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現象級短劇相繼播出 視聽市場迎來“短劇熱”

發佈時間:2024-09-09 10:12:41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張一琪 黃慧瑩 | 責任編輯:姜一平

視聽市場迎來“短劇熱”

“我們工作時間比較分散,一集短劇基本就一兩分鐘,我們可以隨時暫停,等忙完之後再繼續觀看,很適合在休息時間消遣。”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某社區工作的快遞員小李滑動著手機螢幕,上面正是他平時愛看的短劇。

近年來,依託短視頻的迅速發展,短劇以其體量小、時長短、節奏快的特點,受到廣大網民追捧。今年年初,幾部現象級短劇相繼播出,短劇行業相關話題數次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輕體量,高品質

“幾分鐘一集、上百集一部,15秒一個反轉,30秒一個推進,最後10秒再留個懸念……”憑藉跌宕起伏的劇情,短劇不斷刺激著觀眾的“多巴胺”,成為短視頻領域的“新寵”。

幾年前,短劇還只是“爽文”領域的小眾話題;如今,它已席捲各大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8月29日最新發佈的《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微短劇用戶規模已佔網民整體的52.4%。根據相關統計,2023年短劇市場規模達到373.9億元,較2022年增長267.65%,預計2024年將超過500億元。

短劇,又被稱為“網路微短劇”,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短”。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定義,短劇是指“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劇集。

當前,市面上的短劇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在長視頻軟體上播放的橫屏短劇,這類短劇除了在時長上比傳統影視劇短一半左右,其他並無太大差異;第二類則是在短視頻平臺或社交媒體小程式中播放的短劇。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短劇都指後者。

形態上,部分短劇從“橫屏”轉向“豎屏”。這類短劇徹底改變從前傳統影視劇的“橫屏審美”,將播放比例置換為3:4或9:16的豎屏顯示,方便用戶從日常使用狀態“無縫銜接”到觀劇模式。著名的短劇拍攝地浙江省東陽市橫店影視城,也因此被網友幽默地稱為“豎店”。

“一開始也會覺得橫屏更習慣,但時間長了,慢慢就感受到不需要翻轉螢幕的便利。”短劇愛好者宋晴説,“看劇的時候不時還需要用其他軟體處理些別的事情,這種情況下,豎屏刷劇也更方便”。

如今,短劇內容品質不斷提升。曾經,短劇內容多為一系列“爆點”的簡單集萃——有網友總結,短劇橋段不外乎“英雄救美”“苦情虐戀”等,有著“一味求爽”的粗放取向。此後,製作更為精良的短劇不斷涌現,實現了流量“破圈”。例如,去年爆火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就用擬人化方式,講述了一盞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國寶玉壺尋家的故事。該劇勾連起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記憶,受到多方讚譽,2023年也被稱為“短劇發展元年”。

傳播上,短劇從“自立門戶”轉向“品牌進駐”。隨著短劇熱度持續走高,除了短劇製作公司與自媒體博主入局,各大品牌也紛紛發力,開始進軍短劇市場。品牌方通過生産定制短劇,在劇情中植入産品內容,以此完成品牌的推廣與轉化,如護膚品牌“韓束”、餐飲品牌“餓了麼”等。一些品牌的定制短劇播放量高達上億甚至十億,這一新賽道的成功也進一步説明短劇市場的巨大潛力。

碎片化,快節奏

短劇之所以走紅,一個重要原因是能夠填補人們的碎片化時間。

40歲的陳德新是湖南長沙的一名高中教師,作為不折不扣的短劇“發燒友”,工作之餘,他經常通過看短劇來娛樂和放鬆。從去年年初至今,他已經陸續看過200多部短劇。

“平時上下班坐地鐵、中午休息,還有晚上睡前這些比較零碎的時間,我都會打開短劇來看。”陳德新説,從前自己刷短視頻養成的“短平快”取向,也延續到了短劇上。他用流行的“文化體力”概念來解釋自己沉迷短劇的原因:“平日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由於長時間精神緊繃,一到休息時間就只想放鬆,完全沒有多少氣力再投入到需要專注動腦的活動裏了。現在,即使開啟倍速,我也很難耐心看完一整部傳統影視劇。”

快節奏時代,短劇抓住了人們快速消遣的需求。不同於傳統影視劇的“娓娓道來”,短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設定、急速反轉的劇情以及接連不斷的衝突與爆點,使觀眾可以花費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獲得完整、連貫與沉浸的體驗。因此,短劇也受到許多“上班族”的青睞。

對於年輕受眾來説,短劇除了消遣,還是一種情緒出口和社交方式。

剛剛大學畢業一年的小劉,目前在北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今年春節,她無意間瀏覽到幾個“又長又怪”的劇名,沒想到一下子“入了坑”,在假期集中“刷”完了多部短劇。小劉發現,與許多傳統電視劇中的人設不同,短劇裏的女主角往往直接、灑脫、拒絕內耗。

“這樣的人物設定,雖然看上去‘隨心所欲’,但觀眾的情緒價值卻能被‘拉滿’。”小劉坦言,短劇中這些理想化的角色是自己消解負面情緒的“良藥”。

與此同時,短劇方便轉發傳播的特性,也讓其成為年輕人獨特的社交方式。

“我在同事中算接觸短劇比較早的,大家常常讓我推薦好看的短劇。”久而久之,小劉每每看到題材新穎、內容精彩的短劇,都會分享給同事。同事看完後,也會主動聊起各自的感受,一來二去,大家也就慢慢熱絡起來。

如此,短劇在碎片化、快節奏的生活中,既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職業屬性觀眾的多重需求,也為自身發展找到了廣闊的市場。

新賽道,長賽道

短劇已成為視頻行業新風口。然而,風靡背後,短劇市場仍存在一些亟待厘清和解決的問題。

“一開始還刷得津津有味,看多了就會發現都是相同的套路,甚至還有雷同的劇情,慢慢也就覺得膩了。”宋晴坦言,在發掘完一些優質劇目後,她對短劇的熱情已大不如前。

目前,除頭部精品外,大量短劇內容同質化嚴重、品質良莠不齊。曾在某短劇製作公司工作過的編輯小湯表示,體量偏小的公司並不嚴格要求使用原創劇本,編劇們只需要根據各大短劇平臺的榜單,拉出一週爆款的題材,例如“母嬰”“愛寵”等,再修改大綱和人物設定即可。

當下,短劇行業普遍仍採用“小成本掙快錢”的流水線式生産模式。這一模式製作預算低、籌備時間短,花上3、5天“水”完劇本,不出一週就能完成拍攝和後期製作。這加劇了觀眾對短劇“粗製濫造”的刻板印象,甚至産生“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對短劇市場的良性發展造成衝擊。

隨著相關問題不斷凸顯,有關部門已積極探索常態化管理舉措。今年6月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路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正式實施,並開展了一系列網路微短劇專項整治,許多違規作品被清理下線。短劇逐步告別野蠻生長,開始走向規範化、專業化和精品化道路。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視聽係博士後齊翊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知》的推行有利於促進微短劇行業良性發展。未來,可以嘗試建立短劇行業相關崗位的職業認證,並從前期籌備階段開始監督,及時整改或叫停部分追求噱頭、導向不良的短劇。

微短劇的持續發展離不開積極的商業探索,但同時,作為文化消費品,短劇也需要滿足受眾精神文化需求。齊翊帆表示,充實人才隊伍,培養和引導更多優秀的編劇、演員是促進短劇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之一。行業應鼓勵有創意的年輕人沉下心、出精品,倡導多類型、多主題的短劇創作,如反映現實生活、傳播傳統文化、歌頌人類美好情感、關愛人與自然等主題。同時,各大短劇平臺和短劇製作公司也應當遵守行業準則,肩負起自身主體責任,為高品質內容生産保駕護航。

如今,短劇已跑進科技賦能、文旅融合和強勢“出海”的發展長賽道。以短劇“出海”為例:許多短劇製作公司根據海外受眾群體的口味和偏好定制生産,邀請國外演員出鏡拍攝,在海外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出海”短劇裏的中國元素,也在潛移默化中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未來,短劇想要從“爆紅”轉向“長紅”,還需要影視從業者、相關部門等各方主體的共同努力。期待短劇從“野蠻生長”變為“穩紮穩打”,從而真正迎來屬於短劇的“黃金時代”。(人民日報海外版 張一琪 黃慧瑩)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