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談收藏者的7個心理誤區:輕易相信講故事

  • 發佈時間:2014-09-26 08:28:54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收藏秘笈:談收藏者的7個心理誤區

收藏秘笈:談收藏者的7個心理誤區

  目前中國的文物收藏大軍正在日益擴大,同時,與其伴生的文物作假隊伍也在不斷擴展,制假水準不斷提高,造假手段不斷翻新,致使假貨氾濫。加之歷代作假文物依然在社會流傳,境外倣造的假文物在相繼流入,致使贗品充斥市場,真假難辮,給收藏者帶來極大的困惑。因而,如何避免收藏贗品已成為收藏者極為關注的問題。我在琉璃廠做文物鑒定多年,有幸接觸全國各地以及境外的收藏家,在鑒定工作中,每天都要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這些問題看起來千差萬別、紛紜複雜,歸納起來還是有規律的。不斷地收藏贗品的原因不外兩大類,一是眼力問題,一是心理問題。眼力問題是鑒賞經驗、專業知識、文史知識的綜合,屬於文化修養和技術層面的問題,這裡不作探討。本文僅就心理問題説一些粗淺看法。

  歷代文物龐雜絕妙,雋永超然,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藝術的菁華。欣賞文物使人入神超妙,寧神靜志,自古以來,藝術品的欣賞被視為最高的審美活動之一。又因為文物能激勵志操,增長知識,啟迪智慧,甚至有人認為可以辟邪驅吉,消災納福,所以收藏活動被人們視為高尚的精神追求。在封建社會,因為帝王的權利最大,財力最厚,所以他是最大的收藏者,皇宮集中了最精美、最有價值的藝術品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收藏,收藏者必須具備有閒,有錢,有學問三大條件才能勝任。所以古代還有一些知名的收藏鑒賞家,多為士大夫。古人的收藏是輕鬆的,在賞玩、品味藝術品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和陶冶性情。有些畫家、書法家因為有幸接觸到古代名家、大家的真跡,在觀賞中意與古會,在揣摩中汲取營養,而後學問為之大進,技藝隨之增長。

  人們都説現在的人比較浮躁、急功近利,説得沒錯。這種品質表現在收藏活動中更為明顯,更為典型。多數人將收藏作為投資手段與買股票和購商品房等同起來,期望藏品保值和升值。也有人為了標榜身份和炫耀財富而購買一些古董。更多的人純粹為了盈利,頭天買了第二天就賣,根本談不上收藏二字。由於上述動機,必然帶來一系列心理問題。

  為了説明問題,我講一個真事的故事。二○○二年夏天,有兩位收藏家,腳前腳後來到我的工作室。第一位姓徐,拿來四件青花瓷器,一坐下就説:“劉老師,今年我運氣特好,撿漏撿到了幾個元青花,我仔細研究了,沒有問題,請您確認一下。”我看了一眼幾件瓷器,笑而無言。湊巧,另外一個姓史的朋友也來了,打開密碼箱,拿出兩件鬥彩瓷器,我看了之後,沒有表態。這時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破例讓他們互相鑒定。理由有二:一,因為兩位都經常到我這裡鑒定,彼此了解,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二,我知道兩位的水準,他們完全有能力鑒定(對方的)藏品之真假。他們聽了我的話,當然都很高興。史先生仔細地看了桌子上擺著的四件“元青花”,肯定地説:“這幾件都是贗品。”他從器形、繪畫、青花發色、鐵銹斑幾個方面説出假的道理。然後又將瓶子翻轉過來,看了圈足,補充了自己的意見。徐先生聽了卻不以為然。他堅信這幾件是真的元青花,來到這裡抱有很大希望,目的是得到我的肯定。史先生的話,他當然不能接收。徐先生問我:“元青花對不對?”我沒有説話。我説,先請徐先生鑒定史先生的兩件成化款的鬥彩雞缸杯。徐先生很認真地看了那兩件東西,然後説是新的。當然他有充分的理由,從釉色、繪畫、款識等幾個方面講,説得很專業很到位。史先生自認東西到代才花重金買來,當然不能接收。他們請我説説看法。我鄭重地肯定了兩個人的意見,並系統做了補充。最後兩個人心服口服,承認自己的東西是新仿製的。

  為什麼自己的刀,不能削自己的把?這件事這説明什麼問題?起碼説明兩個問題:一、很多買贗品的人,並不是沒有鑒定能力;二,鑒定能力在一定的心理條件下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為什麼看別人的東西那麼理智,看自己的東西就糊塗了呢?左右收藏家心理的原因是什麼呢?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利益驅動。

  正因為收藏受利益驅動,在購買藏品的時候容易走進誤區,下面從幾個方面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