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河北博物院國寶級文物:一鏟子挖出的頂級元青花

  • 發佈時間:2014-09-23 10:14:58  來源:河北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藏于河北省博物院的元青花釉裏紅蓋罐。 河北省博物院供圖

  

藏于河北省博物院的元青花釉裏紅蓋罐。 河北省博物院供圖

  它是價值連城的國寶,經過火與土超高難度的藝術洗禮,將青花的素雅與釉裏紅的艷麗和諧統一;

  它是元代宮廷的恩賞,見證了顯赫一時的地方豪紳的盛衰興亡;

  它沉睡于地下數百年,50年前才意外地在一次建築施工中被發現;

  它的出土本應震驚世界,卻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最近公眾才得以一睹芳容。

  它就是河北博物院院藏6件國寶級文物之一 ——元青花釉裏紅貼花開光蓋罐

  “一鏟子”挖出的頂級國寶

  “咱們河北還有這樣的寶貝呢?”

  8月3日下午3時,河北博物院名窯名瓷展廳,隨著講解員的介紹,人們驚嘆著,議論著,瞪大眼睛聚攏在一個大瓷罐旁,甚至當講解員已經帶領大家進入下一個環節時,還不時有觀眾從人流裏快步奔回來,抓起關閉了閃光燈的手機、相機,衝著這個瓷罐一通狂拍。

  這個本應像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等國寶一樣名滿天下的大罐,為何在出土整整50年後的今天,仍有點“養在深閨人未識”?

  這一切,得從一所小學和一場大水講起。

  國內首次成批發現的至正型元青花

  沿著保定市古蓮花池一路往西數百米是永華南大街,這裡曾是保定最繁華的老城中心。

  在大街東側,有這座城市著名的老衚同——菊衚同,衚同北側,就是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原址所在。而現在,這裡已經變成了一座座商鋪。

  整整半個世紀之前,國寶元青花釉裏紅貼花開光蓋罐就是在這裡被發現的。

  “永華南路小學的原址,可能是早先大戶人家的宅院,四週教室的地勢高,中間操場低。1963年保定發大水,教室進水,水的深度是小孩齊胸大人過腰,操場最深的地方,水就近沒頭頂了。”保定老住戶王文芝是永華南路小學1963年的應屆畢業生,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正是由於這場大水,次年,保定市內很多地方進行了基本建設,如今的永華南路小學校教務處主任王維介紹,據學校裏的老同志回憶,1964年學校進行過一次施工,今已不存的北教學樓就是在那年蓋起來的。在省文保部門的檔案裏,我們查到了這次施工中一個特別的日期——1964年5月11日。

  50年前那個貌似普通的日子,原保定市建築公司第一工程處第二工程隊在永華南路小學進行一項普通的建築施工——挖地基。然而,當地基挖到一米來深的時候,一件不太普通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工人一鏟子下去,一個豎穴出現了,工人們發現裏面竟然是一批瓷器。

  “可能是文物”,工人們將情況迅速報告給當時的保定市文物局,保定市文物局隨即聯繫了當時尚在保定的河北省博物館,省博立刻派工作人員趙巨川會同省文物工作隊赴現場進行調查。

  隨後,經過考古人員專業清理,這個並非墓葬的豎穴內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青花瓷六件:青花釉裏紅貼花開光蓋罐一對、青花海水龍紋帶蓋八棱瓶一對、青花八棱玉壺春小瓶一件、青花八棱執壺一件。其他瓷器五件:白釉龍紋盤一件、白釉蓮瓣式酒杯一件,還有寶石藍釉金彩匜、寶石藍釉金彩酒杯、寶石藍釉金彩盤等三件。除此還有綠松石山子二件、彩繪玻璃瓶一件、玉片數十片。

  經文物考古人員初步鑒定,這批瓷器應為元代作品。此後,成對的青花釉裏紅蓋罐中,罐蓋完整的一件由當時的河北省博物館收藏,另一件由故宮博物院收藏。而此次發現,和1980年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一併,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兩次發現。“而1964年這批文物的出土,是國內首次發現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為國內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具有開創性意義。”如今的河北省博物院副院長李建麗表示。

  “今人對元青花的重視和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以‘至正型青花’這個概念為起點的。”河北省文物出境鑒定中心研究員申獻友告訴記者。此前在省文物保護中心保管部工作過的申獻友,曾長期負責保管元青花釉裏紅蓋罐這批文物。

  元青花作為最早出現的成熟青花瓷,以工藝高超、存世量稀少而備受矚目。但歷史上,傳世的元青花曾被長期認定為明初器物。

  最早發現元青花的是英國人霍布遜,1929年,霍布遜發表了“至正十一年青花雲龍紋象耳瓶”資料,但當時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上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波普考察了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中國陶瓷,將其和青花雲龍紋象耳瓶比較分析後,認為此類器物應該是14世紀的青花瓷——後有學者稱之為“至正型青花”——元青花瓷器研究的序幕才真正拉開。

  上世紀60年代初,國內專家開始關注元青花,這也正是省博現藏青花釉裏紅蓋罐這批元青花出土的前後。雖然文物出土的親歷者趙巨川已于多年前去世,但從其1965年發表在《文物》雜誌上的文章《保定市發現一批元代瓷器》中,我們仍可以讀出這位老專家當年的激動:“元代青花瓷器解放前後出土都較少,此次同時出土六件,不僅器物完整,而且品質也極精緻。它們對於研究我國瓷器工藝史有著重要的價值。特別是青花釉裏紅大罐更是現在稀見的文物……”此文一齣,曾在國內文物界引起巨大反響。

  青花瓷萌生於唐,但由於胎質疏鬆,瓷化程度低,故有學者稱之為“白釉藍彩陶器”。到了元代後期,景德鎮窯採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借鑒磁州窯和吉州窯釉下彩繪技術,引進西亞“高鐵低錳”的鈷料,才將青花瓷器創燒成功。

  元青花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被稱為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省博所藏的青花釉裏紅蓋罐,作為元青花瓷器的代表作,造型雄渾,紋飾多樣,瑩亮的紅色與湛藍的青花交相輝映,集彩繪、鏤雕、貼塑、青花、釉裏紅等多種裝飾技法于一身,是元青花中的頂級國寶,素有‘青花王’的美譽。”李建麗告記者。

  申獻友介紹,青花和釉裏紅都是我國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新品種,二者的燒制要求不完全一致。“釉裏紅對窯爐的燒制氛圍和溫度要求很高,其呈色劑是氧化銅,氧化銅對燒制溫度非常敏感,溫度低了顏色發黑,溫度高了就會暈散甚至揮發,俗稱‘燒飛’,即失去顏色。而青花的呈色劑是氧化鈷,它和釉裏紅一樣,需要在還原氣氛中燒制而成,如果窯爐控制不好進入大量空氣進行充分氧化,氧化銅就會燒成綠色。所以,要將青花和釉裏紅集于一器燒制而成,且使青花和釉裏紅的發色都達到如此完全,實屬不易。”

  價值遠超“鬼谷下山”

  “這麼大的元青花,這得值多少錢啊……”

  在省博新館,這差不多是簇擁在元青花釉裏紅蓋罐展櫃旁的普通觀眾最常發出的驚嘆。雖然一件文物的價值往往很難用金錢來作簡單的衡量,但畢竟,元青花為大多數人所知,本來就是從2005年“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以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創下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開始的。

  元青花為什麼會這樣珍貴呢?

  除了燒造工藝要求高外,元青花在原料方面也十分講究。

  收藏名家馬未都曾表示,青花瓷的要素,第一是必須高嶺土燒制,這決定了它的胎細和質地;第二必須是以金屬鈷為呈色劑,在高溫下燒制,一次呈現藍色,且最低溫度要達到1200度以上;第三,嚴格一點説,出産區域不該超過景德鎮範圍。

  而最為名貴的元青花,則使用了從中東進口、“價比黃金”的鈷料“蘇麻離青”,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故而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艷深沉,並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有的黑褐色斑點顯現出所謂的“錫光”——在省博所藏元青花釉裏紅蓋罐上,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錫光”。

  申獻友告訴記者,目前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僅三四百件,我國各地博物館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僅120余件,這也正是元青花異常珍貴的重要原因之一。

  申獻友表示,“元青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産物,元青花瓷的對外貿易性質,決定了它在國記憶體世量不會太多,許多産品燒成後就走出國門。”

  而元青花瓷器燒制時間短暫,則是其存世量少的最直接原因,相關資料表明,元青花瓷器的燒造高峰應該在元代後期的後至元和至正時期,“前後大約也就有近30年的時間”。

  “‘鬼谷下山’就是元代晚期景德鎮民窯作品,只能代表元代晚期江南民間制瓷藝術的水準。”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梅村曾專門研究省博元青花釉裏紅蓋罐的來源,在他看來,青花釉裏紅蓋罐作為元代鼎盛時期皇家藝術的代表作,其價值與拍出天價的“鬼谷下山”又不可同日而語。

  關於青花釉裏紅蓋罐,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據我省雜項鑒賞專家、當時在河北省博物館工作的康煜先生介紹,1972年,國家文物局下達通知,要求各地選送文物到法國參加展出,河北的文物送至北京後,由周總理親自查看。當時,他批准了出土時震驚世界的滿城漢墓金縷玉衣出國參展,卻留下了這件元青花釉裏紅蓋罐。

  “太珍貴、極易損,隨便展出不安全。”在申獻友的記憶中,出土半個世紀以來,直到上世紀90年代,這件國寶僅有過一次十多天的短暫的公開展示。

  直到2013年6月,河北省博物院新館開放,這件元青花釉裏紅蓋罐和與它同時出土的青花海水龍紋帶蓋八棱瓶等珍貴文物,才首次有機會讓世人充分領略它們的“容顏”。

  而時至今日,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規定,它依然被禁止出國展覽。

  大罐來源古蓮池主人的私家密藏

  2009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林梅村在故宮博物院院刊發表了論文《元朝重臣張圭與保定出土元代宮廷酒器》,探討了這一處元青花窖藏的出處。通過河北省文保中心,記者輾轉聯繫到了林梅村。

  “從外觀上來看,這批青花瓷色澤艷麗,繪圖工藝之精細,胎體之厚重,非是一般百姓所用,而是出自宮廷。”林梅村認為。

  據史料記載,有元一代,保定地區最為顯赫的地方豪紳莫過於張氏家族。金滅元興之際,保定豪紳張柔投降成吉思汗南征大將木華黎,成為獨據一方的漢軍首領之一,顯赫一時。張柔曾為營造元大都立下汗馬功勞,張柔之子張弘范則受令率軍追討南宋端宗和末代小皇帝趙昺,並在廣東崖山徹底消滅宋軍,幫助忽必烈完成統一大業。如今作為保定市著名旅遊景點的古蓮花池,就是原張柔居所,而蓮池距那批瓷器的出土地,不過幾百米。

  林梅村研究認為,這批元青花可能是元仁宗賜予三朝元老、張弘范之子張圭的宮廷酒器,賞賜時間分別為皇慶元年(1312)和延佑流年(1319)。據記載,張圭作為飽學之士,歷經三朝,聖眷甚隆,共受到元仁宗五次賞賜,其中兩次被賞賜“上尊酒”,而賞酒必用酒器,保定元代窖藏瓷器恰好為兩套酒器。

  千古興亡一罐中。後來,由於捲入政治鬥爭,張氏家族被元文帝部下也先殺得幾乎滅門,張圭的五個兒子和幾個侄子全部遇害。林梅村認為,與瓷器一同出土的兩件綠松石山子、幾十片玉片,可能也是元仁宗賜予張圭的賞賜,因此張氏家族才在政治風聲不好的時候,將它們和酒器埋在了一起。而最可能的埋藏時間則是1328年,張氏家族被屠殺的前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