在制定國家發展戰略中突出強調標準、計量等國家品質技術基礎的建設。可以説,國家品質技術基礎已經成為國際競爭中的核心要素和戰略資源,誰佔領了制高點,誰就在未來競爭中獲得先發優勢和話語權。

  我國的國家品質技術基礎經過多年計劃的持續投入和建設,其總體水準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是,面對嚴峻的國際競爭局面和我國轉型發展的現實需求,也存在著供給不足、品質不高、創新不強、開放共用不夠等制約性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國家品質技術基礎缺乏,傳統産業的國家品質技術基礎水準較低、急需升級,現代服務業的國家品質技術基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二是品質不高,地市一級的國家品質技術基礎存在著嚴重的覆蓋盲點,涉及民生保障的檢驗檢測機構配置低端,甚至基本空白,檢驗檢測認證産業不強。

  三是創新不強,與發達歐美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巨大,我們的國際互認校準測量能力(CMC)只有美國的一半,我國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僅佔國際標準總量的0.7%,檢驗檢測行業高端檢測儀器設備90%依靠進口。

  四是開放共用不夠,我國品質技術基礎體系相對獨立,業務資源、資訊資源、人才資源、設備設施等向社會、向産業等開放共用不夠,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足。

  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我國品質技術基礎能力較低,間接導致我國出口商品已連續多年佔據歐盟、美國通報召回問題數量的首位,僅2014年就有36.1%的出口企業因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直接損失755.2億美元,佔同期出口額的3.2%,迫切需要引起有關部門,尤其是發展改革部門的重視。

  對此,建議國家以及各地發展改革部門重點開展專題調研,設立專項資金支援國家品質技術基礎建設,儘快把國家品質技術基礎的短板補齊,為經濟轉型升級、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並提出以下建議措施:

  一、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建成一批國家計量基準裝置和標準裝置,圍繞建設國家現代産業新體系,建設一批精密測量基礎設施,佈局建設一批國家産業計量測試中心和計量實驗室,重點建設國家和省級計量技術機構,建立國家計量數據監測、分析大數據平臺。

  二、加強標準化基礎能力建設。整合強制性標準,開展團體標準試點,實施製造業標準提升計劃,提高重點領域産品標準水準,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資訊網路平臺,加快培育標準化服務業,推動我國自主優勢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

  三、加強檢驗檢測認證體系建設。支援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建設一批高水準的實驗室和質檢中心,推進檢驗檢測實驗室數字化建設和資源資訊數據庫的建設、開放和共用,通過産業政策和措施促進我國事業性質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轉企,促進我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做強做大,促進我國檢驗檢測認證高技術服務業發展。

  四、開展“NQI+”服務示範工程。面向海洋、天空、網路空間等軍民通用領域,醫療健康、節能環保等民生領域,電力、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領域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開展“NQI+”服務示範工程,加強“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技術鏈條化設計、一體化實施和整合化應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