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中金支付史佳樂:“支付+”的暢想

  • 發佈時間:2015-06-01 14:55:46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史佳樂  責任編輯:畢曉娟

  第三方支付發展至今大約有15年了,從銀行網關支付到第三方賬戶支付,從銀行卡支付到企業賬戶支付,從快捷支付到移動支付,從聲波支付到微信支付,從銀行賬戶支付到證券賬戶支付,支付終端、支付工具、支付手段、支付場景不斷發生著變化,創新層出不窮,體驗越來越好。僅移動支付,就衍生出數十種支付方式。網際網路的變革、技術的革新,使得非現金的支付方式在全面普及的過程中不斷變化和演進。

  我們早已習慣了“支付+網購”、“支付+商旅”、“支付+教育”、“支付+基金”、“支付+便民繳費”,這些支付應用場景已經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而真正與老百姓生活品質和消費能力息息相關的依然是和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沒有太多觸碰的傳統實體經濟。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而這正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網際網路支付帶來了有關“支付+”的無限想像空間。線上支付在傳統産業當中的廣泛應用勢必能夠釋放實體經濟的創造力和生産力,同時形成更廣泛的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如果仔細去分析支付與傳統産業的結合,同時再看看網際網路支付在産業領域的現實應用,那麼“支付+供應鏈金融”、“支付+産業電商”、“支付+跨境貿易”、“支付+現金管理”自然成為眾多關注網際網路金融如何應用到實體經濟的業內專家和從業者們研究的課題。支付在其中既是核心也是基礎,這確實是因為支付具備它先天就有的特質,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它本身具備網際網路基因;它能整合資訊流和資金流並形成閉環交易;它是交易的核心環節;它産生的數據含金量高;它能在企業ERP、電商平臺、供應鏈協同平臺、網路融資平臺之間做整合和延伸。如上所述,“支付+”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傳統産業和網際網路之間的粘合劑、潤滑劑、接收器。

  今年5月23日,在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在主題演講中提到,在市場杠桿率過高的情況下,加大銀行信貸投放是飲鳩止渴的不智行為。銀行不能總是要央行“放水”,還需提高金融配置效率。從近年來銀行整體信貸情況看來,中國市場並不缺錢,缺的是把資金運向實體經濟的制度安排與運作機制。吳曉靈院長同時又強調,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支付等資訊技術的發展為金融業降低融資成本創造了技術條件,以包容的心態鼓勵創新,中國的金融業才能在資訊化時代提高資産配置的效率。

  “支付+供應鏈金融”在某種意義上恰恰印證了吳院長的觀點。支付在供應鏈金融當中的應用不簡單是支付機構向傳統行業在提供資金流動性服務基礎上的延伸,更是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當中的粘合劑與接收器。現今,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越來越認識到,企業競爭力的體現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力,而是以核心企業為中心上下游供應鏈甚至是全産業鏈的競爭,誰能夠讓整個産業鏈更高效,帶領産業鏈獲取更高利潤,誰必然能夠贏得更強的競爭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傳統商業巨頭開始佈局産業鏈網際網路金融。例如:新希望集團切入農業産業鏈金融、北大荒集團切入糧食供應鏈金融、海爾切入家電供應鏈金融。而真要做好産業鏈金融,最核心的就是要掌握“三流”,包括其真實性、整合的程度和動態的情況。要滿足這些條件,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是不容易做到的,當然背後有多種原因。在這樣的困境下,支付機構在充分掌握交易數據的基礎上,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做好資方和供應鏈之間信貸需求的協同;另一方面通過控制其流向來監控信貸資金的用途,在把控好風險的基礎上,切實為中小企業注入資金,為實體經濟灌溉活水。

  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加上“支付+”的翅膀,相信實體經濟會飛的更高,飛的更遠。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支付+”將會全面應用到各個産業,為傳統行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常態下,這種“+”,這種融合,將會非常有意義、有價值。

    作者係中金支付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 史佳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