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實體書店迎來發展新契機——北京部分書店經營情況調查

發佈時間:2023-04-23 10:51:15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作者:成琪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全國各地正掀起讀書熱潮。過去幾年,疫情衝擊、網路購物盛行、讀者閱讀方式和消費習慣深刻改變等,給實體書店運營帶來了諸多挑戰。實體書店面臨的生存困境和經營轉型壓力,牽動著每個愛書人的神經。實體書店現狀如何?網際網路時代,書店該怎樣謀求轉型發展?如何主動拓展新渠道、新模式、新服務?記者近期走訪了北京部分實體書店,發現他們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春光明媚的下午,在北京751文化園區的旁觀書社裏,大家在安靜地選書、看書。旁觀書社主理人吳敏告訴記者,“店裏客人越來越多,週末能達到七八百人。今年前兩個月的營業額遠超新冠疫情之前”。

實體書店不僅是重要的商業業態和消費空間,也是城市形象和文化傳播的展示窗口。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書店,北京實體書店整體呈現出穩定發展、品質提升的良好局面。濃濃書香,在滿足人們豐富多樣閱讀需求的同時,也涵養著城市的文化底蘊。數據顯示,2016年前,北京實體書店數量不足1000家。截至2022年,北京實體書店數量已超過2000家,每萬人擁有書店超過0.94個。2022年,北京舉辦各類特色閱讀活動3萬餘場,影響和覆蓋人群達2000余萬人次。

“線下書店生命力開始顯現,疫情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人是需要見面的,圖書是需要用手去摸的,要翻開看的。實體書店生意越來越好,營業額比疫情前還好。”彼岸書店主理人趙超越告訴記者。

通過出臺系列扶持政策、舉辦各類特色活動等措施,北京實體書店實現量與質的不斷提升。書店通過優質的圖書、創意的展陳、週到的服務、豐富的活動等,不斷吸引更多讀者。

拒絕躺平努力經營

“我們剛開業時,恰好趕上疫情比較嚴重的階段。”樂舞樂讀書店主理人潘曉龍是一名“80後”,他的書店在遠離北京市區的密雲區藍山文化園內。“疫情3年,書店無法對外舉辦大量活動,只能通過線上形式先形成一定影響力,讓大家知道這裡。”

疫情期間,大部分實體書店經營時斷時續,客流量不穩定,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線上購書,這對本來生存壓力就較大的實體書店來説更是雪上加霜。活下去,成為實體書店的頭等大事。

北京市近年來出臺了相關扶持舉措。2016年至2018年,北京投入約7000萬元扶持資金,共對220多家(次)書店進行扶持。從2019年起,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預算規模達到每年1億元,4年來累計扶持約1000家(次)實體書店。此外,為促進實體書店聚焦主業、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2016年至2020年,北京先後出臺了《關於支援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等多個文件,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基本政策依據。

一系列扶持政策提振了實體書店從業者的信心。“疫情前,北京市政府、朝陽區政府以及書店所在的文化園區就通過減免房租、升級改造補貼、示範書店政策獎勵等方式在資金上給予支援。這些舉措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加大文化事業投入的決心,吃了一顆定心丸。”吳敏告訴記者,“資金落實到位迅速,很快就能收到政府撥款,特別是年底或交房租的關鍵時刻,讓我們大大緩了一口氣。”

2022年旁觀書社獲得了政府給予的10萬元改造升級專項補貼,吳敏用這筆資金對書店進行升級改造,撤掉了飲品區,加大了書架面積,增設了更多圖書。“疫情期間,實體書店銷售量很低,如果沒有政府的資金支援,我們不敢大量進貨。政府的支援讓我們有了底氣,線上上開設了微店,疫情期間線上依然保持了行銷力度。”

2021年,北京對實體書店扶持方向、申報條件等進行了調整、細化,首次增設對示範書店、“進高校、進商場、進園區”書店的獎勵扶持,並加大對實體書店開展閱讀文化活動的扶持力度。

罐子書屋成立於2006年,是北京798藝術區設立的第一座實體書屋,主打藝術書籍,兼有茶道美學和藝術展覽空間。作為藝術專業的小眾書店,疫情對它來説影響巨大。“書店扶持資金對房租的補貼幾乎是1:1,大大緩解了我們的壓力。”罐子書屋主理人張小強説。

除了資金扶持,政府部門還協調多方資源,對實體書店進行宣傳引導,推動書店進駐電商平臺,不斷拓展銷售渠道,為書店經營者打開思路。

位於順義區金蝶軟體園的著迷星球圖書島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客流量不大。相關部門建議他們進駐大眾點評平臺,沒想到短短幾個月,書店就成為網紅書店,收穫了不小的流量。

對此,潘曉龍也有同感,“每次審查專家來指導觀摩書店,都是希望能給予幫助。經歷疫情,我們能夠活下來,是社會多方給予的支援和引導起了決定性作用”。

一系列扶持舉措,不只是為了讓書店生存下來,而是要激發書店的內生活力。拿到補貼的書店沒有躺平,而是積極謀求創新改變和可持續發展。

大型國有書店北京圖書大廈、PAGEONE北京坊店通過政府補貼,對書店進行升級改造、組織惠民活動等;國有老字號品牌大型書店三聯韜奮美術館店、王府井書店利用扶持資金,添置設備及裝飾,美化店面;民營書店春風在書店連續3年獲得補貼支援,連續兩年獲得示範書店獎勵,2022年補貼資金的70%用於購進優秀圖書,15%用於改造升級店內設施,15%用於填補房租上漲造成的缺口。

“有補貼給我們托底,疫情3年,我們不斷在進行提升,增加書架、選更好的書、做裝置藝術等。”趙超越説。“在沒有房租壓力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開源節流、增加營收上,盡可能地豐富書店業態,讓書店能持續經營。”張小強説。

優化定位打動讀者

曾經,許多位於城市綜合體內的書店因為裝修奢華而成為網紅打卡地,但當高顏值帶來的引流效果不斷減弱,難以走得長遠成為一些網紅書店亟待解決的問題。網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去書店的往往都不是買書之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有的書店在經營定位上走偏了。

近幾年,一些網紅書店陸續關門,人們也在不斷思考到底要做什麼樣的書店?怎麼讓讀者留下來?

“3年來,書店經歷了很多變化,也增加了新的營收點。從整體環境來看,政府補貼力度加大、環境升級、消費者心態改變等都是新變化,也是新機遇。環境在變,我們也要改變,如今書店面臨調整商品佈局、改變銷售策略等問題。”作為經營多年的藝術小眾書店主理人,張小強有著清醒的認識。

“想通過圖書盈利難度較大,必須要改變模式。”在張小強看來,小眾書店要想走得更遠,必須在專業上下功夫。如今,消費者更加理性,對圖書的需求專業度越來越高,這給他們選品帶來不小的挑戰。讀者選擇專業書店的理由主要是書籍價格合理、種類齊全。“80%以上的讀者會選擇在專業書店長時間閱讀,尋找更具參考價值的資料。”

與主打專業書籍的罐子書屋不同,旁觀書社是一家折扣書店,主打社科類圖書,已運營了15年。店裏之前也賣過咖啡、做過餐飲,但現在基本上只有書。“對我們來説,圖書産生的附加值才是更長久的。”吳敏説。2021年11月,書店在政府資金支援下,大膽轉型做折扣書店。“許多好書出版一段時間後會逐漸淡出大眾視野。我們依靠10多年的選品經驗,在出版社、書商的庫存書目裏淘金,讓老書重新回歸書店。”

旁觀書社被業內人士稱為“圖書買手店”,對此吳敏毫不避諱。“這些書大多在流通環節具備存量大、折扣低的特點,這讓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選品優勢,以現金結算、折扣售賣來保證書店的品種快速更新、現金流暢通,從而抵消電商帶來的衝擊。”吳敏説,“店裏的書都是我親自選出來的,讓它們重新回歸大眾視野,我將其稱之為‘老書復活’。”

記者注意到,旁觀書社所有的樣書都被包上了書皮,讀者即使不買書也可以在店裏閱讀一整天。“實體書店能為讀者提供安靜閱讀的空間,感受汲取知識的喜悅。我們只需要做好圖書選品、展陳和推介,其餘的就交給讀者,通過閱讀和挑選,讀者會自己決定是否購買。”

有人做減法,也有人做加法。同樣是主打社科類圖書的彼岸書店,位於北京牡丹科技文化園內,門臉不大,走進去卻別有洞天。500多平方米的書店一大半都擺滿了書,幾乎每本書旁都附有一張小卡片。“卡片上會寫一句話介紹書,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我們是書店,所做的努力都與書相關,要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圖書上來。”趙超越説。

彼岸書店還在展陳上下足了功夫。2022年,彼岸書店嘗試用裝置藝術來講述圖書的故事。在一個裝置藝術角落裏,趙超越向記者介紹,“這個裝置藝術主要是為了售賣博爾赫斯的《小徑分岔的花園》而設置,這本書是講時空錯亂的,我們就故意把書擺亂。讀者很喜歡這些有創意的展陳,相關圖書銷量都不錯”。

“費了這麼大精力,實際上我們還是為了賣書。現在不是讀者不買書,而是要打動讀者,給他一個逛書店的理由,讓讀者能主動翻閱圖書,從而被書吸引然後想要購買。”趙超越説,“實體書店就是要紮根讀者,用各種方式把書裏的故事講透。我們通過裝置藝術講述書的故事,並把書賣出去。”

小眾主題書店雍和書庭的主理人彭明榜也表達了類似觀點,“無論是做小眾書店還是大眾書店,內在規律是一致的。首先,書店要以書為主,而且要以好的選品為主。其次,要定位準確。小眾主題書店不能一味地簡單迎合大眾,而是要注重提升和引領”。

從做書店到做文化

“在網上我只是買書,但在實體書店,我能得到更多。”有網友這樣描述線上和線下購書的區別。相比線上閱讀,實體書店能夠提供濃厚的文化氛圍,給人帶來置身其中的沉浸式體驗。

在電商競相打折售書的環境下,想要實現圖書原價出售且銷量可觀,似乎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但是雍和書庭卻做到了。這是一家以作家簽名本為主題的書店,基本每天都有作家到現場簽名,開新書發佈會、分享會。

“我最初決定做一家以簽名本為主題的實體書店,主要是想與電商以及其他實體書店實現差異化。讓書店在作者和讀者之間實現有溫度的連接,給讀者一個到實體書店來買原價書的理由。”彭明榜説。

越來越多的書店不斷求新求變,深耕主題特色,提升服務專業性,更加精準把握讀者的閱讀喜好和消費行為,讓讀者感興趣並留下來,最終形成購買力。

彭明榜認為,除了書,活動也是書店的重要內容。活動可以成為一個區域內讀書人相聚的理由,有助於擴大客流,創造社會影響。“對書店而言,不要計較一場活動的經濟得失,而是要計算其日積月累的綜合價值。”

在業內人士看來,實體書店的功能遠不只是賣書,而是要成為一個融合平臺,以圖書為媒介,把多種文化要素聚集起來,打造出豐富的業態。

罐子書屋作為藝術類垂直專業實體書店,除了售賣藝術書籍,還結合茶道美學、藝術展覽空間,定期舉辦各類展覽,讓讀者在品茶閱讀的同時觀賞藝術作品。門口店名旁有3個大字“茶書館”,“罐子茶書館結合藝術類書籍、茶文化、藝術品以及不同形式的藝術展覽,以複合式藝文空間的概念進行運營”,張小強説。

書店不僅要給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更要提供用心的産品和服務,用書店獨特的氣質和氛圍來吸引讀者,才能走得長遠。當書店的書與讀者、主理人與買家産生了共振,那麼書店就能有尊嚴地活下去。

開書店前,潘曉龍經營著一家兒童舞蹈學校。3年來,他一直在嘗試讓書與舞蹈實現結合。用舞蹈表達詩歌,通過讀書更好地理解舞蹈。在書店裏,潘曉龍邀請記者戴上耳機,伴著音樂欣賞一首用舞蹈演繹的詩歌。“有些學舞蹈的孩子和我們一起堅持讀書,本來壓腿等一些舞蹈基本功很枯燥,但對他們來説,想起某個故事就會有勇氣堅持下去。”

探索多業態盈利模式

如何讓實體書店在倡導閱讀、傳播文化的同時收穫經濟效益,從而獲得更長足的發展?這一問題的答案關乎著實體書店的未來。讓書店有自我造血功能,能獨立生存下去是每個書店人的目標。

2021年“雙減”政策實施後,傳統書店新華書店的教輔書籍銷量明顯下滑,謀求變革擺在了它的面前。2022年,順義新華書店溫榆河田園店開業,經營圖書、特色文創、品茶、咖啡飲品、甜點等。店內盡可能保留玻璃幕墻,將室內室外景色融于一體,打造成一個集閱讀、活動、簡餐等多個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書店。開業後不久,該店就登上了北京閱讀空間類網紅打卡地榜單。“這是轉型升級後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新華書店探索‘文化+旅遊’的新嘗試,為新華書店的未來發展拓展了新路徑。”北京市順義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秀梅説。

著迷星球圖書島主打兒童親子沉浸式閱讀,其裝修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店內場景豐富,有聲閱讀艙、配音艙等充滿科技感,還設計有哈利波特主題屋、太空宇宙探秘主題屋等主題閱讀屋。

“圖書哪都可以買,我希望給家長和孩子們打造一個沉浸式的閱讀空間,讓他們在安靜舒服的場景裏踏實閱讀。”著迷星球圖書島主理人朱莉説,“此外,我們還有許多活動能幫助孩子完成閱讀。目前,以活動帶動閱讀、以閱讀帶動圖書的經營模式經過市場驗證是可行的。”

會員制也是許多書店的選擇,有助於增強書店與讀者的黏性。朱莉告訴記者,店裏有不同的會員類型,包括閱讀年卡星星會員、儲值會員以及可以參加免費公益活動的會員等。“書店創立至今兩年,我與每名會員都進行過交流,向他們了解對書店的建議等。”當記者問到如果沒有補貼,書店能否養活自己時,朱莉自信地説:“沒問題!”

近年來短視頻的興起讓書店又多了一個推介的窗口。2022年年底,雍和書庭開始嘗試做微信視頻號,只售賣自己小眾書坊出品的詩歌。小試牛刀後,效果不錯。

彼岸書店有12個大小不一的書房隱藏在書架後面。這些書房原本可以用來舉辦活動,但是趙超越告訴記者,他們並不參與活動策劃,而是把精力集中用在圖書上。“雖然書房空間利潤高,但是我們把它藏起來了,我們要讓讀者進來之後發現這就是一個書店。”趙超越説,“經過幾年經營,我發現把書店的氛圍做好,把書選好,書房就會經常有人租,利潤也會增加,書店也能好好活著。”

“有的書店之所以沒落,不是大家不讀書了,而是因為書店沒有跟上時代和讀者的腳步。”趙超越説,“行業沒有那麼悲觀,我們能做很多事。只要努力做到極致,就能打動讀者。” (中國經濟網記者 成琪 來源:經濟日報)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